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豆子种子休眠的形成及其解剖结构变化
DOI:
作者:
作者单位: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Q944.59

基金项目: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计划)?


Sophora alopecuroides Seed Dormancy Formation and the Change of Seed Anatomical Structure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 |
  • 文章评论
    摘要:

    对不同水分生境下苦豆子种子休眠的形成过程及其发育过程中种皮解剖结构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显不:(1)苦豆子种子发育可分为3个典型阶段:即种子生长期、营养积累期和成熟期.(2)与干旱生境相比,湿润生境下种子千粒重较高,但其形成有生活力种子的时间较迟.(3)苦豆子种子休眠形成开始于种子营养积累期末,这一过程与种子含水量密切相关,当含水量下降至20%左右时,休眠率急剧增加,至含水量为10%左右,休眠率达100%.(4)种子的栅栏层细胞于生长期末形成,至营养积累期排列逐渐致密,与种子休眠开始形成时期相对应.研究表明,种子发育过程受生境水分状况影响,其休眠形成于种子脱水过程中,其中栅栏层的结构变化是导致种皮个透的重要原因.

    Abstract: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胡小文,武艳培,王彦荣.苦豆子种子休眠的形成及其解剖结构变化[J].西北植物学报,2009,29(1):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
  • 最后修改日期:
  • 录用日期:
  • 在线发布日期:
  • 出版日期: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手机版网站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