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 9(1).
摘要:本文分析了我国豆科黄华族3属7种植物种子中的游离氨基酸组成,并初步讨论了其系统学意义。发现均含有较高的游离氨基酸,其总量的变化范围在2.792—12.51毫克/克干重之间,其中除谷氨酸和天门冬氨酸的含量均很高外,还发现含有很高的精氨酸,尤其是新疆黄华中精氨酸含量高达8.62毫克/克干重;属间、种间的游离氨基酸组成有着较大的差异,但不能完全反映出种属间的系统关系。
1989, 9(1).
摘要:在用普通小麦对长穗偃麦草(Etytrigia elongata=Agropyron elongatum,2n=70)的核代换回交过程中,在BC_9F_1发现了一个超矮秆核质杂种小麦,株高35厘米左右,定名为小偃矮。细胞学观察和与普通小麦正反杂交的遗传分析,证明:(1) 小偃矮是一个异源胞质单体附加系(21″W+1′Ag);(2) 长穗偃麦草细胞质和附加的外来染色体没有携带矮秆基因;(3) 矮秆遗传主要受细胞核内一对显性矮化基因控制。
1989, 9(1).
摘要:根癌农杆菌离体感染向日葵子叶、下胚轴外植体形成的Ti T-DNA转化组织在激素条件下长期继代培养后,用来进行原生质体培养和细胞培养。适于B6S3转化系和T37转化系原生质体培养的培养基分别为附加不同激素和糖类的C81V和DPD培养基。用液体浅层法培养3~5天时,原生质体开始分裂。10天后形成细胞团。B6S3转化系还可直接从原生质体产生原胚状结构。转化系的细胞克隆均保持着激素自主型生长特性和冠瘿碱合成酶合成特性。
1989, 9(1).
摘要:以经过预培养的斑叶海棠为材料,取叶柄表层3—4层细胞,切成8×10mm大小作为外植体,所用培养基采用MS基本成份附加不伺浓度的2,4-D。结果如下:1.在含0.1mg/l 2,4-D的培养基上,大多数叶柄表皮细胞可以进行一次无丝分裂。与有丝分裂一样,无丝分裂中有核仁和核膜的消失和再现。分裂过程中核始终靠近细胞壁,细胞分隔部分的伸展也是单向的。2.实验中2,4-D对表皮细胞产生了很特殊的效应。在0.1mg/l 2,4-D的培养基上培养45小时后,细胞都发生收缩。收缩以前大多数细胞都有过一次无丝分裂。如果2,4—D的浓度降至0.01mg/l,细胞将反复进行无丝分裂形成疏松的愈伤组织而不发生收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