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第27卷第11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小麦TaLSD1锌指蛋白基因的电子克隆及序列分析

      2007, 27(11). CSTR:

      摘要 (1884) HTML (0) PDF 0.00 Byte (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电子克隆与RT-PCR相结合的技术,在条锈菌(Pucciniastriiformis f.sp.tritici)侵染的小麦中克隆了一个LSD1型锌指蛋白基因,命名为TaLSD1(GenBank登录号为EF553327)。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全长1024bp,编码生成1个包含3个保守LSD1型锌指结构(CxxCxRxxLMYxxGASxVxCxxC)且长度为146个氨基酸的多肽。进化树分析表明,TaLSD1与水稻(Oryza sativa)、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和芜菁(Brassica rapa)中部分含有3个保守LSD1型锌指结构的同源基因亲缘关系较近,而与其它包含不同数目的LSD1型锌指结构基因亲缘关系较远。推测TaLSD1在进化中丢失了部分序列,进而执行新的功能。半定量RT-PCR结果显示,该基因在亲和以及非亲和组合中的表达模式很相似,均表现在前期基因表达被抑制而后期恢复正常。初步推测TaLSD1在转录水平上的表达受光诱导,同时,作为一个细胞程序性死亡的负调控因子在小麦与条锈菌互作过程中起作用。

    • 2种补血草属植物幼苗对NaCl胁迫的生理响应

      2007, 27(11). CSTR:

      摘要 (1866) HTML (0) PDF 0.00 Byte (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盐生植物大叶补血草和黄花补血草为实验材料,研究了NaCl胁迫对其幼苗叶绿素、可溶性蛋白、丙二醛含量等的影响,探讨这些生理指标的变化与补血草耐盐性的关系。结果表明,150mmol/LNaCl胁迫均使大叶补血草和黄花补血草幼苗叶片的叶绿素a(Chla)、叶绿素b(Chlb)和叶绿素总量降低,而过氧化氢(H2O2)和丙二醛(MDA)含量增加,且这种胁迫效应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强,在相同胁迫时间段,大叶补血草各指标的减少或增加幅度明显大于黄花补血草;NaCl胁迫使大叶补血草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却使黄花补血草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表明,NaCl胁迫对大叶补血草的伤害更大,黄花补血草的耐盐性可能强于大叶补血草。

    • 2007, 27(11). CSTR:

      摘要 (913) HTML (0) PDF 0.00 Byte (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补白

      2007, 27(11). CSTR:

      摘要 (877) HTML (0) PDF 0.00 Byte (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研究报告
    • 小麦TaLSDl锌指蛋白基因的电子克隆及序列分析

      2007, 27(11). CSTR:

      摘要 (1759) HTML (0) PDF 0.00 Byte (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电子克隆与RT-PCR相结合的技术,在条锈菌(Pucciniastriiformis f.sp.tritici)侵染的小麦中克隆了一个LSDl型锌指蛋白基因,命名为TaLSDl(GenBank登录号为EF553327)。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全长1024bp,编码生成1个包含3个保守LSDl型锌指结构(CxxCxRxxLMYxxGASxVxCxxC)且长度为146个氨基酸的多肽。进化树分析表明,TaLSDl与水稻(Oryzasativa)、拟南芥(Arabidopsisthaliana)和芜菁(Brassicarapa)中部分含有3个保守LSDl型锌指结构的同源基因亲缘关系较近,而与其它包含不同数目的LSDl型锌指结构基因亲缘关系较远。推测TaLSDl在进化中丢失了部分序列,进而执行新的功能。半定量RT-PCR结果显示,该基因在亲和以及非亲和组合中的表达模式很相似,均表现在前期基因表达被抑制而后期恢复正常。初步推测TaLSDl在转录水平上的表达受光诱导,同时,作为一个细胞程序性死亡的负调控因子在小麦与条锈菌互作过程中起作用。

    • >补白
    • 酶活性的浓度单位

      2007, 27(11). CSTR:

      摘要 (1426) HTML (0) PDF 0.00 Byte (6) 评论 (0) 收藏

      摘要:20世纪50年代以前酶活性浓度单位的命名混乱,常以方法提出者的姓氏来命名,定义参差不齐,给研究工作带来很大不便,尤其在建立”连续监测法”测酶后,大量酶应用于临床,此混乱现象更为突出。1963年国际生化协会通过广泛讨论,提出一个国际单位定义来表示酶量的多少,即1分钟能转化1微摩尔底物的酶量为一个国际单位.以IU表示之,由于意见不一致,至今尚未指定酶反应温度,而同一量的酶,在不同温度时间为1分钟所转化底物量将有明显差异,为避免临床上误认为只要是同一国际单位的酶量在国际上无论何处所测结果都应一致,目前大多数实验工作者常省略国际二字(简写也由IU改为U)。

