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第26卷第4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补白

      2006, 26(4). CSTR:

      摘要 (1059) HTML (0) PDF 0.00 Byte (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研究报告
    • 小麦面粉黄色素相关基因研究

      2006, 26(4). CSTR:

      摘要 (1782) HTML (0) PDF 0.00 Byte (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小麦八氢番茄红素合成酶(PSY)基因和脂肪氧化酶(LOx)基因可能影响面粉黄色素含量。根据玉米P5y 基因序列设计引物,扩增出小麦PSY基因的部分片段,序列比较表明小麦和玉米PSY基因外显子DNA序列长度一致,但存在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序列一致性为90%;蛋白质氨基酸序列比较发现其序列一致性为97%, 说明一些SNP并未导致氨基酸的改变,该基因在玉米和小麦中应具有类似的功能活性。利用非整倍体材料将小麦 PSY基因初步定位到1D染色体。用同样方法,发现小麦的LOX基因与大麦、水稻、玉米的L0X基因具有很高的一致性,并将其初步定位到4BS染色体。

    • YS型小麦温敏不育系育性转换基因的cDNA-AFLP分析

      2006, 26(4). CSTR:

      摘要 (1758) HTML (0) PDF 0.00 Byte (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YS型小麦温敏雄性不育系A3017不育与可育条件下不同发育时期的幼穗提取mRNA,进行cDNA- AFLP表达差异分析,64对引物组合获得差异片段1160个。统计分析表明,单核期表达的差异片段数最多,认为这一时期是育性转换的关键时期。对其中12个在不育或可育条件下表达的差异片段进行同收、克隆、测序,经 BLAST序列比对分析表明,可育条件下的4个EST与物质转运和能量代谢过程的铁转运蛋白1和ATP合酶α亚基,基因表达调控的反转录转座子跳跃多聚蛋白和转座子相似序列同源。不育条件下有5个EST与细胞内信号传导的ZCCT转录因子和光敏色素蛋白,基因表达调控的转座酶、染色体浓缩因子和亮氨酸富集蛋白的编码基因同源。结果表明YS型小麦温敏雄性不育系A3017的育性转换与细胞内基因表达调控、物质和能量代谢及信号传导过程有关。

    • 大肠杆菌glgC基因的克隆及原核表达

      2006, 26(4). CSTR:

      摘要 (1631) HTML (0) PDF 0.00 Byte (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大肠杆菌BL21染色体DNA为模板,根据glgC基因的全序列设计了1对引物,在优化的PCR反应条件下扩增出了glgC基因片段,测序结果显示该片段大小为1296 bp,编码432个氨基酸残基。将该基因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c( )中,重组载体pET-glgC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经IPTG诱导后,SDS-PAGE电泳鉴定,得到了与理论推算的glgC基因表达产物分子质量(约53 kD)相符的特异蛋白条带。

    • 野生稻DNA导入水稻后代的SSR检测分析

      2006, 26(4). CSTR:

      摘要 (1705) HTML (0) PDF 0.00 Byte (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宁夏地区水稻主栽品种‘宁粳16号’、‘宁粳23号’为受体,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2n=2x=24, AA)为供体,利用花粉管通道导人法与茎注射法相结合的导入方法,将普通野生稻DNA导入宁夏水稻栽培品种, 对筛选出的21份形态、农艺性状典型变异的D2代材料及其对照利用SSR分子标记进行分子鉴定,结果表明,有 17份变异材料扩增出野生稻特有的DNA片段,而2个对照均不能扩增出野生稻特异的DNA片段,证明这些材料就是野生稻DNA片段导入的后代。另外有些材料出现受体DNA条带的减少,可能是由于野生稻DNA片段整合到水稻基因组中该引物结合位点或附近,原有的结合位点破坏而造成的。

    • 大白菜杂交种''''冠春''''杂交率的RAPD分析

      2006, 26(4). CSTR:

      摘要 (1523) HTML (0) PDF 0.00 Byte (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春大白菜品种‘冠春’及其亲本中提取基因组DNA,用320个随机引物进行RAPD扩增,从中筛选出5 个可将亲本和子代区分的引物S4、S47、S73、S134和S194。S4产生父本特征带S4-370;S47和S134产生母本特征带S47-700 和S134-1200;S73和S494产生亲本互补的特征带S73-660、S73-730和S494-400、S494-1770,上述谱带均在子代中出现。以这5个引物产生的特征谱带建立杂交种‘冠春’及其亲本的RAPD特异指纹。通过对134个‘冠春’的种子进行纯度鉴定,结果表明2个父本和4个母本与大田检测结果完全一致。进一步验证了4种鉴定大白菜杂交种方法的可行性。

