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6年第16卷第1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山茶属五种植物叶片解剖特征及与光合生理相关性研究

      1996, 16(1).

      摘要 (2133) HTML (0) PDF 0.00 Byte (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山茶属(CamelliaLinn.)五种植物叶片解剖特征,并与光合生理相关性进行分析。实验选择的五种植物均为C3植物,其中小黄花茶(CamellialuteofloraY.K.Li)和四球茶(C.tachangensisF.C.Zhang)为阴性植物.叶绿素含量较高;咸宁短柱茶(C.saluenensisStapf.exBean.)为偏阴性植物,叶绿素含量较低;美丽红山茶(C.delicataY.K.Li)和狭叶瘤果茶(C.neriifoliaChang)则属于半阴性植物。它们的光合生理指标值差异取决于叶片解剖特征的差异;与光补偿点,光饱和点,净光合速率(Pn),光呼吸速率(Pr),暗呼吸速率(Dr)相关性最密切的解剖指标是栅栏组织厚度、栅栏组织中的细胞层数、栅栏细胞内的叶绿体数,栅栏组织厚与叶厚的比值、与栅栏细胞粗度的比值、与海绵组织厚度的比值.叶片上表皮厚、上表皮角质层厚及下表皮气孔密度亦与上述光合生理指标呈弱正相关,叶片大小、气孔器大小及气孔口长则与上述光合生理指标呈弱负相关;下表皮厚、海绵组织厚度及栅栏细胞内叶绿体大小与各项光合生理指标几乎无关。该五种植物的叶片解剖和光合生理特

    • 禾本科植物叶片表皮结构细胞主要类型的演化与系统分类和发育途径的探讨(续)

      1996, 16(1).

      摘要 (1797) HTML (0) PDF 0.00 Byte (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禾本科植物叶片表皮结构细胞主要类型的演化与系统分类和发育途径的探讨(续)蔡联炳,郭延平(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西宁810001)(河南大学生物系,开封475001)3类群的系统位置及演化途径3.1竹亚科Subfam.BambusoideaeN...

    • 土人参的组织和单细胞培养及试管苗开花结实

      1996, 16(1).

      摘要 (1838) HTML (0) PDF 0.00 Byte (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土人参的花梗、茎和叶片为外植体在MS培养基上诱导出愈伤组织,诱导率为75%-90%。愈伤组织经分化和生根培养再生了完整植株。由组织培养再生苗的幼茎诱导的愈伤组织建立悬浮系。由悬浮系分离的单细胞在2/3MS液体培养基中振荡培养或振荡培养3周后转入双层培养均再生了愈伤组织,再生率分别为0.28%和0.41%。愈伤组织在含有较低浓度6-BA的培养基上分化出苗。幼苗生长迅速,每3周扩增6.7倍,再生植株

    • 小麦根尖细胞分化过程中超微结构变化的研究

      1996, 16(1).

      摘要 (1825) HTML (0) PDF 0.00 Byte (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研究了小麦根尖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中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发现细胞核从分生区到成熟区,其大小、形态及其内核仁和异染色质结构均发生一些有规律的变化;内质网、液泡、线粒体、质体、细胞壁和胞间隙也存在着一系列有规律的变化;并讨论了这些动态变化与根尖细胞分化的内在联系。

    • 槐树试管苗在移栽驯化过程中叶表面结构的扫描电镜观察

      1996, 16(1).

      摘要 (1745) HTML (0) PDF 0.00 Byte (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槐树试管试管苗在移栽驯化及大田生长过程中叶表面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移栽驯化及大田生长过程的延长,表皮细胞周缘突起增多,细胞之间相互嵌合,连结紧密;表皮蜡质结晶密度、长度及蜡质厚度逐渐增加,其结晶由“星”状转化为针状及棒状;气孔器密度及气孔开度由大到小,气孔器下陷程度增加。显示出试管苗在移栽驯化及田间生长过程中,叶表面结构对环境的适应性,其主要变化向着防止水分过度散失的方

    • 盐或低温胁迫对花生幼苗下胚轴ATP酶和质膜中PIP2含量的影响

      1996, 16(1).

      摘要 (1769) HTML (0) PDF 0.00 Byte (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经6%-12%Dextran T70密度梯度离心,获得了纯度较高的7d龄花生幼苗下胚轴质膜和液泡膜制剂。150mmol/L NaCl或10℃低温处理花生幼苗24h,其下胚轴质膜上的Mg^2+激活的ATPase活性分别提高了37.6%和17.2%;Ca^2+-ATPase活性分别提高45.8%和33.6%。上述盐或低温处理也提高了液泡膜上Mg^2+激活的ATPase活性,分别为对照的141.2%和1

    • 特定电磁波对作物幼苗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和谷胱甘肽含量的影响

      1996, 16(1).

      摘要 (1676) HTML (0) PDF 0.00 Byte (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特定电磁波辐射器辐照玉米、小麦、绿豆干种子及发芽种子后,加一定量水置28℃恒温下培育,然后定期取样分析测定幼芽和幼苗中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力及GSH和抗坏血酸含量。研究指出,特定电磁波显著提高了酶活力及上述两种生理活性物质含量,增加幅度为12%-68%。作者认为用特定电磁波辐照种发芽种子有助于提高作物幼苗的抗逆能力。

    • 利用单花粉蛋白电泳技术对玉米花粉发育过程特异蛋白表达的研究

      1996, 16(1).

