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年第25卷第1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研究报告
    • 党参的体细胞胚发生及不同发育阶段几种同工酶的分析

      2005, 25(1). CSTR:

      摘要 (1486) HTML (0) PDF 0.00 Byte (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党参为材料,在附加0.1 mg·L-1 2,4-D、0.3 mg·L-1 6-BA和3%蔗糖的MS培养基上获得大量发育良好的体细胞胚. 附加6-BA可以使胚性愈伤组织进行芽的分化,而添加0.1%活性炭后仅有根的分化.利用梯度凝胶电泳进行同工酶的研究表明在胚性愈伤组织和体细胞胚之间,酶谱差异比较大;而在不同发育时期的体细胞胚之间,差异较小.并讨论了同工酶酶谱和酶活性变化与体细胞胚发生、发育的关系.

    • 在三维结构上对百合花粉母细胞actin的免疫定位

      2005, 25(1). CSTR:

      摘要 (1452) HTML (0) PDF 0.00 Byte (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传统的切片仅仅能够显示样品的平面结构,不能用于细胞中三维网络结构的研究。笔者在DGD(diethylene glycol distearate)包埋去包埋的基础上,结合电镜免疫胶体金技术对大卫百合花粉母细胞胞间及胞内细胞的骨架系统进行了研究,观察到高反差细胞微梁结构的三维网络,actin这一细胞骨架的主要成员被定位在该微梁结构纤维上。三维结构上的研究表明,actin不但是植物细胞核及细胞质骨架的成员,而且也存在于胞间连接结构(胞质桥和胞间连丝)中,推测它可能与细胞融合有关。实验结果同时表明,三维结构免疫胶体金技术对于细胞骨架和核基质的结构蛋白研究是行之有效的。

    • 胡杨披针形叶与宽卵形叶的超微结构与光合特性的差异

      2005, 25(1). CSTR:

      摘要 (1553) HTML (0) PDF 0.00 Byte (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胡杨的披针形叶和宽卵形叶作为实验材料,对其细胞超微结构、光合酶活性、稳定碳同位素组成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两种叶片都是等面叶,角质层厚,具皮下层和孔下室,含较多的粘液细胞,表现出明显的旱生结构特点;两种叶片均具有不整齐的维管束鞘细胞,Rubisco/PEPC值与小麦的接近,δ^13C值分别为-27.9‰和-26.7‰,位于C3植物的δ^13C值的范围内,表明两种叶片的碳同化途径均为C3途径;然而宽卵形叶较披针形叶的旱生结构更发达,叶肉细胞的线粒体数目及液泡中的泡状物质较多,Rubisco/PEPC值较低而δ^13C值较高,表明宽卵形叶比披针形叶具有更强的抵抗逆境的能力。此外,还对两种叶片对胡杨适应其盐碱化生境的能力的贡献作了初步探讨。

    • Cucumis属双二倍体种小孢子发生和雄配子体发育的细胞学研究

      2005, 25(1). CSTR:

      摘要 (1449) HTML (0) PDF 0.00 Byte (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染色体制片技术对Cucumis属双二倍体种(Cucumis hytivus Chen et Kirkbride)小孢子发生和雄配子体发育进行了细胞学研究。结果显示:在小孢子发生过程中,约31%的花粉母细胞在减数分裂中期Ⅰ具有正常的19Ⅲ,约69%的花粉母细胞染色体构型复杂,平均构型0.41Ⅰ 14.69Ⅲ 0.06Ⅲ 0.93Ⅳ 0.62Ⅵ 0.07Ⅷ;在四分体时期,形成约8.78%的四分孢子,其余为各种异常的多分孢子;在雄配子体发育过程中,约10%的小孢子可进行有丝分裂,最终发育为正常的两细胞、三孔花粉,其余90%的小孢子最终成为败育花粉。此外,还观察到了减数分裂后期Ⅱ的染色体组分离和新种花粉形态的变异等特殊现象。

    • 用EST-SSR检测不同年代小麦育成品种基因多样性的变化趋势

      2005, 25(1). CSTR:

      摘要 (1625) HTML (0) PDF 0.00 Byte (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EST—SSRs是一种基于基因表达序列有关基因功能的“真质”标记,其多态性直接反映了基因的多样性。本研究采用37对小麦EST—SSRs引物检测了42份我国不同年代小麦选育品种相关基因位点多样性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基于表达序列设计的小麦EST—SSRs引物具有较好的扩增效果,其中37对引物共检测到134个位点,绝大多数引物有2~5个等位变异;在相似系数为0.9的水平上这些引物可将除燕大1817和旱选3号外的40份材料区分开来;供试的42份小麦选育品种的基因多样性从20世纪60年代以前到90年代呈递增趋势,但不同年代的增幅不同:20世纪60~80年代增长最快,80年代至90年代增长十分缓慢;同时,材料间相似系数变化呈下降趋势,60年代以前的选育品种相似性最高,70年代最低,70年代以后至90年代略有增加,但远低于60年代以前,这与引人大量的外来品种的育种策略有关。

