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地自然恢复植物群落的分类与排序
DOI:
作者:
作者单位: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Q948.156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271074),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项目(B22012900)


Classification and Ranking of the Forae Naturally Recuperating on the Farming-Withdrawn Land in the Hilly and Gully Regions of the Loess Plateau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 |
  • 文章评论
    摘要:

    采用TWINSPAN分类和CA排序方法,对黄土高原皇随便沟壑区安塞33个退耕地自然恢复植被样方进行了分类与排序。结果表明,在40a的演替过程中,退耕地植被大体上经历了猪毛蒿(Artemisia scoparia)为优势种的群落、达乌里胡枝子(Lespedeza davnrica)和长芒草(Stipa bungeana)为优势种的群落、铁杆蒿(Artemisia gmelinii)为优势种的群落和白羊草(Bothriochloa ischaemum)为优势种的群落,4个群落的物种组成表现出较强的延续性和递进性。排序轴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分析表明,土壤养分、土壤水分以及地形因子或强或弱地影响着退耕地自然植物群落的变化,其中土壤有机质、氮磷钾、土壤水分以及坡度与植物群落变化之间的关系密切。

    Abstract:

    The two-way indicator species analysis and the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were adopted to classify and rank the forae naturally recuperating on 33 sample sites distributed in Ansai county standing in the hilly and gully regions of the loess plateau.The resul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白文娟 焦菊英 马祥华 温仲明 焦峰.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地自然恢复植物群落的分类与排序[J].西北植物学报,2005,25(7):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
  • 最后修改日期:
  • 录用日期:
  • 在线发布日期:
  • 出版日期: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手机版网站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