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中国春及其6A缺体与黑麦杂种幼胚愈伤组织在长期继代培养过程中愈伤组织的染色体数量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春×黑麦和6A缺体×黑麦杂种幼胚愈伤组织在继代培养的前60d内细胞染色体数目分别稳定在2n=28和27;随着继代培养时间的延长,其染色体数量均发生变异主要表现为染色体数的减少;在第420d至540d培养期间两个组合愈伤组织丢失染色体的细胞比率明显增加,同时也发现了个别超出正常染色体数的细胞。第540d后的愈伤组织染色体数量变异基本维持在这一水平。
摘要:在整个生长季内,研究了陕西省渭北旱塬主要生态因子对冬小麦叶温的影响.结果表明,叶温与气温呈直线正相关;与大气相对湿度和大气水势呈二次曲线相关;与光量子通量密度是对数正相关.并给出了冬小麦叶温与各生态因子之间的现象学模型.通过主要生态因子对叶温影响的综合分析表明,在陕西渭北旱塬,诸生态因子对冬小麦叶温的重要性依次为:大气温度、大气水势、大气相对湿度和光量子通量密度.
摘要:运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研究华北落叶松—年生枝条组织细胞的超微结构.皮层及韧皮部由大量簿壁细胞及少量重申胞组成.簿壁细胞中的前质体有分裂行为,叶绿体中含有体积大的淀粉粒及明显的基粒片层结构;有“V”形线粒体及链条状粗糙内质网,液泡多以次生溶酶体状态存在.筛胞处于解体状态,胞质位于管腔周围,具大量质体、胼胝体、P1-蛋白体.胞间连丝管状,大量贯穿于胞壁间.形成层带细胞壁凹凸不平,高度液泡化,内容物很少.本质部管胞腔中空,无内容物,壁厚,有初生壁及次生壁之分.对质体、筛胞、溶酶体、形成层等组织及结构进行了讨论.
摘要:三年大田接种试验结果表明.小偃6号是一个典型的慢锈性品种,其慢锈性主要表现在潜育期长,严重度低和千粒重损失率低,该慢锈性无小种专化性.同时还首次从超微结构揭示了慢锈性的抗性机理是由于菌丝过早老化引起.菌丝老化表现在菌丝体内液泡增加、变大,菌丝顶端细胞壁加厚。
摘要:对谷子细胞变异系的过氧化物酶,细胞色素氧化酶和脂酶同工酶的分析表明:耐盐系在无盐胁迫条件下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总酶活性高于对照系,其各同工酶带的强度也与对照有明显差异;在NaCl迫条件焉耐盐系中个别原有的酶带消失。细胞色素氧化活性与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活性变化情况类似,均与对照有明显差异。
摘要:在整个生长系内,研究了陕西省渭北旱塬生态因子对冬小麦叶温的影响。结果表明,叶温与气温呈直线一下在相关。与大气相对湿度和大气水势呈二次曲线相关;与光量子通量密度呈对数正相关。并给出了冬小麦叶温与各生态因子之间的现象学模型。
摘要:研究了苹果花粉贮藏过程中,内源多胺水平及外源多胺对花粉萌发和花粉管匠影响。结果表明:元帅和国光花粉在贮藏期间,内源多胺及其总量与萌同步降低。外源多胺处理元帅,国光花粉,对其萌发率和花粉管长度产生极显著影响。
摘要:豌豆花DNA直接导入小麦体可诱导小麦种子蛋白质组分发生明显的变化,小麦种子蛋白质和总氨基酸含量都比对照增高20%。这些变异性状能稳定遗传给后代。因此直接导入豌豆花DNA技术可以为小麦品质改良和分子育种研究提供一条新途径。
摘要:以8个小麦品种为试材,研究了源库比改变对氮磷吸收积累量及利用效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去除部分小穗,使某些小麦品种的氮磷吸收积累量增加,另一些品种则降低或基本不受影响。但各品种的籽粒含氮量均因部分去穗而增加。
摘要:分别对甘肃紫斑牡丹品种和中原牡丹品种进行了核型,Aggkpht Giensa C带的研究。发现紫斑牡丹品种核型组成为2 =10=8m+2st;中原牡丹品种核型组成为2n=10=6m+2sm+2st。GiemsaC带带型显示,供试品种均能显示染色体端带,但天染色体端带的数目及分布位置上具品种特异性。
摘要: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测定了葡萄状核桃和普通核桃6种组织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比较了两种核酶谱和酶活性的异同。结果表明,葡萄状核桃除当年生果枝外,其它各组织中的过氧化物酶活性均低于普通核桃。葡萄状核桃雄花轴,雌花和雄花中酶带的数目也比普通核桃相应组织为少。
摘要:对中国春及其6A缺体与黑麦杂幼胚愈伤组织在长期继代培养过程中愈伤组织的染色体数量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春×黑麦和6A缺体×黑麦杂种幼胚愈伤组织在继体培养的前60d内细胞染色体数目分别稳定在2n=28和27;随着继代培养时间的延长,其染色体数量均发生变异主要