    • 基因Dx5+Dy10的分子标记选择对后代产量分布的影响

      2005, 25(1). CSTR:

      摘要 (1517) HTML (0) PDF 0.00 Byte (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利用分子标记筛选出两个组合的不同世代不同摹因Dx5 Dy10构成类型随机群体的产量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杂交后代和回交后代中,单株、株行或株系在上下代和同一世代不同基因组成类型之间的产量分布特性基本一致;同一组合相同世代不同基凶类型之间的随机群体平均产量非常接近,无显著差异。早代目标基因分子标记选育不会改变当代和后代产量的分布;能否在品质性状筛选同时获得产量潜力较高的材料,关键在于能否从优质后代群体中选择出丰产潜力较高的材料;同时也与亲本产量潜力的高低密切相关。在改良高产小麦品种品质性状中,回交法比杂交法更有利。

    • >补白
    • 封面植物简介——金钱槭

      2005, 25(1). CSTR:

      摘要 (1328) HTML (0) PDF 0.00 Byte (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金钱槭(Dipteronia sinensis Oliv.)隶属于槭树科金钱槭属,为中国特有的寡种属植物之一。金钱槭为落叶乔木,高可达10m,具裸露的冬芽。奇数羽状复叶对生,通常具7~11枚小叶。花白色,杂性。雄花与两性花同株,形成圆锥花序。翅果周围环绕着圆形的翅,嫩时粉红色,成熟时棕黄色,状如古钱。金钱槭分布于陕西、甘肃、湖北、河南、四川、贵州等省,被列为中国三级保护植物。

    • >研究报告
    • 高羊茅组织培养再生体系及GUS基因瞬间表达研究

      2005, 25(1). CSTR:

      摘要 (1630) HTML (0) PDF 0.00 Byte (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成熟种子为外值体,对高羊茅纰织培养和植株再生体系进行了优化,分析了不同浓度2.4-D、6-BA和激动素对高羊茅愈伤组织诱导和愈伤组织分化成苗的影响.结果表明:9.0mg/L 2.4-L)对愈伤组织的诱导效果最佳.0.2mg/L激动素是愈伤组织分化成苗的最适浓度.二者的诱导率和分化率分别达到68.08%和45.83%。在愈伤组织继代培养基中附加1.0mg/L 2.4-D、0.5mg/L 6-BA和1.25mg/L CuSO4;有利于胚性愈伤组织的形成,可以明显促进愈伤组织分化。同时.采用基因枪法将GUS基因导入高羊茅愈伤组织中,通过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到了GUS瞬间表达活性;并对影响CUS基因瞬间表达的因素进行了分析.以期为提高基因枪法遗传转化效率提供参考。

    • 甜荞胰蛋白酶抑制剂cDNA片段的克隆及序列特征

      2005, 25(1). CSTR:

      摘要 (1511) HTML (0) PDF 0.00 Byte (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盐析、凝胶过滤和离子交换层析等方法从甜荞中纯化出荞麦胰蛋白酶抑制剂(buckwheat trypsm inhibitor,BTI),经活性鉴定该抑制剂属丝氨酸类蛋白酶抑制剂家族。为了获得BTI的基因序列,并弄清其在体内的表达调控机制,应用RTPCR和3’-RACE等方法,直接体外扩增该抑制剂基因,首次获得总长为361bp的DNA片段(GenBank登录号为AY335158),并命名为BTI-W1。该片段包括一个183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61个氨基酸。由该基因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已报道的荞麦胰蛋白酶抑制剂BTI-2的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达100%。BTI-WI基因的获得,对于深入开展荞麦胰蛋白酶抑制剂结构与功能关系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也为荞麦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建立了前期研究基础。

    • >补白
    •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4年版)植物学类核心期刊表

      2005, 25(1). CSTR:

      摘要 (1078) HTML (0) PDF 0.00 Byte (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研究报告
    • 抗生素对农杆菌的抑制和对油菜外植体分化的影响

      2005, 25(1). CSTR:

      摘要 (1577) HTML (0) PDF 0.00 Byte (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哌拉青霉素、氨苄青霉素、青霉素钠、羧苄青霉素、头孢拉定、头孢唑啉钠、磷霉素钠、乳糖酸红霉素、白霉素9种抗生素对根癌农杆菌EHA105和LBA4404的抑制效果,以及对油菜子叶柄分化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羧苄青霉素在500mg/L时对农杆菌EHA105的抑菌效果最好,而其它8种抗生素对EHA105无明显的抑菌作用;对于LBA4404浓度为200mg/L的羧苄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和头孢唑啉钠都有良好的抑菌效果。不同抗生素对油菜子叶柄的分化试验结果表明,羧苄青霉素和头孢唑啉钠对离体油菜子叶柄再生分化及生长没有影响,磷霉素钠、乳糖酸红霉素、自霉素几乎完全抑制了油菜子叶柄分化。同时对卡那霉素(作为筛选剂)的浓度进行了筛选,确定了油菜33B的筛选浓度为15mg/L,油菜918B的筛选浓度为10mg/L。

    • 枣树试管苗一次成苗培养基的研究

      2005, 25(1). CSTR:

      摘要 (1720) HTML (0) PDF 0.00 Byte (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枣树试管苗为材料,研制出适宜的一次成苗的基本培养基Cy .其中,狗头枣适宜的成苗培养基为Cy +IBA0.5mg·L-1;骏枣为Cy +IBA0.4mg·L-1+IAA0.1mg·L-1;掉牙枣为Cy +IBA0.2mg·L-1+IAA0.3mg·L-1.同时,确定了在该培养系统中枣树适宜的继代周期为30d.培养结果表明,Cy 的生根率和成苗率均达100%,平均根数达5.83~6.27条,有效繁殖系数达5.50~6.23.

    • 根据杂种优势值划分粳型水稻杂种优势生态型

      2005, 25(1). CSTR:

      摘要 (1765) HTML (0) PDF 0.00 Byte (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9个不同生态类型的50份水稻亲本材料,以生态型为单位进行双列杂交,配制杂交组合.研究杂种一代的对照优势和超亲优势.以杂种优势值作为划分优势生态型的依据.结果表明:西北粳、台湾粳、日本粳和韩国稻为优势生态类型.根据各生态型间的杂种优势值可以推测台湾粳、日本粳和韩国粳具有穗数上的优势基因,西北粳具有粒数上的优势基因,非洲IRAT粳具有粒重上的优势基因.最佳优势组配模式为韩国粳×日本粳、西北粳×美国粳和台湾粳×日本粳.杂种优势与亲本形态指数差异的相关分析表明,各生态型间形态指数差异与其F1杂种优势相关不显著.表明依据亲本形态差异不能预测杂种优势.

    • 灌溉植被梭梭、白刺光合蒸腾特性及影响因素研究

      2005, 25(1). CSTR:

      摘要 (1527) HTML (0) PDF 0.00 Byte (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灌溉植被梭梭、白刺光合生理特性测定结果显示:梭梭、白刺光合、蒸腾日变化均呈单峰曲线,上午主要进行光合作用,10:00达到峰值,下午蒸腾作用较强,14:00~16∶00达到高峰期;灌溉植被光合速率随灌水量的增加而增大,灌溉梭梭平均光合速率相对免灌对照增加量为1.8~4.2μmolCO2·m-2·s-1,灌溉白刺相对增加量为1.5~2.3μmolCO2·m-2·s-1,梭梭光合增加量较高;灌溉梭梭蒸腾速率高于对照,增量为2.4~6.8mmolH2O·m-2·s-1,灌溉白刺蒸腾速率低于对照,减量为6.2~12.0mmolH2O·m-2·s-1;相关分析表明:光量子密度、胞间CO2浓度是影响梭梭、白刺光合作用的主要因子,大气温度、水汽压是影响其蒸腾作用的因子,叶片温度对灌溉植被梭梭、白刺的光合和蒸腾速率变化反应特别敏感,是影响其生理进程的重要因素之一.

    • 青藏高原东部典型高山植物叶片δ13C的季节变化

      2005, 25(1). CSTR:

      摘要 (1509) HTML (0) PDF 0.00 Byte (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对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生态系统28种高山植物叶片不同月份稳定碳同位素组成的测定,研究植物δ 13C值在不同季节变化及其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试图找出影响δ 13C值变化的关键环境因子.结果表明植物δ13C值在不同月份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生长初期(6月)δ13C值明显高于生长末期(8月).植物的δ13C值变化主要是由于温度和降水引起的,随温度和降雨量降低而偏重.另外,不同生长期植物叶片的成熟度可能对植物δ13C的变化有一定的贡献.不同种植物稳定性碳同位素值变化差别很大,反应了不同植物对环境变化的不同响应.