      摘要 (1810) HTML (0) PDF 0.00 Byte (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八十年代,Mulcahy(1981)与C.Ga6(1986)成功地对单个花粉粒同工酶和蛋白质进行了等电聚集电析。而国内在这方面的工作至今尚未见报道。试验利用单花粉蛋白电泳技术结合显微镜观察对不同发育时期的单个玉米花粉进行了蛋白电泳研究,结果表明玉米花粉不同发育时期所表达的蛋白质具有明显的差异:一方面随发育时期的推移某些蛋白质含量呈递减或递增趋势;另一方面不同发育时期都有特异性蛋白合成或分解。可见,

    • 玉米种子萌发成苗不同阶段需水阈值的研究

      1996, 16(1).

      摘要 (1645) HTML (0) PDF 0.00 Byte (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用渗透势不同的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外界环境水分条件,对玉米不同品种的种子在萌动、萌发及成苗三个阶段需水的量化研究表明,种苗的抗旱性随吸水进程的推进而减弱;种子在萌动、萌发及胚芽伸长至一定长度的时间(t)与外界环境水势(w)之间存在着1/t=a+bw的关系,据此推算出不同品种在不同成苗阶段的需水阈值,发现不同品种在同一成苗过程中对环境水分条件的反应不同,它们的抗旱性也不同。

    • 旱地轮作方式与水分生产效率研究

      1996, 16(1).

      摘要 (1619) HTML (0) PDF 0.00 Byte (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结果表明:降水施肥与轮作均可提高旱地水分生产效率,降水作用大于施肥和轮作;一年两熟虽可提高水分生产效率,但产量不稳,只适用于半湿润易旱地区的丰水年,一年一熟和三年四熟稳产性高,适于半干旱和半干旱偏湿地区;在各轮作方式中,均以有大豆参加的为最优,粮油轮作次之,有玉米和绿豆的最差。

    • 山花属五种植物叶片解剖特征及与光合生理相关性研究

      1996, 16(1).

      摘要 (1637) HTML (0) PDF 0.00 Byte (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山茶属五种植物叶片解剖特征,并与光合生理相关性进行分析。实验选择的五种植物均为C3植物,其中小黄花茶和四球茶为阴性植物,叶绿素含量较高;威宁短柱茶为偏阴性植物,叶绿素含量较低;美丽红山茶和狭叶瘤果茶则属于半阴性植物。它们的光合生理指标值差异取决于叶片解剖特征的差异;与光补偿点,光饱和点,净光合速率(Pn),光呼吸速率(Pr),暗呼吸速率(Dr)相关性最密切的解剖指标是栅栏组织

    • 中国石榴科花粉形态的研究

      1996, 16(1).

      摘要 (1683) HTML (0) PDF 0.00 Byte (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我国石榴科的花粉形态进行了研究。观察结果表明,石榴科的种及变种间的花粉形态存在显著差异。并据此讨论了石榴的种下分类问题。

    • 五种高山藏医药用植物茎叶的结构特征研究

      1996, 16(1).

      摘要 (1975) HTML (0) PDF 0.00 Byte (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对青藏高原东北部3800m至5100m处生长的五种高山藏医药用植物茎叶的解剖观察发现,这些植物的叶表皮单层,气孔不下陷,但叶肉中的栅栏细胞多层,有的叶表面密被表皮毛、角质膜厚,茎叶中普遍形成发达的通气组织。这些特征是高寒地区空气稀薄、气温低、日照辐射强等外界条件长期作用的结果。

    • 新疆裸果木亚科植物花粉形态学研究

      1996, 16(1).

      摘要 (1791) HTML (0) PDF 0.00 Byte (8)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光镜和扫镜电镜对新疆产裸果木亚科3属6种植物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观察与观察。结果表明:花粉形态有三种类型,裸果木属为散孔类型,治疝草属为三孔类型,拟漆姑草属为三沟类型。具孔类型中,萌发孔边缘界限有不清楚,孔膜不明显,颗粒状纹饰;具沟类型中,萌发沟上有膜覆盖,具颗粒状纹饰。根据花粉形态,编出分属检索表,并讨论了花粉形态在分类中的作用以及各属之间的亲缘关系。

    • 禾本科植物叶片表皮结构细胞主要类型的演化与系统分类和发育途径的…

      1996, 16(1).

      摘要 (1585) HTML (0) PDF 0.00 Byte (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马先蒿属6个种的核型与进化研究

      1996, 16(1).

      摘要 (1697) HTML (0) PDF 0.00 Byte (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分析和报道了马先蒿属分布于青藏高原东北部6个特有种的核型,并根据核型及其有关参数,分析和比较了该6种马先蒿核型的不对称性和相对进化程度。6个种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都是2n=16。核型分别为:绵穗马先蒿P.pilostachya Maxim.,核型公式K(2n)=16=4m+12sm,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2L+6M2+6M1+2S,核型不对称系数As·K=65.29%,属于2A型;青海马先蒿P.prze

    • 关中小麦品种产量构成因素的相互关系和产量育种目标

      1996, 16(1).

      摘要 (1806) HTML (0) PDF 0.00 Byte (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关中地区不同年代及当前大面积推广的小麦品种(系)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进行了遗传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陕西关中地区近期小麦品种的产量育种目标的趋势是在提高现有穗粒数的基础上,保持现有的穗数(700万/hm^2)及千粒重(38g左右),以求在提高品种产量潜力的同时,保持或增加品种的稳定性能;或是大幅度提高穗粒数(35粒左右),适当提高千粒重(40g左右),适当降低穗数(600万/hm^2左右),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