    • >研究报告
    • 拟南芥CYCD3;1基因的克隆及功能研究

      2007, 27(11). CSTR:

      摘要 (1625) HTML (0) PDF 0.00 Byte (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拟南芥基因组中克隆出CYCD3;1基因,将其插入植物双元载体pER8中,使其受一个嵌合转录启动子的控制;利用农杆菌介导通过真空渗透法将外源基因导入拟南芥中,经潮霉素抗性筛选出转化植株后,用PCR鉴定出阳性转化植株,对阳性转化植株进行连续光照培养并观察其表型变化,发现转基因株系与野生型之间在抽苔和开花时间上有较大差别。结果表明,CYCD3;1低水平误表达会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

    • >补白
    • 《西北植物学报》论文写作要求

      2007, 27(11). CSTR:

      摘要 (1150) HTML (0) PDF 0.00 Byte (3) 评论 (0) 收藏

      摘要:1.题目与标题:论文题目务求简明、确切、新颖,与文章内容一致,不用副题,一般不超过20字,且中、英文题目表述要一致。题目请勿使用非公知的缩写词、字符、代号等。中文各级标题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如1,1.1,1.1.1;2,2.1,2.1.1……,层次划分一般不超过3级。

    • >研究报告
    • 水分胁迫下小麦类脱水素基因表达的半定量RT-PCR分析

      2007, 27(11). CSTR:

      摘要 (1483) HTML (0) PDF 0.00 Byte (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郑引1号’小麦为材料,经水分胁迫后进行RT-PCR扩增,结果在胁迫条件下获得500bp的脱水素基因(wzy1-1)。利用半定量RT-PCR方法,分析‘陕合6号’和‘郑引1号’小麦在正常供水条件下及PEG6000胁迫后18、24和42h,以及复水6和12h时wzy1-1在叶片中的表达。结果表明:2个小麦品种中wzy1-1在水分胁迫后18h均有表达,至胁迫24、48h时表达量较18h均有所增多;复水6h后该基因表达迅速降低,至复水后12h表达消失。且该基因在‘陕合6号’(抗旱性较强)叶片中表达量较‘郑引1号’(抗旱性较弱)高,表明该基因的表达与小麦的抗旱性密切相关。

    • 马铃薯淀粉合成酶融合基因植物表达载体构建

      2007, 27(11). CSTR:

      摘要 (1524) HTML (0) PDF 0.00 Byte (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反义抑制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块茎淀粉合成酶GBSS、SSⅡ和SSⅢ基因的表达,可降低淀粉中直链淀粉含量和改变分支链的长度,从而降低马铃薯淀粉糊化温度、改善其抗凝沉性。依据GBSS、SSⅡ和SSⅢ基因的cDNA序列分析,从各基因中筛选和克隆了一段同源性极低、约500~600bp的片段;通过PCR技术实现了3个片段的融合,得到了1671bp的融合基因GS2S3;将GS2S3反向连接在GBSS5′侧翼序列之后,构建了由GBSS5′侧翼序列驱动的GS2S3反义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pBI-GS2S3,并进行了初步转化。

    • 陆地棉超氧化物歧化酶基因的克隆与烟草转化

      2007, 27(11). CSTR:

      摘要 (1599) HTML (0) PDF 0.00 Byte (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陆地棉‘中棉所36’和烟草‘NC89’为材料,采用RT-PCR方法,从陆地棉中克隆到了Cu/Zn-SOD的cD-NA编码区,经植物表达载体pBI-SOD,导入根癌农杆菌LBA4404,对烟草叶片进行遗传转化,经卡那霉素筛选,获得正确的Cu/Zn-SOD的cDNA编码区,构建了转基因载体,并成功地获得2株转基因烟草;经PCR、Southern blotting和SOD酶活性等检测,证明Cu/Zn-SOD基因已经整合到烟草的基因组并表达。本试验结果为转基因棉花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 玉米淀粉分支酶基因的克隆与RNAi表达载体的构建

      2007, 27(11). CSTR:

      摘要 (1727) HTML (0) PDF 0.00 Byte (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网络数据库http://jura.wi.mit.edu/bioc/siRNAext/,确定玉米淀粉分支酶SBEⅡb的部分基因序列作为RNAi的目标序列,通过RT-PCR方法从玉米自交系‘综31’中分别成功克隆出了玉米淀粉分支酶sbeⅡb基因的部分序列及其启动子序列,从大肠杆菌中成功克隆了木糖异构酶基因xylA作为筛选标记,构建了含有35S驱动的木糖异构酶基因和sbeⅡb启动子驱动的含有sbeⅡb目标序列的反向重复序列的表达载体pBAC413,并对玉米自交系实施转化。经PCR检测转基因玉米再生植株,初步判定目的序列已经成功整合到玉米再生植株的基因组中。