    • 镉(Cd)与UV-B复合胁迫影响大豆胚轴生长的生理调节机制研究

      2005, 25(1). CSTR:

      摘要 (1845) HTML (0) PDF 0.00 Byte (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研究大豆胚轴生长及内源吲哚乙酸(IAA)、赤霉素(GAs)、过氧化物酶(POD)和吲哚乙酸氧化酶(IAA oxidase)活性变化对Cd、UV-B辐射和Cd UV-B(复合胁迫)的响应。分析了激素水平、酶活性变化以及胚轴生长变化特性。结果表明,UV—B辐射引起大豆上胚轴伸长减小;但Cd对上胚轴伸长无明显影响;Cd UV—B使上胚轴长度比UV—B作用时明显增加。UVB辐射显著降低了胚轴IAA含量;而GAs含量却显著升高;Cd胁迫下IAA和GAs变化并不明显;但Cd UV—B使IAA含量显著升高,而对GAs无明显影响。UVB辐射使IAA氧化酶和POD活性显著增强,而Cd对这两种酶活性影响并不明显;但Cd UV—B复合胁迫下胚轴的IAA水平较高。尽管UVB辐射引起胚轴中GAs含量显著增加,但研究结果显示IAA含量变化是胁迫下引起胚轴生长改变的更直接原因。研究还表明Cd UV—B时,大大削弱了UV—B辐射下IAA氧化酶活性增强,加之Cd对POD活性的抑制,导致复合胁迫下胚轴的IAA水平较高。证明复合胁迫可以改变单一胁迫下植物激素的调控机制。

    • 放牧对草原生态系统地下生产力及生物量的影响

      2005, 25(1). CSTR:

      摘要 (1954) HTML (0) PDF 0.00 Byte (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放牧作为一种人类活动的干扰因子,主要通过动物的采食、践踏及其排泄物的输入对草原生态系统产生影响,这些影响直接作用于草原生态系统的地上部分和土壤,从而影响草原生态系统的物质生产和分配,进而影响到地下生产力和生物量.以蒙古克氏针茅 Stipakrylovii -冷蒿 Artemisiafrigida 草原为研究对象,对自由放牧区和围栏禁牧封育区草原生态系统地下生产力、生物量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自由放牧区草原生态系统地下生产力为147.6g·m-2·y-1,围栏禁牧封育区地下生产力达187.3g·m-2·y-1,二者地下生产力差异显著 α=0.05 ,说明封育保护可以提高过牧草原生态系统的地下生产力.地下生物量在自由放牧区为2032.6g·m-2,其中活地下生物量占54.9%,死地下生物量占45.1%;在围栏禁牧封育区平均为2071.8g·m-2,其中活地下生物量占56.4%,死地下生物量占43.6%,两者没有明显差异.地下生物量在土壤中垂直分布规律在两个试验区均表现为自地表向下呈指数函数减小,主要集中分布在0~30cm的土层.

    • 牦牛放牧率对小嵩草高寒草甸暖季草场植物群落组成和植物多样性的影响

      2005, 25(1). CSTR:

      摘要 (1589) HTML (0) PDF 0.00 Byte (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两年的牦牛放牧试验结果表明:在暖季草场,随着放牧率的提高,禾草和莎草类功能群的盖度、生物量及其组成与高度减小,它们与放牧率呈显著的负相关 P<0.05 可食杂草和毒杂草类功能群的盖度、生物量及其组成与高度增加,它们与放牧率呈显著的正相关 P<0.05 各功能群的盖度与生物量之间是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P<0.05 .对照草地由于没有牦牛的采食,群落由少数优势种植物所统治,群落结构趋于简单,物种组成贫乏,物种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最小;轻度放牧牦牛选择采食对植物群落的影响较小,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均不高;中度放牧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增加了群落结构的复杂性,草地的物种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均最高,该结果支持 中度干扰理论 ;重度放牧由于牦牛采食过于频繁,改变了植物的竞争能力,导致植物种的均匀度下降,多样性减少.不同放牧率草地群落的物种数 S 、丰富度指数 Ma 、多样性指数 Shan-non-Wiener指数H′和Simpson指数D 、均匀度指数 Pielow指数J′ 的排序为:对照<轻度放牧<重度放牧<中度放牧,优势度指数 Berger-Parke指数 的变化趋势则与之相反.

    • >补白
    • 《西北植物学报》加入中国台湾华艺CEPS中文电子期刊服务声明

      2005, 25(1). CSTR:

      摘要 (1118) HTML (0) PDF 0.00 Byte (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研究报告
    • 海南铜铁岭热带低地雨林群落特征研究

      2005, 25(1). CSTR:

      摘要 (1781) HTML (0) PDF 0.00 Byte (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根据样方调查的结果,分析了海南岛铜铁岭热带低地雨林群落的种类组成、区系成分、外貌特征和年龄结构.结果表明,在2600m2样方中,有维管束植物88科186属258种;优势科为番荔枝科、大戟科、茜草科、樟科、芸香科、桃金娘科等.区系地理成分可分为10种类型,热带分布的属占绝对优势,达94.89%.群落的生活型以高位芽为主,群落外貌主要由革质、单叶和中型叶为主的常绿阔叶林高位芽植物决定.群落成层现象明显,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可再划分为2~3个亚层.种群频度分布规律为A>B>C>D>E 按Raunkiaer将频度指数划分 ,属于A级的种类占优势,为总种数的70.54%,大部分种类具有10个以下个体.乔木径级分布呈金字塔形,小径级占优势.

