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丘陵区沙棘人工林天然化发育过程中的种间联结性研究
DOI:
作者:
作者单位: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Q145.1 Q948.157

基金项目:

中国科学院方向性项目


Interspecific Connectivity in Naturalized Development of Hippophae rhamnoides Plantations in Hilly Loess Regions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 |
  • 文章评论
    摘要:

    采用样地调查法,并通过方差分析、X2检验及共同出现百分率PC计算,对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经过3a、8 a、13a、25a发育的沙棘群落中主要种群间联结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灌木层的4个发育阶段,总体关联性都表现出轻微正相关。草本层中,发育3a的群落,总体联结性表现出极显著正相关,但种间关系不够稳定;发育8a 的群落,总体关联性表现出轻微正相关,种间关系不稳定;发育13a的群落,总体关联性表现出极显著正相关,负关联种对减少,种间关系逐步趋于稳定;发育25a的群落,种间关系相对稳定。表明沙棘在黄土高原丘陵区人工林天然化发育的过程中,已实现了自我更新。说明人工林只有经天然化发育过程才能实现持续利用,达到普通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

    Abstract:

    The interspecific connectivity of major populations in 3 a,13 a and 25 a Hippophae rhamnoides communities in hilly and gully regions of the Loess Plateau were comparatively examined by quadrat investigation and PC-run variance analysis ,X2 test,and concur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王涛,张文辉,刘国彬.黄土丘陵区沙棘人工林天然化发育过程中的种间联结性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2006,26(4):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
  • 最后修改日期:
  • 录用日期:
  • 在线发布日期:
  • 出版日期: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手机版网站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