    • 名贵茶花种质资源的RAPD分析

      2006, 26(4). CSTR:

      摘要 (1757) HTML (0) PDF 0.00 Byte (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RAPD方法构建了国内外23个茶花品种的指纹图谱。从10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的20个有效引物共产生136条DNA片段,遗传多态性带120条占总数88.2%。遗传相似性分析表明,各基因型间的Nei's相似系数分布在0.4386~0.8936之间,平均相似性系数为0.7668。通过非加权算术平均数聚类(UPGMA)法,绘制了它们的遗传关系树状图,23个品种可划分为3个类群。研究结果表明,RAPD技术可用于茶花品种的鉴别以及种质资源遗传多态性的研究。

    • 白菜型油菜自交亲和性变异分析

      2006, 26(4). CSTR:

      摘要 (1622) HTML (0) PDF 0.00 Byte (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不同来源的85份白菜型油菜品种的自交亲和指数研究表明,白菜型油菜的自交亲和性存在较大幅度的变异,自交亲和指数在0.00~9.28之间,这种变异不仅存在于品种间,而且存在于品种内不同个体间。85份参试材料中,自交亲和指数小于1的有50个品种;35个品种自交亲和指数大于1,自交亲和指数在1.00~9.28之间,其中亲和指数大于4的材料有28、44、45、55x、75、119、123、139号品种等。依据自交亲和指数,可将参试材料分为4种类型:高自交亲和类型(自交亲和指数>4.00);自交亲和类型(自交亲和指数1.00~3.99);自交不亲和类型(0.00< 自交亲和指数<1.00);高自交不亲和类型(自交亲和指数=0.00)。自交亲和性因地区而异,一般西部地区的品种自交亲和性高于其它地区的品种。

    • >补白
    • 《西北植物学报》2005年刊载论文基金项目统计

      2006, 26(4). CSTR:

      摘要 (1439) HTML (0) PDF 0.00 Byte (3) 评论 (0) 收藏

      摘要:《西北植物学报》2005年第1期至第12期共发表论文452篇(英文30篇),论文共获得各类研究基金 669个项目的支持,平均每篇论文基金项目达1.48个。其中有101篇论文有2项基金的支持,占论文总数的 22.3%;56篇论文有3项以上基金的支持,占论文总数的12.4%;420篇论文有各类研究基金的支持,占刊载论文总数的92.9%,即《西北植物学报》2005年刊载论文的基金支持率达92.9%。论文基金的具体来源统

    • >研究报告
    • 应用RAPD技术对甘肃栽培牡丹品种的分类鉴定研究

      2006, 26(4). CSTR:

      摘要 (1691) HTML (0) PDF 0.00 Byte (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应用RAPD技术对甘肃栽培紫斑牡丹品种的分类进行了初步研究,筛选出10个随机引物在16个品种中共扩增出120个位点,其中114个位点呈多态性,4个位点具品种专一性。根据RAPD结果计算各品种间的遗传距离为0.212 8~0.744 4,所研究的16个品种中,除‘北国风光’外‘理想’与其它品种的遗传距离均很大,而皇冠型的‘春红争艳’与蔷薇型的‘怀念’两品种间的遗传距离最小。同一品种不同个体间与不同品种间在遗传距离上无明显差异,暗示在甘肃栽培牡丹品种中可能存在同物异名和同名异物。聚类分析表明,‘理想’和‘北国风光’与其它品种分别构成了遗传差异很大的两类,楼子类与千层类的品种在聚类时虽未完全分开,但楼子类大部分品种间表现出了更高的遗传相似性,且遗传距离与各种色系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结果表明,RAPD技术能够克服传统上根据形态学性状对品种进行分类的缺点,可用于牡丹栽培品种的鉴定。

    • 祁连山两侧中国沙棘不同居群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2006, 26(4). CSTR:

      摘要 (1707) HTML (0) PDF 0.00 Byte (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应用RAPD技术研究了祁连山中段中国沙棘(Hippophae rhamnoidoes ssp.sinensis)4个居群和1个对照居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探讨中国沙棘边缘居群的遗传变异以及天然屏障祁连山对中国沙棘居群遗传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祁连山地区中国沙棘居群水平的Nei’基因多样度(h)和Shannon多态信息指数(I)分别为0.2070和 0.297 4,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319 3,均高于中国沙棘整个分布区的平均值,表明该地中国沙棘边缘居群遗传多样性水平及居群间的遗传分化都有增加的趋势;居群间每代迁移数(Nm=1.065 9)显著低于异交风媒植物(Nm= 5.380),表明祁连山的隔离对中国沙棘居群间的基因交流有限制作用,造成了该地中国沙棘边缘居群间较高的遗传分化。