摘要:通过以山羊草等23种不同异源胞质的中国春为母本,以小偃6号为父本,经过七代核置换回交,培育成功了23种不同细胞质的小偃6号核质杂种。和对照小偃6号比较分析,发现不同的异源细胞质对小偃6号的抽穗期,条锈抗性、结实率等9个农艺性状都有着较明显的影响。
摘要:通过与事国春杂交,利用杂交后代F2和回交后代BC1P1及BC2P2,研究了三个小麦新矮杆品系和矮生性遗传特性。结果表明,0004的矮生性受一对部分显性矮杆基因控制,5746和7539-各受两对部分显性矮杆基因控制。
摘要:对近20年来黄淮冬麦育成推广的53个小麦品种的测定结果表明,参试品种容重平均值776.1kg/h,硬度平均值47%,出粉率平均值60.3%。多数品种测定值 于国外对照品种,但亘个别品种优于最好的对照品种,如N82-10,小偃6号,D10-2和冀84-5103等;出粉率和容重有极显著正相关性、出粉率为HMW-谷蛋白亚基组成的回归方程显著,利用该方程预测出粉率效果良好。
摘要:用火炬松成熟合子胚诱导产生的胚性愈伤组织建立了胚性细胞悬浮系。研究了细胞密度,继代时间和ABA浓度等对悬浮条件下胚性柄细胞团及体细胞胚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细胞密度为6×10^3个/ml,继代时间为2个月,ABA浓度为5mg/L时,最有利于ESM及SE发生。在悬浮培养条件下,还观察到裂生胚及子叶原基的分化。
摘要:百脉根无菌苗幼茎在含2.0mg/L-,2,4-D,0.1mg/L2-ip的MS培养基上诱导和继代培养愈伤组织。选取绿色松散颗粒愈伤组织分离原生质体。原生质体培养在调整珠KM8P,V-KM,MS和SH培养基上「含300mg/L,CH,2%CW,2%蔗糖,6%葡萄糖,2.0mg/L,2,4-D,0.5mgg/L,BA,5mmol/L MES」,原生质体再生细胞均能分裂,并形成小愈伤组织,但以KM80为
摘要:将材料接种于诱导愈伤组织手芽的培养基上,培养2个月后,胚芽外植体下出现白色颗粒状的愈伤组织,4个月后愈伤组织上出现小芽丛。将小芽丛转入不加植物激素的MS培养基上,芽的生长加快,2个月左右可长成3-6cm高的丛小植株。将小植株切下,插入根培养基中,一般35d左右基部突出很小的白色根尖。
摘要:利用光镜和扫描电镜研究了紫花野菊叶表面毛状体结构和发育。较详细地描述和讨论了这两种毛的个体发育过程。
摘要:运用透射电子显微镜技术研究华北落叶松一年生枝条组织细胞的超微结构。皮层及韧皮部由大量薄壁细胞及少量筛胞组成。薄壁细胞中的前质体有分裂行为,叶绿体中含有体积大的淀粉粒及明显的基粒片层结构;有“V”形线粒体琢链条状粗糙内质网,液泡多以次生溶酶体状态存在。
摘要:荇菜花蜜腺共五枚,黄色,肾形,着生子房基部。它们由分泌表皮和泌蜜组织组成,属结构蜜腺。成熟蜜腺的分泌表皮具明显的角质层和气孔,还具少量短期生活的分泌毛,分泌毛不具明显的角质层。泌蜜组织具较小的胞间隙,胞间连丝发达。成熟蜜腺细胞中不人有丰富的线粒体,内质网,还有大量的质体。
摘要:通过发育解剖学研究表明,秦艽根的初生结构正常,初生木质部四原型。次生生长早期阶段也是正常的,但天以后的次生生长过程中,由于木质部内部分薄壁细胞的分裂,且迅速 化成异常形成层细胞,并与原维管形成层相连,从而形成多个新的形成层环,将木质部柱分为几个子木质部。
摘要:三年大田接种试验结果表明,小偃6号是一个典型的慢锈性品种,其慢锈性主要表现在潜育期长,严重度低和千粒重损失率低,该慢锈性无小种专化性现时还首次从超微结构揭示了慢锈性的抗性 机亘是由于菌丝过早老化引起。菌丝老化表现在菌丝体丙液泡增加,变大,菌丝顶端细胞壁加厚。
摘要:对引自非洲博茨瓦纳的16份西瓜野生资源的有关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同时对它们与栽培西瓜的亲缘关系作了探讨。结果表明,这批西瓜资源的种子脂肪主要由4种脂肪酸组成,即棕榈酸,油酸和亚油酸,其中饱和脂肪酸约占20%,不饱和脂肪酸约占80%,两种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呈高度负相关。
摘要:新疆地卷属地衣植物计12种1变种,其中新疆新分布4种,本文报道了它们的正确名称,生境和分布。
摘要:分子钟假说为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生物进化提供了理论基础,分子系统学已成为当前生物学领域中的热门课题,并取得了许多引人注目的进展。本方要以高等植物为对象,从核DNA,叶绿体DNA和线粒体DNA三方面对植物分子系统学进行了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