    • 编码区和非编码区SSR标记对水稻类群的比较研究

      2007, 27(11). CSTR:

      摘要 (1446) HTML (0) PDF 0.00 Byte (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设计14对水稻编码区SSR引物和选取已公布的非编码区SSR引物12对、编码区SSR引物3对,采用SSR技术,对29个标记在60个水稻材料中的多态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编码区SSR标记平均检测到3.59个多态性位点,多态信息量PIC(polymorphism information conten)在0.032~P0.853之间,平均值为0.447;非编码区SSR标记平均检测到3.92个多态性位点,PIC在0.063~P0.795之间,平均值为0.521。聚类分析显示,非编码区SSR标记能更加精确地区分来自不同地区的水稻类群,编码区SSR标记也具有良好的多态性,同样可以用于分析水稻的亲缘关系。

    • 农杆菌介导的玉米转化后分化和生根条件优化

      2007, 27(11). CSTR:

      摘要 (1754) HTML (0) PDF 0.00 Byte (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诱导5种自交系玉米授粉10~12d的未成熟幼胚,产生胚性愈伤组织,以农杆菌介导法,分别转化‘18-599(H)’、‘齐319’、‘综31’、‘Z674’和‘郑58’等5种玉米自交系。以GUS基因作为报告基因进行组织化学染色和潮霉素磷酸转移酶基因片段PCR特异扩增等方法检测都证明了外源基因的成功转化。对5种自交系玉米的出愈率、抗性愈伤率、转化率等指标进行了详细统计,并对分化培养基中附加不同细胞分裂素的分化效果以及对不同生根培养基的生根效果进行比较、优化,结果发现,通过优化抗性愈伤的最佳分化培养基(N6 1.0mg·L-1KT)和最佳生根培养基(1/2MS),使‘18-599(H)’的转化效率最高达6.1%,‘齐319’次之为3.5%。

    • >补白
    • 《西北植物学报》参考文献著录体例

      2007, 27(11). CSTR:

      摘要 (1222) HTML (0) PDF 0.00 Byte (4) 评论 (0) 收藏

      摘要:1.外文期刊文献著录格式:序号→全部作者→论文题目→期刊名称(斜体)→发表年份→卷(期)→页码。例如:[19]HAMMOND E T,ANDEREWS TJ,MOTT K A.Regulation of Rubisco activationin antisense plants of tobaccocontaining reduced levels of Rubisco activase[J].Plant J.,1998

    • >研究报告
    • 应用HPLC图谱进行石蒜属种间关系与分类研究

      2007, 27(11). CSTR:

      摘要 (1967) HTML (0) PDF 0.00 Byte (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对石蒜属及其近缘植物中国水仙共17份样品的生物碱进行检测,以各样品生物碱色谱峰的相对保留时间为变量,采用SPSS12.0中的Q型聚类法,得到树形图。聚类分析结果显示,17份样品聚成3类:第Ⅰ类包括长筒石蒜、安徽石蒜、鹿葱、换锦花、中国石蒜、香石蒜、乳白石蒜、红蓝石蒜8个种;第Ⅱ类由石蒜、稻草石蒜、江苏石蒜、忽地笑、玫瑰石蒜、矮小石蒜组成;中国水仙单独成第Ⅲ类。聚类结果与传统分类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并支持鹿葱、玫瑰石蒜、安徽石蒜杂交起源的观点。外形相似的忽地笑与中国石蒜,矮小石蒜与石蒜HPLC图谱明显有别,表现出较远化学亲缘关系。表明HPLC化学图谱可用于石蒜属及其近缘植物中国水仙的分类和鉴别研究,并为石蒜属植物指纹图谱研究和质量控制提供重要参考。

    • 木立芦荟不同叶龄叶的解剖学和组织化学及其植物化学研究

      2007, 27(11). CSTR:

      摘要 (1665) HTML (0) PDF 0.00 Byte (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应用植物解剖学、组织化学、荧光显微观察与植物化学技术相结合,研究了木立芦荟不同叶龄叶的解剖结构、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的含量、芦荟素的含量及其合成和贮藏结构的特点。结果表明:芦荟素由同化薄壁组织产生,叶绿体的基质为其合成场所。芦荟素细胞可能是芦荟素早期贮存的场所,随着芦荟素细胞的逐渐萎缩老化,维管束鞘细胞成为贮藏芦荟素的代替场所。同一植株的叶随着叶龄的增长,维管束的密度降低,芦荟素细胞占维管束横切面的百分比减小,同化薄壁组织细胞中的叶绿体逐步衰老、解体,芦荟素含量逐渐降低,但不同叶龄叶中叶绿体色素的含量与芦荟素含量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 中国蕨类植物孢子形态的研究Ⅷ.岩蕨科