    • 甘草根瘤菌的16S rDNA全序列测定及系统进化分析

      2006, 26(4). CSTR:

      摘要 (1673) HTML (0) PDF 0.00 Byte (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对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68株甘草根瘤菌的表型多样性和抗逆性分离研究,发现1个新类群和1个具有较高抗逆性的菌株。对其中心菌株CCNWGX022和高抗性菌株CCNWGX035进行16S rDNA全序列测定及系统进化研究。结果表明,CCNWGX022和CCNWGX035与中慢生根瘤菌属内参比菌株的16S rDNA相似性分别大于96.8%和98.3%,因此它们均属于中慢生根瘤菌属。

    • 不同生长年份移山参根的比较解剖学研究

      2006, 26(4). CSTR:

      摘要 (1725) HTML (0) PDF 0.00 Byte (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石蜡制片法、显微观察生长8年、12年和16年的移山参主根中部的组织结构,并以4年生栽培参(二马牙)和西洋参为对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移山参主根结构由周皮和次生维管组织组成。不同生长年份的移山参主根结构具有一定差异:随生长年份的增长,木栓层细胞体积变小,排列趋于紧密;栓内层草酸钙结晶越来越少;分泌道均为3轮,但平均口径逐渐减小;韧皮部外侧和木质部靠近根中央处的薄壁组织的裂隙逐渐增大;韧皮部与木质部的面积比则不断下降;12年、16年生移山参主根次生木质部中导管数量和层数明显多于8年生。PAS 反应表明淀粉粒含量在生长12年以后趋于稳定。表明通过观察移山参木质部与韧皮部的面积比和次生维管组织中木质部导管的数量及层数,可以初步判断移山参的生长年份。

    • 核桃试管不定根的组织学研究

      2006, 26(4). CSTR:

      摘要 (1677) HTML (0) PDF 0.00 Byte (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核桃品种‘新早丰’试管嫩茎为试材,采用二步生根法诱导生根,对其试管苗不定根发生发育过程进行了解剖学研究。结果表明:核桃试管嫩茎内未发现潜伏根原基;诱导生根后,不定根原基起源于形成层,特别是髓射线正对的形成层部分,属于诱生根原基型;不定根上的侧根起源于中柱鞘细胞。核桃试管嫩茎不定根的发育过程可分为4个阶段:(1)形成层细胞分裂;(2)转变为分生组织细胞群(即根原始细胞);(3)细胞群发育成可见的根原基; (4)根原基内细胞继续分裂分化形成根尖的外形,其内发育出维管束,并向外生长,穿过皮层,突破茎表皮。在组织培养条件下长出的不定根内部解剖构造为典型的初生构造,移栽后68 d出现次生构造。另外,试管苗根毛出现与否及其发育状况受基质理化性质的影响,即生态条件可以改变组织发生及其形状。

    • 箭舌豌豆根瘤细胞液泡中一种特殊内含物的研究

      2006, 26(4). CSTR:

      摘要 (1620) HTML (0) PDF 0.00 Byte (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用透射电镜观察了箭舌豌豆根瘤侵染细胞。结果表明,有一些小泡出现在细胞质膜和侵入线附近,它们不断向中央液泡运动,并在运动中相互靠近形成小泡团。当其到达中央液泡时,附近的液泡膜产生内吞,形成突起。最后,这些突起脱离液泡膜,在中央液泡中形成一种由管状结构和小泡组成、表面具有一层被膜的特殊内含物。本文还讨论了此种内含物的起源及其与根瘤抗旱和细菌周膜扩增的关系。

    • 铝、镉对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及其DNA损伤效应研究

      2006, 26(4). CSTR:

      摘要 (1646) HTML (0) PDF 0.00 Byte (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研究旨在探索Al^3+、Cd^2+对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及其DNA损伤效应。结果表明:(1)所试浓度Al^3+、Cd^2+不仅不同程度抑制2d龄和12d龄幼苗根系和地上部分的生长,而且表现明显的DNA损伤效应;(2)除Al^3+对幼苗地上部分鲜重、干重的影响及Cd^2+对幼苗根系生长速率的影响外,其余生长指标显示2d龄幼苗比12d龄幼苗对Al^3+、Cd^2+更敏感,这与导致2d龄幼苗DNA损伤的Al^3+、Cd^2+浓度明显低于12d龄幼苗的结果一致。研究结果表明,DNA损伤可能是Al^3+、Cd^2+抑制2d龄和12d龄小麦幼苗生长的重要原因之一。

    • 干旱与氧化胁迫对小麦根氧化还原状态和叶片ABA积累的影响

      2006, 26(4). CSTR:

      摘要 (1970) HTML (0) PDF 0.00 Byte (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分析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和干旱胁迫对小麦根氧化还原状态和叶片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积累的影响,探讨了干旱胁迫下NO和H2O2调节ABA合成的可能机制。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处理初期小麦根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降低、抗氧化酶活性发生振荡变化,细胞氧化还原状态向氧化型转变。NO和H2O2能模拟干旱胁迫的作用使细胞状态向氧化型转变,还可以使小麦叶片ABA积累量上升。干旱胁迫下NO和H2O2对ABA合成的调节作用可能是通过调节细胞氧化还原状态进行。

    • >补白
    • 《西北植物学报》2005年刊载论文第一作者信息统计

      2006, 26(4). CSTR:

      摘要 (1339) HTML (0) PDF 0.00 Byte (2) 评论 (0) 收藏

      摘要:《西北植物学报》2005年共发表论文452篇(含英文30篇)。从所刊载论文第一作者信息统计看,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含在读博士和在读硕士)的共366人,占75.9%;具有副高以上职称(含在读研究生导师——通讯作者)的共300人,占66.4%;从论文研究与产生单位看,主要来源于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大学352篇, 占77.9%,中国科学院系统85篇,占18.8%;从年龄方面看,第一作者中40岁以下的占75.9%。由此可以看

    • >研究报告
    • Zn2+与Cr6+对水车前毒害的协同效应

      2006, 26(4). CSTR:

      摘要 (1633) HTML (0) PDF 0.00 Byte (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比较研究了水体中单一Cr6 及外施Zn2 后对水车前抗氧化酶系统(SOD、POD、CAT)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以探讨金属元素联合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单一Cr6 处理下,1 mg·L-1处理浓度可产生一定的积极刺激作用, 表现为提高了SOD、POD和CAT活性和增加了叶绿素含量。与单一Cr6 处理相比,施加不同浓度的Zn2 后都不同程度地削弱了保护酶活性,叶绿素含量下降的幅度也更明显。这表明Zn2 的加入,削弱了水车前保护酶系统的保护作用,使水车前对Cr6 胁迫的耐性减弱,协同作用的趋势显著。

    • NaCl胁迫对宁夏枸杞幼苗根系质膜和液泡膜H+-ATPase活性的影响

      2006, 26(4). CSTR:

      摘要 (1584) HTML (0) PDF 0.00 Byte (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宁夏枸杞为材料,研究NaCl胁迫下枸杞幼苗组织含水量、干物质重量、无机离子分布、质膜透性、丙二醛 (MDA)含量及幼根质膜、液泡膜H -ATPase活性和耐盐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0.3%NaCl胁迫下,干物质重量、质膜透性、MDA含量略有增加,组织含水量略有下降;随着NaCl胁迫强度的增加,Na 、Cl-含量逐渐增加, K 含量则呈现下降的趋势;质膜透性增大与MDA含量升高呈显著正相关;质膜和液泡膜H -ATPase活性逐渐增加,且液泡膜H -ATPase活性显著高于质膜H -ATPase活性,表明枸杞具有较强的抗盐性。

    • 根系抗坏血酸在小麦幼苗铝耐性中的作用

      2006, 26(4). CSTR:

      摘要 (1610) HTML (0) PDF 0.00 Byte (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3个铝耐性不同的小麦品种为材料,研究了Al胁迫下小麦幼苗根系质外体和共质体抗坏血酸含量以及抗坏血酸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结果显示,Al耐性品种‘Atlas 66’质外体中抗坏血酸总含量随着处理 Al浓度的增加显著升高,而在Al敏感品种‘Scout 66’和‘扬麦9号’中显著降低。同时,‘Atlas 66’质外体中还原型抗坏血酸含量在高浓度Al处理下显著升高,2个敏感品种则在低浓度Al处理下还原型抗坏血酸含量略有升高。耐性品种‘Atlas 66’根系共质体还原型抗坏血酸和抗坏血酸总量在5~40μmol·L-1AlCl3处理下无显著变化,而在 2个敏感品种中则随处理Al浓度的增加显著下降。80μmol·L-1AlCl3处理下‘Atlas 66’根系质外体和共质体抗坏血酸氧化酶以及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与对照相比均无显著变化,而在‘Scout 66’和‘扬麦9号’中则均显著降低。因此Al胁迫下‘Atlas 66’根系质外体抗坏血酸含量的升高和共质体抗坏血酸含量的维持以及Al毒害下抗坏血酸利用率较高可能是其Al耐性的一个重要机制。

    • 温室栽培西瓜座果期冠层光合作用日变化研究

      2006, 26(4). CSTR:

      摘要 (1685) HTML (0) PDF 0.00 Byte (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兰州春季塑料日光温室条件下研究了‘宝冠’和‘新金兰’两个品种西瓜(Citrullus lantus(Thunb.) Mansf.)冠层光合作用日变化特性。结果表明,日光温室两个西瓜品种间冠层光照分布和单叶光合作用日变化模式存在明显的差异,冠层光照条件影响各叶层的光合强度及其日变化态势。两品种冠层整体光合速率日动态呈单峰型,‘宝冠’的光合生产力高于‘新金兰’。‘宝冠’西瓜单叶光合速率较高,高效光合时间较长,且表现出午休特征。‘新金兰’西瓜单叶光合速率低,高效光合维持时间较短,未表现出明显午休特征。‘宝冠’光合作用的瞬时水分效率 (WUE)高于‘新金兰’,两品种上午的WUE高于下午,上层叶的WUE高于下层叶。

    • >补白
    • 《西北植物学报》国外发行量持续增加

      2006, 26(4). CSTR:

      摘要 (1365) HTML (0) PDF 0.00 Byte (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据科学出版社期刊管理中心发行部信息,2006年《西北植物学报》国外发行总数达121册,比2005年增加了15册。这是《西北植物学报》国外发行量连续增加的第4年。国外发行量的增加,从侧面反映了《西北植物学报》整体水平的不断提升,说明本刊在对外进行学术交流

    • >研究报告
    • 云南报春花SOD、POD酶量月际性变化与UV-B辐射关系的研究

      2006, 26(4). CSTR:

      摘要 (1626) HTML (0) PDF 0.00 Byte (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低纬高原地区获得部分不同地区紫外辐射观测资料,研究不同地区紫外辐射月际性差异引起云南报春花SOD、POD酶量的差异变化,探讨在自然环境条件下,UV-B辐射对植物体内SOD、POD的影响。结果表明: (1)在低纬高原地区UV-B辐射强度变化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2)当报春花处于幼苗生长期(2月)时,UV-B辐射强度小,SOD、POD活性表现较弱;进入生长旺盛期和开花期(3月、4月),UV-B辐射增强,此时SOD、POD活性也随之增强;进入衰老期(5月),而UV-B继续增强,植物SOD、POD酶活性下降。

    • >补白
    • 《西北植物学报》论文写作要求

      2006, 26(4). CSTR:

      摘要 (1227) HTML (0) PDF 0.00 Byte (4) 评论 (0) 收藏

      摘要:1.题目与标题:论文题目务求简明、确切、新颖,与文章内容一致,不用副题,一般不超过20字,且中、英文题目表述要一致。题目请勿使用非公知的缩写词、字符、代号等。中文各级标题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如 1,1.1,1.1.1;2,2.1,2.1.1……,层次划分一般不超过3级。

    • >研究报告
    • 不同夏玉米品种生育后期干物质及氮素积累分配的研究

      2006, 26(4). CSTR:

      摘要 (1476) HTML (0) PDF 0.00 Byte (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选择陕西关中地区推广的10个玉米杂交种,在施氮和不施氮处理下对其产量,不同器官对籽粒氮转移量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对10个杂交种进行分类并选择有代表性的3个品种,对各器官干物质和养分累积动态变化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同一施氮量处理下,在玉米生育后期,不同品种各个器官的干物质和养分转移有很大差异,对 H-H型‘户单4’来说,灌浆期开始后除籽粒外的所有器官都是“源”,且植株还有较高的吸收氮素的能力,而L-L型‘豫玉22’和H-L型‘户单2000’在灌浆开始后有一段时间茎仍然作为“库”存在,且植株吸收氮素的能力下降。

    • 不同穗型冬小麦品种根系时空分布特征及其碳氮代谢的研究

      2006, 26(4). CSTR:

      摘要 (1426) HTML (0) PDF 0.00 Byte (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大田柱栽试验条件下,对2种穗型冬小麦品种根系的时空变化及其碳氮代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种穗型冬小麦品种的单株根系干重、根重密度随生育时期逐渐增加,均在抽穗期达到最大值;不同土壤深度的根系活力随生育时期的变化不一致,2品种0~20 cm根系活力的变化趋势从越冬期逐渐下降,在抽穗期达到较低值后缓慢上升,并于灌浆期出现一个小的峰值;根系中可溶性糖含量、含氮量均从越冬期开始下降,在抽穗期达到最低值, 随后在开花期又出现一个峰值后缓慢下降。2种穗型冬小麦品种相比,重穗型小麦品种的根系各项指标略高于多穗型品种;在不同土层深度之间,各项指标总体趋势为随着土层深度加深逐渐下降,但是在不同生育时期,各土层之间出现有个别波动现象。

    • 黄土丘陵区沙棘人工林天然化发育过程中的种间联结性研究

      2006, 26(4). CSTR:

      摘要 (1451) HTML (0) PDF 0.00 Byte (4)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样地调查法,并通过方差分析、X2检验及共同出现百分率PC计算,对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经过3a、8 a、13a、25a发育的沙棘群落中主要种群间联结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灌木层的4个发育阶段,总体关联性都表现出轻微正相关。草本层中,发育3a的群落,总体联结性表现出极显著正相关,但种间关系不够稳定;发育8a 的群落,总体关联性表现出轻微正相关,种间关系不稳定;发育13a的群落,总体关联性表现出极显著正相关,负关联种对减少,种间关系逐步趋于稳定;发育25a的群落,种间关系相对稳定。表明沙棘在黄土高原丘陵区人工林天然化发育的过程中,已实现了自我更新。说明人工林只有经天然化发育过程才能实现持续利用,达到普通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

    • 黄土高原马栏林区主要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

      2006, 26(4). CSTR:

      摘要 (1449) HTML (0) PDF 0.00 Byte (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应用丰富度指数(S)、多样性指数(H1)、优势度指数(D)和均匀度指数(Js)对子午岭马栏林区的主要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1个样地共记录草本151种,灌木111种,乔木33种。马栏林区森林植物群落其总体多样性是混交林>纯林>人工林;不同森林群落各层的物种多样性基本都表现为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物种多样性乔木层以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 辽东栎(Quercus liaotungensis)混交林和落叶阔叶混交林较高,灌木层以油松 白桦(Betula platyphylla)混交林、白桦林和天然油松林多样性较高;草本层则是人工刺槐 (Robinia pseudoacacia)林、白桦林和山杨(Populus davidiana)林多样性较高。人工刺槐林和人工油松林在乔木层和灌木层多样性指数都较低。物种均匀度乔木层是落叶阔叶混交林最高,人工油松林和人工刺槐林最低;灌木层各群落的均匀度较为接近;草本层则表现为人工刺槐林均匀度最高,混交林最低。β多样性分析显示人工刺槐林与其它森林群落相异性较大,而辽东栎林、天然油松林和油松 白桦混交林均与油松 辽东栎混交林的相异性较小。研究表明多树种营造混交林可以增加群落的多样性,建造具有较高物种多样性的群落应种植混交林取代单一物种的人工纯林,在选择树种时应优先考虑乡土树种。

    • 黑河中上游典型地区草地植被变化及其生态功能损失分析--以山丹县为例

      2006, 26(4). CSTR:

      摘要 (1555) HTML (0) PDF 0.00 Byte (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黑河流域山丹县1986年和2000年TM影像资料为主要数据源,运用遥感信息解译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分析了研究区10多年来草地植被覆盖的时空变化。并参照Costanza等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单位价值和谢高地等人的中国自然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初步估算退化型草地植被覆盖变化的生态损失价值,对草地植被覆盖变化给研究区生态系统宏观经济所造成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1986~2000年间,该区域草地植被覆盖总的变化趋势是草地、林地向其它类型转化,即草地植被覆盖总量在逐年减少。高、中、低覆盖度各类草地,分别减少达35%、9.9%和13.8%。草地植被覆盖类型也呈减少趋势,其中高覆盖度草地减幅最大,其次是低覆盖度草地和中覆盖度草地。草地植被利用过度或退化较为严重,生态环境将趋于恶化。由此导致草地生态系统宏观经济价值损失约9 466.8×104CNY/(km2·a)。

    • 陇东黄土高原天然草地植被类型及特征

      2006, 26(4). CSTR:

      摘要 (1607) HTML (0) PDF 0.00 Byte (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陇东(庆阳)黄土高原天然草地植被可划分为草甸草原区和典型草原区2个植被区域,包括温性疏灌草丛、草甸草原和典型草原3个植被型14个群系,分别是:酸枣-杠柳-蒿类温性灌草丛、蕤核-红花锦鸡儿-蒿类温性灌草丛、杠柳-蕤核-蒿类-白羊草温性灌草丛、酸枣-蒿类-白羊草温性灌草丛、酸枣-河蒴荛花-白羊草温性灌草丛、白草- 鹅观草-达乌里胡枝子-蒿类暖性灌草丛、白羊草草原、白草草原、赖草草原、蒿类-白羊草草甸草原、长芒草草原、百里香草原、铁杆蒿-茭蒿草原、毛沙芦草草原。

    • 马尾松叶生化物质的生物检测与物质鉴定

      2006, 26(4). CSTR:

      摘要 (1543) HTML (0) PDF 0.00 Byte (4) 评论 (0) 收藏

      摘要:马尾松是我国特有的乡土树种,长期林业生产实践表明马尾松纯林连栽会引起马尾松生产量下降。本实验采用超临界萃取技术提取马尾松叶生化物质,并采用马尾松种子发芽试验进行生物检测及物质鉴定。生物检测结果表明,纯CO2提取的马尾松叶生化物质以及乙醇和CO2混和提取的马尾松叶生化物质对马尾松种子的发芽具有不同的效应。总体效果而言,纯CO2提取的马尾松叶生化物质对马尾松种子发芽率、胚根长、鲜重和干重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效应,而对发芽势及胚轴长则具有促进效应;乙醇和CO2混和提取的马尾松叶生化物质对马尾松种子发芽率、胚轴长、鲜重和干重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而对发芽势及胚根长则具有促进作用。物质鉴定结果表明纯CO2提取的马尾松叶生化物质主要是苯甲醛、Cis-2,6-二甲基-2,6-辛二烯等,乙醇和CO2混和提取的马尾松叶生化物质主要是β-芳樟醇、苯乙醇等。

    • >补白
    • 《西北植物学报》投稿须知

      2006, 26(4). CSTR:

      摘要 (863) HTML (0) PDF 0.00 Byte (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研究报告
    • 葛根异黄酮的快速分离检测方法研究

      2006, 26(4). CSTR:

      摘要 (1466) HTML (0) PDF 0.00 Byte (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SDS正丁醇-正庚烷-水组成的微乳体系作为展开剂,通过聚酰胺薄层层析,探讨不同类型微乳液对葛根异黄酮分离检测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选择含水量为70%的微乳液作为展开剂,分离效果明显,一次检测出12个黄酮化合物;与以三氯甲烷-甲醇-水(7:2.5:0.25)为展开剂的硅胶薄层相比,微乳薄层色谱对葛根异黄酮的检测效果和灵敏度显著提高,为实验研究中常规检测提供了简便快捷的方法。

    • >新书介绍
    • 《谷物品质与食品加工——小麦籽粒品质与食品加工》出版发行

      2006, 26(4). CSTR:

      摘要 (944) HTML (0) PDF 0.00 Byte (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植物新类群与新分布
    • 深圳槭--中国槭树科一新种

      2006, 26(4). CSTR:

      摘要 (1728) HTML (0) PDF 0.00 Byte (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描述广东省深圳市马峦山发现的槭树科一新种Acer shenzhenensis R.H.Miao,X.M.Wang et J.S.Liang。该种与亮叶槭Acer lucidum Metc.接近,但本种叶顶端尾状渐尖,叶柄长达3 cm,小脉发育,两面网脉清楚,果翅直立,两翅宽1.2-1.5 cm,翅内弯,相叠,易与后者区别。

    • 秦岭兰科一新记录属--蝴蝶兰属

      2006, 26(4). CSTR:

      摘要 (1504) HTML (0) PDF 0.00 Byte (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报道了秦岭兰科一新记录属——蝴蝶兰属,华西蝴蝶兰Phalaenopsis wilsonii Rolfe.。

    • >研究简报
    • 西藏半野生小麦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组成分析

      2006, 26(4). CSTR:

      摘要 (1500) HTML (0) PDF 0.00 Byte (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应用SDS-PAGE分析了50份西藏半野生小麦(Triticum aestivum ssp.tibetanum Shao)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等位基因组成。结果表明,43份材料的HMW-GS组成是同质的,7份材料为异质。供试材料共有7种HMW GS组合,以Null、7 8、2 12为主要类型,占所分析材料的68.4%。在Glu-1位点共检测到10种等位基因,Glu- A1位点2种,Glu~B1位点4种,Glu~D1位点4种。Null(96%)、7 8(80.4%)和2 12(94.9%)分别是Glu-A1、 Glu-B1和Glu~D1位点上主要的等位基因。在Glu-B1位点还新发现2个亚基,暂时分别命名为8*和7**。说明西藏半野生小麦中存在着较广泛的HMW-GS等位基因变异,是小麦品质育种潜在的可利用的遗传资源。

    • 9个辣椒雄性不育材料花蕾生理生化特性研究

      2006, 26(4). CSTR:

      摘要 (1482) HTML (0) PDF 0.00 Byte (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9个辣椒雄性不育材料及其相应的保持系为试材,对有关花器的植物学性状进行了系统观察和研究,测定了花蕾中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和游离脯氨酸的含量。结果表明:供试9个雄性不育材料和保持系的主要花器性状有一定差异;雄性不育材料的过氧化物酶活性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均高于相应的保持系, 而过氧化氢酶活性低于保持系;保持系游离脯氨酸含量离于不育材料;所测的3种酶活性和脯氨酸含量在雄性不育材料与保持系间差异显著。