    • >补白
    • 美国《剑桥科学文摘社网站:生物技术与生物工程》(CSA—BB)2003年收录中国期刊名单

      2005, 25(1). CSTR:

      摘要 (1362) HTML (0) PDF 0.00 Byte (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美国《剑桥科学文摘社网站:生物技术与生物工程》2003年共收录全世界期刊644种;其中中国期刊17种(黑体字为新进入的期刊,摘译自Serials Source List for Biotechnology and Bioengineering)。在该数据库收录的期刊中,按期刊与该数据库宗旨和符合程度分为3种:

    • >研究报告
    • 太白红杉分枝格局的可塑性研究

      2005, 25(1). CSTR:

      摘要 (1577) HTML (0) PDF 0.00 Byte (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了不同竞争类型和地形因子对太白红杉分枝格局的影响。结果发现:(1)处于不同竞争地位的太白红杉分枝格局有较大差异,主要是分枝率、枝长和枝间距变化明显;(2)太白红杉南、北方向的分枝格局有明显差异,主要是分枝率、枝长和末级枝的分枝角度的差异;而东、西方向上无明显差异;(3)由于受到地形的影响,太白红杉个体中存在明显的侧枝上转现象。研究结果表明:处于不同竞争地位的太白红杉植株在分枝格局上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太白红杉不同方位的分枝也具有较大的差异,说明太白红杉植冠构型具有较强的形态可塑性和适应性。

    • >书讯
    • 《旱地作物氮素营养生理生态》出版发行

      2005, 25(1). CSTR:

      摘要 (1321) HTML (0) PDF 0.00 Byte (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由中国科学院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上官周平研究员和李世清教授编著的《旱地作物氮素营养生理生态》专著已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 >研究报告
    • 柠条锦鸡儿不同居群形态变异研究

      2005, 25(1). CSTR:

      摘要 (1675) HTML (0) PDF 0.00 Byte (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结合数量统计方法对柠条锦鸡儿12个居群的12项形态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除小叶对数、叶形和荚果长外,其余形态性状在居群内或居群间都表现显著差异;以12个形态性状为基础的聚类分析将所研究的12个居群分为3类;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每荚种子、干粒重、托叶长和叶长等4个性状是造成柠条锦鸡儿表型差异的主要因素。

    • >补白
    • 《西北植物学报》被国内重要检索机构收录核心期刊证书

      2005, 25(1). CSTR:

      摘要 (1042) HTML (0) PDF 0.00 Byte (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研究报告
    • 冶勒自然保护区森林植被的遥感分类现状及保护对策

      2005, 25(1). CSTR:

      摘要 (1460) HTML (0) PDF 0.00 Byte (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样方法对冶勒自然保护区的植被进行本底调查。利用野外普查数据和卫星照片解译相结合的技术,基小学握其植被现状,并结合实地情况提出相应的保护对策。研究结果表明:冶勒自然保护区的植被类型比较丰富,植被保存较完整,共具有8种植被类型和19种群系,但部分植被正受人类活动威胁,应加强保护措施。

    • 潭清苏铁的生境、种群结构与动态的研究

      2005, 25(1). CSTR:

      摘要 (1257) HTML (0) PDF 0.00 Byte (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小黑江流域潭清苏铁的生境、种群结构与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黑江流域的自然地带性植被主要为热带雨林,海拔600m以下的原生植被为典型热带北缘季雨林,而海拔600~1000m的原生植被为山地雨林。其原生植被遭到破坏后,土壤流失严重.生态环境向干旱、贫瘠化发展,从而导致其次生植被都向山地雨林演化,加上人类活动的继续存在,不可能在短期内恢复成原生植被类型——热带季雨林或山地雨林。醛管其生态环境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但潭清苏铁的生存、繁衍正常。这也表明潭清苏铁对其环境变化有一定的适应能力。潭清苏铁种群的年龄结构基本呈金字塔形,属较稳定的结构。但是.种群的成年个体数明显偏小,成了潭清苏铁种群生存繁衍的“瓶颈”.也反映出了潭清苏铁曾经遭受过严重破坏的事实.虽然潭清苏铁对生态环境的变化有一定的适应能力.似抗人为破坏的能力较弱。潭清苏铁生长发育很缓慢.种群恢复的周期较长,大约是30~40a。目前.潭清苏铁种群正处于恢复、上升阶段。就地保护可能是其最有效的保护途径之一。目前,潭清苏铁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其分布区——小黑江流域已成为黄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一部分。如果其现有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且在没有人为破坏的前提下.潭清苏铁不会沦为濒危物种。

