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 6(1).
摘要:第二节暖温带干旱区植被地理及大农业发展的方针本区在天文位置上属暖温带范围,包括新疆天山分水岭以南的南疆塔里木盆地、东疆的哈顺戈壁、青海柴达木盆地和内蒙古阿拉善高平原。长期以来,不少作者把本区的阿拉善高平原、柴达木盆地都归属于温带。著者认为这两地区属于暖温带较妥。除了天
1986, 6(1).
摘要:一个突出的新种,与绢毛蹄盖蕨 A.sericellum Ching 有亲缘关系,不同处在于叶片上面密被微柔毛,羽轴下面光滑,小羽片县单锯齿,裂片先端钝。云南西北部:维西县,生林下。滇中蹄盖蕨新种
1986, 6(1).
摘要:本文研究了国产和引进的大麦属及其近缘属植物。从习性、穗轴、三联小穗柄、三联小穗的可育性、小穗含花数、颖、外稃、芒和颖果与稃体的离合等各方面比较了大麦亚族Subtrib.Hordeinae 各级分类群的形态;综合论述了其演化方向;并据此阐明大麦属与近缘各属的亲缘关系;最后还据此作出了大麦属下的分类系统表和分种检索表。
1986, 6(1).
摘要:用电镜技术比较研究了天麻球茎皮层细胞和中柱细胞对蜜环菌侵染的反应,皮层细胞在蜜环菌菌丝的刺渺下能产生囊状结构,然后这些小囊将入侵的菌丝包围和消化,而中柱细胞则不能,上述两种细胞在功能上的主要差别就在于此。
1986, 6(1).
摘要:观察了蚕豆不同大小花蕾中雌、雄蕊的发育进程及其相互关系,得到如下结果:1.胚囊发育属蓼型,大孢子四分体中通常近合点的一个继续发育;2.同一花蕾中,雄蕊的发育往往早于雌蕊,如蕾长4—6毫米时 PMC 减数分裂,而 EMC 的减数分裂则在营长5—8毫米时进行;3.10个花药排成二层,上层者较早发育;4.一个花粉囊内的 PMC 之间,以及同一子房的EMC 之间,其减数分裂均不完全同步,但都在邻近时期,故由花蕾长度可大致估计花药和胚珠的发育时期。
1986, 6(1).
摘要:本文报导了作者对内蒙古锡林河流域栗钙土典型草原带117种植物含锌量进行叶片分析的结果。分析结果表明了这一地带植物含锌量具有如下特点:1.在117种植物中,低于29ppm的低锌植物有34种,高于42pppm 的高锌植物有44种,而介于29—42ppm 之间的中锌植物有39种;2.117种植物含锌量的平均值为41.39±20.45ppm。高于我国亚热带广州市郊自然植物含锌量平均值,而低于温带长白山地自然植物含锌量平均值;3.植物含锌量高低与植物科组成有关,菊科较高,其次是豆科、蔷薇科,禾本科较低。
1986, 6(1).
摘要:近来有机会到北京和青海开会,顺便借阅北京植物所和高原生物所珍藏的许多青海及西藏黄耆属前此未曾看过的标本。在审查过程中发现甘青黄耆有一白花类群和米林黄耆等的一系列的变异,兹报道如下:
1986, 6(1).
摘要:1978年,内蒙古植物志第二卷中本属植物只收载了2种、1变种。本文记载了4种、1变种。本文把 Gypsophila dshungarica Czerniak.并入了 Cypsophila capi-tuliflora Rupr.。本文还指出,中国高等植物图鉴补编(1∶336,1982)把 Gypso-phila licentiana Hand.Mazz.错定为 Gypsophila acutifolia Fisch.ex Spreng.,北京植物检索表(99、1981)则把 Gypsophila acutifolia Fisch.ex Spreng.作为
1986, 6(1).
摘要:作者在鉴定甘肃樟科植物时发现2变种、1变形、3亚组、4亚族、1族和1亚科的学名与国际植物命名法规(以下简称法规)规则条文相违抗,为避免引起混乱,现予以订正如下:白野槁树(变种)新组合
1986, 6(1).
摘要:本文对近年来植物数量分类中常用的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和排序(ordinati-on)方法进行了述评。在回顾了数量分类学的简史(她的产生、地位、作用、意义等)后。围绕着聚类分析中的数据变换,相似性系数,聚类方法,方法的优化,分类等级的确定,以及排序中的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简写 PCA)等,介绍了当前的一些动态。最后对近年来的应用分若干特点作了简单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