      2007, 27(11). CSTR:

      摘要 (1492) HTML (0) PDF 0.00 Byte (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扫描电镜对中国产岩蕨科(Woodsiaceae)3属18种植物孢子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孢子单裂缝,两侧对称,极面观为椭圆形或宽椭圆形,赤道面观为半圆形或超半圆形;极轴长32~50μm,赤道轴长43~61μm;外壁表面光滑,由周壁形成孢子表面纹饰的轮廓,根据表面纹饰,孢子可分为5种类型:(1)片状纹饰:周壁表面形成疏密不一的片状褶皱,并连成网状;(2)脊状纹饰:周壁表面形成脊状褶皱,并连成网状;(3)翅脊状纹饰:周壁表面具脊状褶皱,并连成网状,脊的顶端具流苏状不明显的低翅;(4)翅状纹饰:周壁外层形成翅状纹饰,翅的边缘较薄;(5)丝毛状纹饰:周壁结构疏松,由细丝交织成立体网状。上述孢粉学特征表明,岩蕨科是一个自然的类群,其3属的亲缘关系较近,都是岩蕨科的合理成员。

    • 阿月浑子与中国黄连木叶形态结构特征研究

      2007, 27(11). CSTR:

      摘要 (2025) HTML (0) PDF 0.00 Byte (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指甲油印迹法、石蜡切片观察、电镜观察的方法对阿月浑子与中国黄连木叶片解剖结构、气孔分布与形态特征进行观测分析。结果显示,阿月浑子叶上表皮气孔分布密度为132~P168个/cm2,且气孔多出现在主脉附近,下表皮气孔数从基部到叶尖逐渐减少,密度为112~P357个/cm2;中国黄连木上表皮气孔极少,仅出现在主脉处,下表皮气孔分布状况与阿月浑子相近,密度为164~P377个/cm2;两树种均分布有巨型气孔和气孔群、表皮细胞角质层发达、少量非腺毛主要分布在叶缘,其次在主脉处,叶面有蜡质分布,而且阿月浑子的蜡质明显比中国黄连木多;阿月浑子有4~P5层栅栏组织细胞,几乎没有海绵组织,中国黄连木叶肉具1层栅栏组织,多层海绵组织;阿月浑子主叶脉6~P8个维管束环状排列,在韧皮部中有6~P8个内分泌道,中国黄连木主叶脉3个维管束扇形排列,在韧皮部中有1~P3个内分泌道。对2树种叶形态结构特征与抗旱性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阿月浑子具有旱生植物叶片结构特点,其水分利用方式属耗水型,对我国北方气候表现出一定的适应性。

    • 鹅观草居群表型多样性研究

      2007, 27(11). CSTR:

      摘要 (1770) HTML (0) PDF 0.00 Byte (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应用居群生物学的原理和方法,对分布于中国7个地区、40个鹅观草(Roegneria kamojiOhwi)居群的表型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鹅观草15个表型性状的总遗传多样性指数为1.825,表明鹅观草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居群内多样性指数为1.453,居群间为0.372,表型分化系数为28.38%,表明居群内的遗传变异是引起鹅观草变异的主要因素;在7个不同分布区,鹅观草的多样性存在较明显的差异,多样性指数从大到小的顺序为四川(1.583)>云南(1.392)>新疆(1.372)>甘肃(1.351)>内蒙古(1.284)>宁夏(1.235)>山西(0.890)。因此在进行鹅观草种质资源收集时,建议对四川和云南地区的鹅观草种质资源应给予较大关注。

    • 茄红素-β-环化酶反义基因对胡萝卜茄红素含量的影响

      2007, 27(11). CSTR:

      摘要 (1535) HTML (0) PDF 0.00 Byte (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根癌农杆菌GV3101为介导,用茄红素-β-环化酶(lycopene bate cyclase-LYC-B)5′端反义基因对胡萝卜(Daucus carotaL.var.sativa)进行了遗传转化,经胚发生途径得到抗性植株。GUS检测和Southern杂交表明目的基因已整合到胡萝卜基因组中,Dot Blot显示目的基因在受体植株中已表达,茄红素和胡萝卜素检测结果表明,转基因愈伤组织茄红素含量高于胡萝卜素含量。

    • 激素等外源物质对马铃薯愈伤组织花色苷积累的影响

      2007, 27(11). CSTR:

      摘要 (1584) HTML (0) PDF 0.00 Byte (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来源于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cv.Chieftain)茎的愈伤组织中分离到白色和红色2种愈伤组织,用鲜重法和分光光度法分别测量愈伤组织的生长量和花色苷的含量,并对激素、抗菌素和糖对马铃薯愈伤组织生长和花色苷积累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低浓度的2,4-D有利于红色愈伤组织的花色苷积累,高浓度的2,4-D促进其生长而不利于花色苷的积累;高浓度的6-BA能促进红色愈伤组织中花色苷的积累并诱导白色愈伤组织花色苷的合成,但抑制其生长;卡那霉素能使白色愈伤组织变红并积累花色苷,高浓度的卡那霉素严重抑制愈伤组织的生长并最终变褐死亡;提高蔗糖浓度能促进愈伤组织花色苷的产生和积累,但超过70g/L时抑制生长。实验结果为今后花色苷生物合成机理研究和花色苷的工厂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 不结球白菜维生素C积累与相关酶活性研究

      2007, 27(11). CSTR:

      摘要 (1805) HTML (0) PDF 0.00 Byte (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不结球白菜‘常州乌塌菜’、‘矮脚黄’和‘二青’生长过程中维生素C(AsA)含量和L-半乳糖酸-1,4-内酯脱氢酶(GalLDH)、抗坏血酸氧化酶(AAO)、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MDAR)、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的活性进行测定分析,结果显示,AsA含量的积累呈先升高后下降的模式,且‘常州乌塌菜’中的AsA含量显著高于‘矮脚黄’和‘二青’;GalLDH活性与AsA含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且3个品种中GalL-DH活性与AsA积累之间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AAO和APX活性的变化趋势则与AsA含量变化趋势相反,而‘常州乌塌菜’中AAO活性显著低于其它2个品种,但APX活性无显著差异;MDAR和DHAR的活性则主要表现在生长后期。结果表明,不结球白菜中AsA含量主要受GalLDH酶活性调节,同时AsA代谢酶AAO也对AsA积累起到了重要作用,而MDAR和DHAR酶活性对AsA积累的作用主要在生长后期。

    • 2种补血草属植物幼苗对NaCI胁迫的生理响应

      2007, 27(11). CSTR:

      摘要 (1648) HTML (0) PDF 0.00 Byte (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盐生植物大叶补血草和黄花补血草为实验材料,研究了NaCI胁迫对其幼苗叶绿素、可溶性蛋白、丙二醛含量等的影响,探讨这些生理指标的变化与补血草耐盐性的关系。结果表明,150mmol/LNaCI胁迫均使大叶补血草和黄花补血草幼苗叶片的叶绿素a(Chla)、叶绿素b(Chlb)和叶绿素总量降低,而过氧化氢(Hzoz)和丙二醛(MDA)含量增加,且这种胁迫效应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强,在相同胁迫时间段,大叶补血草各指标的减少或增加幅度明显大于黄花补血草;NaCI胁迫使大叶补血草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却使黄花补血草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表明,NaCI胁迫对大叶补血草的伤害更大,黄花补血草的耐盐性可能强于大叶补血草。

    • 不同贮藏条件及生长调节剂对欧李花粉生活力的影响

      2007, 27(11). CSTR:

      摘要 (1818) HTML (0) PDF 0.00 Byte (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2年生欧李植株为试材,采用液体培养法研究了不同采集时间、贮藏时间、贮藏条件以及不同生长调节剂对欧李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欧李花粉在大花苞期至初花期的生活力和发芽力最强,是花粉适宜的采集时期。(2)贮藏条件对花粉的贮藏时间起决定作用,在干燥条件下,花粉的生活力迅速降低,在自然湿度条件下,欧李花粉的贮藏时间随温度的降低而延长,-89℃超低温是欧李花粉贮藏的适合条件。(3)6-BA对花粉的萌发有抑制作用,但适宜的浓度(15mg·L-1)可以促进花粉管的生长,反之则抑制花粉管的生长;所有浓度的2,4-D均能促进花粉管的生长,但浓度对花粉萌芽率的影响极大;低浓度NAA(<20mg·L-1)或GA3(<50mg·L-1)对欧李花粉的萌发和花粉管的生长均影响不大;当NAA≥20mg·L-1时,对花粉的萌发有抑制作用,对花粉管的生长有促进作用;当GA3≥50mg·L-1时对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 >补白
    • 封面植物简介——四合木

      2007, 27(11). CSTR:

      摘要 (1507) HTML (0) PDF 0.00 Byte (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四合木(Tetraena mongolicaMaxi m.)又称四翅、油柴,隶属于蒺藜科四合木属,仅1种。为落叶小灌木,多分枝。偶数羽状复叶,老枝叶近簇生,当年枝叶对生;小叶2,倒披针形,近无柄,长5~7mm,宽2~3mm,先端锐尖,两面密被伏生叉状毛。花单生于叶腋;萼片4,卵形;花瓣4,白色或淡黄色;雄蕊8,2轮

    • >研究报告
    • 硫营养对重金属胁迫下玉米和小麦根系导水率的影响

      2007, 27(11). CSTR:

      摘要 (1777) HTML (0) PDF 0.00 Byte (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秦单4号’玉米和‘小偃22’小麦为供试材料,通过室内玉米水堵和小麦盆栽试验,采用静态压力室法测定了不同硫营养水平与不同重金属胁迫处理下根系导水率(Lpr)的变化。结果表明:玉米Lpr经100μmol/LHg^2+、Zn^2+、Cu^2+胁迫处理后分别降低到CK的13%、79%和45%,Cu^2+、Zn^2+对其Lpr的抑制效应分别为同浓度Hg^2+的62.9%及24.3%;施硫处理的玉米Lpr在无Cu^2+胁迫条件下都极显著高于无硫处理,且低硫处理显著较高,在Cu^2+胁迫条件下亦都极显著高于无硫处理,并且Cu^2+胁迫对其Lpr的抑制效应随着硫浓度增大而逐渐减小;不施硫和施硫处理的小麦Lpr在500mg/kgZn^2+胁迫下分别比相应CK降低36.89%和37.71%,在400mg/kgCu^2+胁迫下则分别比相应CK降低了34.61%和12.29%。研究发现,重金属Cu^2+、Zn^2+对玉米和小麦根系导水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Cu^2+〉Zn^2+,施硫对Cu^2+胁迫下的玉米和小麦根系导水率都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并随硫浓度增加而增强。

    • 重金属对油菜种子萌发和胚根生长的影响

      2007, 27(11). CSTR:

      摘要 (1871) HTML (0) PDF 0.00 Byte (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分析了Hg2 、Cd2 、Ni2 、Co2 、Zn2 5种重金属离子对油菜种子萌发和胚根伸长的影响,以及金属离子K 、Mg2 和Ca2 与重金属的交互作用。结果表明:(1)重金属对油菜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依次为Hg2 >Cd2 和Co2 >Ni2 >Zn2 ,而对胚根生长的毒害作用依次为Hg2 >Cd2 >Co2 >Ni2 >Zn2 。(2)萌发率为40%以上时,K 和Ca2 可以提高Ni2 、Zn2 和Co2 胁迫下油菜种子的萌发率,却进一步降低了Hg2 、Cd2 胁迫下种子的萌发;Mg2 可以提高Ni2 、Zn2 、Cd2 和Co2 胁迫下种子的萌发率,但对Hg2 毒害却没有缓解。(3)胚根伸长率达到60%以上时,K 和Mg2 增强了Ni2 、Hg2 、Cd2 和Co2 对胚根生长的抑制,而Ca2 则缓解了Zn2 、Ni2 和Co2 对胚根生长的抑制作用。研究结果对于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中植物种子的萌发和定植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 >补白
    • 《西北植物学报》2006年刊载论文基金项目统计与分析

      2007, 27(11). CSTR:

      摘要 (1340) HTML (0) PDF 0.00 Byte (2) 评论 (0) 收藏

      摘要:《西北植物学报》2006年第1~P12期共发表论文438篇(英文11篇),论文共获得各类研究基金744个项目的支持,平均每篇论文获基金项目达1.699个。其中:188篇论文有1项基金的支持,占论文总数的42.9%;147篇论文有2项基金的支持,占论文总数的33.6%;68篇论文获3项以上基金的支持,占论文总

    • >研究报告
    • 沙打旺根系提水作用及其机理研究

      2007, 27(11). CSTR:

      摘要 (1596) HTML (0) PDF 0.00 Byte (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上下桶分根法研究了3年生沙打旺的根系提水作用及土壤水势与植物组织水势、植物渗透调节物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当上下桶土壤体积含水量和水势分别在14.9%和-1.28MPa、19%和-0.6MPa左右时,下桶土壤水势>下桶根水势>上桶根水势>上桶土壤水势>叶水势,出现沙打旺根系提水现象。上桶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水势的日变化在晴天表现为:7:00~16:00急剧下降,16:00~22:00上升较快并于22:00达到最大值,之后缓慢下降;而其在阴天随时间的推移呈现缓慢下降趋势。沙打旺叶片中K 、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等渗透调节物质在16:00和22:00均高于根中,16:00上桶根和叶片中脯氨酸、可溶性糖、K 和Na 的含量显著高于22:00,由此产生了上桶根水势、叶水势的日变化,促进了沙打旺的提水作用。