    • 瓦屋山国家森林公园蕨类植物区系分析

      2005, 25(1). CSTR:

      摘要 (1683) HTML (0) PDF 0.00 Byte (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野外调查和分类的基础上,对瓦屋山国家森林公园蕨类植物进行了初步的区系分析。现已知该地区共有蕨类植物36科,71属,156种,以热带成分为主,温带成分次之。蕨类植物的区系分析表明:(1)物种多样性丰富。科、属、种分别占四川的69.2%、55.5%和21.4%;(2)物种具有古老性和特有性。残遗植物以及中国,四川特有种多;(3)物种具有过渡性。

    • >书讯
    • 《作物抗旱节水的生理遗传育种基础》出版发行

      2005, 25(1). CSTR:

      摘要 (1017) HTML (0) PDF 0.00 Byte (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由中国工程院院土山仑先生、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振声先生作序,张正斌研究员编著的《作物抗旱节水的生理遗传育种基础》一书,2003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全书共计40余万字,定价42元。欢迎单位和个人从科学出版社购买。

    • >研究报告
    • 小麦品种蛋白质性状与中国干面条品质关系的研究

      2005, 25(1). CSTR:

      摘要 (1462) HTML (0) PDF 0.00 Byte (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我国小麦主产区——黄淮麦区的110个品种为材料,对小麦蛋白质品质性状与中国干面条品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蛋白质含量与面条的色泽和表观呈显著负相关,与面条韧性呈显著正相关;沉降值、粉质仪和拉伸仪等反映蛋白质质量的参数与面条的韧性、粘性、光滑性和食味呈正相关,且多数达到显著水平;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与面条的适口性呈显著负相关。小麦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14 15、5 10、4 12亚基是适合制作优质面条的亚基,尤以14 15亚基为好;1、N、7 8、7 9和2 12亚基不是制作优质面条的适宜亚基。对于不同亚基组合,(1,14 15,2 12)是制作优质面条的理想亚基组合,(N,14 15,2 12)、(1,7 8,5 10)、(1,7 8,2 12)以及(1,7 8,4 12)是制作优质面条的较好组合,而(N,7 8,2 12)、(1,7 9,2 12)、(N,7 9,2 12)不适合制作优质面条。

    • 半湿润农田生态系统不同施肥处理对小麦籽粒中氮、磷、钾含量和累积量的效应

      2005, 25(1). CSTR:

      摘要 (1525) HTML (0) PDF 0.00 Byte (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试验在陕西省宝鸡县周原镇油坊村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宝鸡粮食高产优质试验站进行.该试验站年降雨量679mm.无霜期223d.年均气温12.9C。试验设不施肥、不同氮、磷、钾肥配比下常量施肥和高量施肥各2个水平共5个处理,研究了在不同肥力水平下不同肥料结构和施肥量对小麦籽粒中N、P、K的含量和产量变化.其结果表明:提高N、P、K肥的投入水平。籽粒含N量提高,含K量略有增加,但对籽粒中P的含量影响不大。大幅度提高施肥水平不利于籽粒中N、P和K的积累。不同处理间籽粒中N、P、K产带存在显著的差异。常量处理的N、P、K产量分别比对照高23%~25%、12%~24%和12%~22%;持续提高肥料投入量,N和P产量比对照有不同程度增加,K的产量变化不大,但与常量处理比较.N、P、K产量降低。

    • 残茬覆盖与耕作方式对夏玉米叶片衰老代谢和籽粒产量的影响

      2005, 25(1). CSTR:

      摘要 (1789) HTML (0) PDF 0.00 Byte (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小麦机械收获后残茬覆盖与不覆盖两种条件下免耕、翻耕和播种行深松3种土壤耕作方式的夏玉米开花后叶片衰老生理特性和籽粒产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残茬覆盖和深松耕作的玉米叶片SOD和POD活性提高、MAD含量降低、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高、降解速度慢,维持了叶片后期较高的生理功能。最终开花后干物质生产量和玉米籽粒产量表现为:覆盖显著高于不覆盖,深松显著高于翻耕和免耕,残茬覆盖与深松结合效果最好。

    • 二叶獐牙菜化学成分研究

      2005, 25(1). CSTR:

      摘要 (1394) HTML (0) PDF 0.00 Byte (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二叶獐牙菜(Swertia bifolia Batal.)的全草中分离得到了7个化合物,5种口山酮和2种甾醇类化合物。它们的结构经光谱方法分别鉴定为1-羟基-3,5-二甲氧基口山酮(Ⅰ)、1羟基-3,7,8-三甲氧基口山酮(Ⅱ)、1,8二羟基-3,5二甲氧基口山酮(Ⅲ)、1,8二羟基-3,7-二甲氧基口山酮(Ⅳ)、1,7二羟基-3,8-二甲氧基口山酮(Ⅴ)、β-谷甾醇(Ⅵ)、胡萝卜苷(Ⅶ)。

    • >补白
    • 第十五届国际植物营养大会会议通知

      2005, 25(1). CSTR:

      摘要 (985) HTML (0) PDF 0.00 Byte (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植物新记录
    • 中国楼梯草属(荨麻科)植物省级分布新记录

      2005, 25(1). CSTR:

      摘要 (1541) HTML (0) PDF 0.00 Byte (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报道荨麻科楼梯草属7种1变种植物在我国6个省区分布的新记录,其中广西分布新记录的有算盘楼梯草和多歧楼梯草,贵州分布新记录的有曲毛楼梯草,海南分布新记录的有锐齿楼梯草和深绿楼梯草,湖南分布新记录的有短毛楼梯草,四川分布新记录的有丝梗楼梯草,云南分布新记录的有细角楼梯草。

    • >补白
    • 欢迎订阅2005年《水土保持通报》

      2005, 25(1). CSTR:

      摘要 (929) HTML (0) PDF 0.00 Byte (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研究简报
    • 中国豆科植物新资料

      2005, 25(1). CSTR:

      摘要 (1422) HTML (0) PDF 0.00 Byte (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报道了中国豆科5种及1变种的省级分布新记录,即肉色土圆儿在陕西、刺桐在海南、劲直刺桐在贵州、云南刺桐在西藏、渐尖叶鹿藿在贵州、黧豆在云南省的分布新记录;根据国际植物命名法规订正了锈毛两型豆和球穗千斤拔两个种的作者引证。

    • 高温胁迫下三唑酮对黄瓜幼苗某些生理性质的影响

      2005, 25(1). CSTR:

      摘要 (1370) HTML (0) PDF 0.00 Byte (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了三唑酮浸种对黄瓜幼苗抗热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胁迫下黄瓜幼苗子叶叶绿素a、b及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下降,Chla/b比值、游离脯氩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增加。20mg/L三唑酮浸种抑制了黄瓜幼苗子叶的叶绿素a、b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下降及可溶性糖含量的增加,但脯氨酸含量降低,Chla/b比值上升。恢复温度后子叶的叶绿素a、b及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与胁迫后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三唑酮处理下降的幅度低于对照。综上结果,三唑酮增强了黄瓜幼苗的耐热性。

    • 加拿大一枝黄花根系和根际土壤水浸液对萝卜和白菜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2005, 25(1). CSTR:

      摘要 (1614) HTML (0) PDF 0.00 Byte (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用加拿大一枝黄花根系及根际土壤水浸液对白菜和萝卜的化感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加拿大一枝黄花根系水浸液和根际土壤水浸液对白菜和萝卜种子的萌发具有抑制作用。根际土壤水浸液对白策和萝卜幼苗生长具有促进作用,而对其胚根的伸长生长则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0.05g/mL根系水浸液处理显著抑制萝卜幼根的伸长,但其它浓度对白菜和萝卜幼苗生长和根系伸长的影响不明显。实验还表明高浓度的根系水浸液和根际土壤水浸液明显抑制白菜和萝卜的根系脱氢酶活性和硝酸还原酶活性。

    • >补白
    • 欢迎订阅2005年《中国农业科学》(中、英文版)

      2005, 25(1). CSTR:

      摘要 (952) HTML (0) PDF 0.00 Byte (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研究简报
    • 虎杖营养器官蒽醌类化合物含量的季节变化

      2005, 25(1). CSTR:

      摘要 (1561) HTML (0) PDF 0.00 Byte (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差示分光光度法测定虎杖营养器官中蒽醌类化合物的含量.该法以醋酸镁甲醇液为显色剂,以大黄素作标准对照品.其回归方程y=0.0576x+0.0012,r=0.9962.结果表明,在一个生长期中,各营养器官总蒽醌的变化不明显,蒽醌类化合物在各营养器官中含量的顺序依次为根>叶>茎;三年生的根高于一年生根;幼嫩茎叶的含量高于成熟的茎叶.在三年生根中游离蒽醌的含量在7月和9月出现两个峰值,8月降至最低;一年生根、幼叶、幼茎和老茎中游离蒽醌的含量在7月左右最高;除根外,幼叶的蒽醌类化合物的含量较其它营养器官高,且其生物量大,因此幼叶具有一定的开发前景.

