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植物学报》举办编委系列学术报告 追踪学术前沿
《西北植物学报》于2022年11月起组织编委开展了系列在线学术报告,每月邀请1位编委或青年编委介绍最新科研进展,这是《学报》积极探索、跟进我国植物学科的研究动态与进展、获取优质稿源的一项创新性工作。截至2023年8月底,已分别邀请并举办了包括北京林业大学林金星教授等在内的9位专家学者9场在线学术报告(见下表),每场参会者160~402人次。这些报告内容均来自报告人的最新高水平科研成果,吸引了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香港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山东大学、吉林大学、四川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兰州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郑州大学、西南大学、苏州大学、西北大学、福建农林大学、山东农业大学等多家科研机构的相关专家及研究生等累计1 300余人参会,获得了广泛关注。编委在线学术报告为专家学者开展学术交流提供了新的窗口和平台,有效推进了相关学科发展,并初步形成了学术品牌。《学报》编委在线学术报告每月至少开展1次,已和国内外多所科研机构百余位青年科学家实现了常态化交流,进一步提升了《学报》的学术水平,在学术引领等方面保持了良好的可持续性。
《西北植物学报》举办编委系列在线学术报告内容
场次
|
报告题目
|
报告人
|
举办日期
|
第一场
|
独脚金内酯信号介导的植物抗旱和衰老调控机制
|
杨涛(兰州大学)
|
2022-11-12
|
第二场
|
枇杷基因组进化规律和重要农艺性状调控基因挖掘研究
|
景丹龙(西南大学)
|
2022-12-28
|
第三场
|
显微(成像)新技术及其在植物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特邀报告)
|
林金星(北京林业大学)
|
2023-01-05
|
第四场
|
高寒草甸植物群落与叶片病原真菌之间的关系
|
刘向(兰州大学)
|
2023-02-15
|
第五场
|
葡萄糖-TOR-EIN2调控植物生长的机制研究以及
在番茄中探究TOR激酶的功能
|
付力文
(上海交通大学)
|
2023-03-26
|
第六场
|
胡桃属植物群体演化和果实相关性状选择研究
|
赵鹏(西北大学)
|
2023-05-16
|
第七场
|
RNA聚合酶II复合物调控气孔发育
|
陈亮(兰州大学)
|
2023-06-25
|
第八场
|
bZIP转录因子参与水稻耐逆和环境适应性的调控机制研究
|
王以锋(中国水稻研究所)
|
2023-07-21
|
第九场
|
植物细胞外ATP生理学功能和检测方法的研究
|
冯汉青(西北师范大学)
|
2023-08-13
|
与此同时,《学报》自2022年9月重启微信公众号以来,形成了较为固定的推送板块和周期。目前,已推送文章90余篇,累计用户达1 400余人,累计阅读量超过3万人次,篇均阅读量约400人次,位于我国科技期刊官方微信公众号篇均阅读量中上水平。《学报》推出编委系列在线学术报告以来,《学报》微信公众号按照“报告信息发布—报告视频直播—文字报道—报告视频回放”的固定流程进行推送,并在《学报》主办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官网同步推送相关信息,有效加强了优秀科研成果的传播效果,累计阅读超过20 000人次,单次学术报告的平均阅读量达到2 372人次,平均分享次数达到35次以上。此外,《学报》编委系列在线学术报告的相关信息也通过蔻享学术、生物科学学术报告、植物生理生态、植物微生物最前线、植物研究进展等微信公众号联合推送,新媒体运用促进了学术交流传播并提升了在线学术报告和《学报》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