    • >补白
    • 《西北植物学报》2005年审稿专家名单

      2006, 26(4). CSTR:

      摘要 (896) HTML (0) PDF 0.00 Byte (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研究简报
    • 秦艽与小秦艽光合日变化的研究

      2006, 26(4). CSTR:

      摘要 (1538) HTML (0) PDF 0.00 Byte (8)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运用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对野生秦艽(Gentiana macrophylla Pall.)和小秦艽(G.dahurica Fisch.)的开花期的光合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2种秦艽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日变化曲线都呈双峰型,有明显的光合“午休”现象。小秦艽的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照著高于秦艽,分别高出2.7 μmolCO2·m-2·s-1、1.5 mmol·m-2·s-1和140.7 mmol.m-2·s-1而叶温则低于秦艽2.8C。相关分析表明,开花期的温度、光照对2种秦艽的光合都有一定影响,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调节光合作用,而引起2种秦艽光合速率降低的主要因素为非气孔因素。

    • 三叶半夏悬浮培养下的体细胞胚胎发生及植株再生

      2006, 26(4). CSTR:

      摘要 (1400) HTML (0) PDF 0.00 Byte (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用三叶半夏幼嫩叶片诱导产生的胚性愈伤组织建立了胚性细胞悬浮系,研究了悬浮培养下体细胞胚胎的发生及植株的再生。结果表明,胚性悬浮细胞在附加1.0mg/L2,4-D、0.2 mg/LBA和300mg/L LH的MS液体培养基中产生大量的球形胚,转入液体分化培养基(MS 0.1 mg/LNAA 0.2 mg/L BA 300 mg/L LH)中进一步发育成心形胚、鱼雷形胚和子叶形胚。收集成熟胚转移到MS固体分化培养基上培养获得了再生植株。另外还观察到某些成熟胚上产生了许多次生胚。

    • >研究综述与论坛
    • 植物低氧胁迫伤害与适应机理的研究进展

      2006, 26(4). CSTR:

      摘要 (1759) HTML (0) PDF 0.00 Byte (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不良的通气条件导致了正常生长发育的植物生理性缺氧,低氧胁迫是高等植物主要的非生物胁迫因素之一。本文综述了低氧胁迫对植物生长、植株形态的影响,低氧胁迫对植物内部水分、养分吸收的变化,呼吸代谢途径的变化、激素代谢的变化,氧化系统的变化的影响,以及低氧胁迫过程中植物体内信号的传导、基因的表达、蛋白质的合成等,在不同层面分析了低氧胁迫对植物的伤害及植物对低氧逆境适应机理的最新研究成果。

    • 毛兰属植物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2006, 26(4). CSTR:

      摘要 (1400) HTML (0) PDF 0.00 Byte (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毛兰属植物由于近年来同属于兰科的石斛属植物的过度采挖,而取代名贵中药石斛类作为药材应用。为了了解其化学成分及能否替代石斛应用,本文对毛兰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目前毛兰属植物研究所涉及的种类仅5种,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出化学成分13种,包括菲类、9,10-二氢菲类及二聚体、联苄、甾体和脂肪族化合物等结构类型。药理研究表明,一些成分如毛兰素和毛兰菲在抗肿瘤和抗氧化等方面显示了较好的活性。开展毛兰属植物的研究,对发现新的药用活性成分及资源保护有重要意义。

    • 百合组织培养和遗传转化的研究进展

      2006, 26(4). CSTR:

      摘要 (1430) HTML (0) PDF 0.00 Byte (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百合是单子叶球茎类观赏花卉,具有食用和药用的作用。本文综述了国内外百合组织培养和遗传转化研究进展。包括营养器官、生殖器官和原生质体再生系统的建立。详细介绍了基因转化的方法,例如农杆菌、基因枪、电激穿孔等。浅析百合外源基因的表达,例如GUS、半夏凝集素基因、几丁质酶基因等。同时,讨论了百合遗传转化中存在的问题,以期为百合基因工程方面的研究提供依据。

    • 小麦低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研究进展

      2006, 26(4). CSTR:

      摘要 (1430) HTML (0) PDF 0.00 Byte (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低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LMW-GS)是小麦胚乳中的一种聚合蛋白组分,LMW-GS彼此间或/和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间形成分子内二硫键,进而产生麦谷蛋白聚合体,决定小麦面团的加工品质。由于 LMW-GS与醇溶蛋白的提取特性和电泳迁移率相近,其研究进展缓慢。近年来随着电泳技术的提高,LMW-GS的研究也成为品质性状研究的新热点,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了LMW-GS对品质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关于LMW-GS 的研究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文从小麦LMW-GS的分类、染色体定位、结构及其与品质间关系等方面回顾其研究状况,并讨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