    • 栽培花锚中抗肝炎活性成分的含量在不同生长期变化的研究

      2005, 25(1). CSTR:

      摘要 (1306) HTML (0) PDF 0.00 Byte (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了花锚中去甲氧基花锚甙和花锚甙的含量随着不同生长期的变化趋势,为药材的合理栽培和采收提供科学依据。RP—HPLC法,使用VPODS C18柱,流动相为乙腈:磷酸:水(1‰),梯度洗脱程序:0~5.00min乙腈的体积分数(以下同)为15%、5.01~14.00min由15%增至25%、14.01~30.00min由25%增至40%,流速为1mL/min,柱温25C,检测波长:254nm。花锚甙和去甲氧基花锚甙、在花锚全草中的含量在不同生长期有明显变化。

    • 栾树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及微乳薄层色谱分析

      2005, 25(1). CSTR:

      摘要 (1312) HTML (0) PDF 0.00 Byte (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用正交试验法对栾树叶中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的最佳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用70%乙醇,料液比为1:10(W/V),在75(、下回流提取3次,每次2h,提取率高。以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正丁醇-正庚烷水按11.7:15.6:2.7:70.0的比例组成的O/W型微乳液,可使栾树黄酮类化合物分离完全.分离效果好。从栾树叶中分离得到11个黄酮斑点,果实中分离得7个黄酮斑点,果壳中分离得8个黄酮斑点。

    • >补白
    • 2004年《西北植物学报》审稿专家名单(以姓氏笔画为序)

      2005, 25(1). CSTR:

      摘要 (891) HTML (0) PDF 0.00 Byte (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研究简报
    • 杜仲籽油与紫苏籽油脂肪酸组成的比较研究

      2005, 25(1). CSTR:

      摘要 (1461) HTML (0) PDF 0.00 Byte (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气相色谱法,对杜仲籽油和紫苏籽油的脂肪酸组成、α-亚麻酸含量等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发现,两者不仅脂肪酸GC指纹图谱较为相似(脂肪酸组成、含量基本相同),而且外观、气味、折光率等质量指标也非常相近。说明了杜仲籽油具有与紫苏籽油同样的开发价值。

    • >研究综述与论坛
    • Ca2+、pH在花粉及萌发花粉管生长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2005, 25(1). CSTR:

      摘要 (1366) HTML (0) PDF 0.00 Byte (7) 评论 (0) 收藏

      摘要:花粉正常萌发并生长是精细胞顺利到达胚囊并实现受精作用的前提,因而是高等植物有性生殖的一个关键环节。花粉管生长涉及一系列过程,而花粉(或花粉管)内外的Ca^2 和pH的变化与花粉萌发、花粉管生长有着密切的关系。比较详细地论述了Ca^2 和pH在花粉萌发、花粉管生长过程中的分布特点、生理功能及分子机制。

    • 生态足迹模型研究进展

      2005, 25(1). CSTR:

      摘要 (1510) HTML (0) PDF 0.00 Byte (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生态足迹模型是从具体的生物物理量角度来衡量人类对自然资源利用程度以及自然界为人类提供的生命支持服务功能的方法。自从该模型提出以来,受到国内外众多学者广泛关注,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为此,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介绍了生态足迹模型的产生背景、理论基础和计算方法,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研究最新进展,评价了模型应用的优点和不足,提出了生态足迹研究动态和研究重点。

    • 农杆菌介导法与基因枪轰击法结合在植物遗传转化上的应用

      2005, 25(1). CSTR:

      摘要 (2086) HTML (0) PDF 0.00 Byte (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根癌农杆菌介导法(Agrohacterium mediated transformation)和基因枪轰击法( particle bombardment transformation)是植物遗传转化的主要方法。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农杆菌介导法是一种天然的植物遗传转化系统,外源基因在转基因植物中的拷贝数低,遗传稳定性好;基因枪转化法不受材料基因型的限制。通过结合两种方法的优点,发展了3种农杆菌介导和基因枪轰击法相结合的遗传转化方法,分别为农杆枪法、基因枪轰击/农杆菌感染法、金粉或钨粉包裹菌体细胞作为微弹轰击法。对3种结合转化方法的技术途径、原理、转化受体及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 《西北植物学报》参考文献著录格式

      2005, 25(1):i001-i001. CSTR:

      摘要 (1617) HTML (0) PDF 0.00 Byte (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只列与本文有关的主要文献,一般约20篇(综述类文章除外),未公开发表的资料或私人通讯不作为文献列出,但可在文中用括号注明。自1999年1月始,国家新闻出版署规定,需在引用文章后标识文献标识型码。以利统一查询、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