    • 梨树叶片蒸腾特性研究

      2007, 27(11). CSTR:

      摘要 (1710) HTML (0) PDF 0.00 Byte (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CIRAS-1红外气体分析仪研究梨树不同时期蒸腾速率及水分利用效率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梨树蒸腾速率日变化为单峰型,峰值出现在11:00~P15:00;蒸腾速率的季节变化呈"V"字形,其中5~P8月份逐渐降低,8~P9月份迅速升至最高,生长季平均蒸腾速率为2.66mmol.m-2.s-1;决定蒸腾速率日变化的主要因子为空气温度、叶面温度和水汽压差,且各因子对蒸腾速率日变化的贡献率分别为85%~P96%、76%~P86%和98%。水分利用效率日变化峰值出现在早上7:00~P9:00,然后逐渐降低;水分利用效率的季节变化峰值(5.38μmolCO2/mmolH2O)出现在8月份,5、6、7、9月份的水分利用效率相当,其值在2.86~P3.05μmolCO2/mmolH2O之间,生长季平均为3.44μmolCO2/mmolH2O;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水分利用效率受光合有效辐射、空气温度、叶片温度、空气湿度、以及叶片-大气水气压差等各因子的综合作用。

    • >研究报告
    • 盐分和温度对盐节木种子萌发的影响

      2007, 27(11). CSTR:

      摘要 (1694) HTML (0) PDF 0.00 Byte (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多因素交叉试验设计,探讨了不同盐分类型、盐分浓度以及温度对盐节木(Halocnemum strobilaceum)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15~25℃范围是盐节木种子萌发的最适温度范围,5~15℃和25~35℃的变温不利于种子萌发;最适温度下,单盐和土盐浓度分别小于0.96%和0.6%(电导率小于9.375dS/m)时可促进种子萌发,当浓度分别高于0.96%和0.6%(电导率大于9.375dS/m)时,单盐处理下的种子萌发率随浓度升高而降低,土盐处理下的种子萌发率随浓度升高表现为先升高后下降,但2种盐处理下的平均种子萌发率差异不显著(P>0.05),非最适温度下,2种盐处理下的平均种子萌发率差异显著(P<0.05)。由此得出:盐分浓度和温度是影响盐节木种子萌发的关键因素,土盐对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较单盐的小。

    • 离体蒜苗挥发物的化感作用及其成分分析

      2007, 27(11). CSTR:

      摘要 (1547) HTML (0) PDF 0.00 Byte (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半密闭容器法研究了离体蒜苗挥发物对黄瓜、番茄、萝卜的化感作用,并对其成分进行了GC-MS分析。结果表明:蒜苗挥发物对黄瓜的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表现为低促高抑的双重浓度效应,对番茄和萝卜则表现出抑制作用,并且随供体蒜苗质量的增大,抑制作用增强;供体蒜苗质量低于400g时,受体植株SOD、POD、CAT、PPO、PAL等活性增强,供体质量为400g时,受体作物上述酶活性均降低;离体蒜苗挥发物的主要化学成分为二烯丙基二硫化物(23.33%)、1,3-二噻烷(18.34%)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6.30%)。

    • 黄花蒿对4种受体植物的化感作用研究

      2007, 27(11). CSTR:

      摘要 (1746) HTML (0) PDF 0.00 Byte (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室内生物测定法,以小麦、燕麦、黄瓜和萝卜为受体,研究了黄花蒿对受体植物的化感作用,结果显示:黄花蒿水浸提液对小麦、燕麦的化感综合效应(SE)为56.29、57.17;其地上部淋溶物对小麦和黄瓜表现为抑制作用,对燕麦和萝卜表现为促进作用;其茎叶挥发物对4种受体植物根长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残体分解物前10d对受体有很强的抑制作用,根系分泌物对小麦和燕麦抑制作用较强,对萝卜和黄瓜表现为促进作用。结果表明,黄花蒿5种不同途径来源的化感物质对4种受体植物都有不同程度的化感作用,且黄花蒿主要是通过地上部淋溶、挥发向环境中释放化感物质,其次是通过根系分泌物对授体植物产生化感作用。

    • 围栏封育对无芒隐子草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影响

      2007, 27(11). CSTR:

      摘要 (1772) HTML (0) PDF 0.00 Byte (4) 评论 (0) 收藏

      摘要:于2004-2005年对不同退化程度围栏内外无芒隐子草根系、茎基部和叶的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可溶性糖、淀粉)的含量变化以及与其植被盖度和生物量的关系进行测定分析。结果显示:(1)无芒隐子草主要储藏性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为淀粉,主要贮藏部位为茎基部,属中等耐牧型牧草;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2年均表现为7月最低(3.10%和7.67%),10月最高(12.22%和12.58%),说明无芒隐子草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积累易受季节因素影响。(2)围栏封育显著促进了轻度退化区无芒隐子草根系和茎基部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积累,而对叶部无显著影响;围栏封育对重度退化区无芒隐子草根系淀粉的积累具有促进作用,但对茎基部和叶淀粉无显著影响。说明围栏可促进轻度退化区无芒隐子草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积累,但对重度退化区的含量影响甚微。(3)相关分析显示,在轻度退化样地无芒隐子草根系和茎基部的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与其分盖度呈显著正相关;在重度退化样地放牧区,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与其分盖度和生物量显著相关,但在围栏区却无显著相关。结果表明单纯利用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评价无芒隐子草草地生长状况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要结合草地的初始状况、利用方式等进行综合评价。

    • 植物对沼泽湿地生态系统CO2和CH4排放的影响

      2007, 27(11). CSTR:

      摘要 (1760) HTML (0) PDF 0.00 Byte (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于2003~2005年在生长季对三江平原小叶章(Calamagrostis angustifolia)沼泽化草甸和毛果苔草(Carexlasiocarpa)沼泽地区CO2和CH4的排放通量进行野外对比观测实验。结果表明:2003~2005年生长季小叶章草甸土壤-植物系统CO2排放通量分别是土壤CO2排放通量的1.65、2.06和2.01倍,毛果苔草沼泽土壤-植物系统CO2排放通量分别是土壤CO2排放通量的2.58、2.27和4.21倍,表明沼泽湿地土壤-植物系统CO2排放通量的主要贡献者是植物地上部分的呼吸作用,且3个生长季小叶章草甸CO2排放通量均显著大于毛果苔草沼泽,主要是由于植物生物量的差异以及土壤微生物活性的不同。2003~2005年植物生长季,小叶章草甸土壤-植物系统CH4排放通量分别是土壤的4.84、3.55和6.45倍,毛果苔草沼泽土壤-植物系统CH4排放通量分别是土壤的2.60、1.25和3.22倍,且3个生长季小叶章草甸和毛果苔草沼泽CH4排放通量均具有显著差异,这主要是由于水位的差异以及植物对CH4排放能力的不同造成的。

    • 缘毛紫菀中的4个三萜皂苷

      2007, 27(11). CSTR:

      摘要 (1486) HTML (0) PDF 0.00 Byte (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溶剂萃取,大孔树脂、硅胶和聚酰胺的色谱法,对缘毛紫菀的正丁醇萃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从中分离得到4个三萜皂苷,经1H-NMR、13C-NMR等现代波谱技术及化学方法分别鉴定为续断皂苷B(1)、臭瓜皂苷A(2)、三褶脉紫菀皂苷A(3)和东风菜皂苷A4(4)。化合物1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得到,化合物2、3和4为首次从缘毛紫菀中得到。

    • >补白
    • Introduction to Cover Illustration:Tetraena mongolica Maxim.

      2007, 27(11). CSTR:

      摘要 (1231) HTML (0) PDF 0.00 Byte (4) 评论 (0) 收藏

      摘要:Tetraena mongolica Maxim.is the only member of the genus Tetraena that belongs to the family Zygophyllaceae.It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following features:small deciduous shrubs,30~50 cm

    • >研究简报
    • 西藏珍珠茅属(莎草科)植物增补

      2007, 27(11). CSTR:

      摘要 (1502) HTML (0) PDF 0.00 Byte (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发现了分布于西藏的2个珍珠茅属新记录种:小型珍珠茅和毛果珍珠茅,并补充记载了2个新记录种的文献和标本引证。

    • 《西北植物学报》投稿须知

      2007, 27(11). CSTR:

      摘要 (923) HTML (0) PDF 0.00 Byte (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水分胁迫下小麦叶片的电容与水分含量关系

      2007, 27(11). CSTR:

      摘要 (1602) HTML (0) PDF 0.00 Byte (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6个冬小麦品种的幼苗为材料,测定了它们在不同PEG胁迫时间下对叶片总含水量、束缚水/自由水比值和电容值进行测定,并对其叶片水分参数与叶片的电容值的变化及其相关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逐渐加重,小麦叶片的生理电容值在0.1~100.0kHz内均逐渐变小,且以5kHz为最适测定频率;各小麦品种的叶片含水量、束缚水/自由水比值、电容值均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并以抗旱性较强品种叶片的值较高且降低幅度较小;干旱胁迫下各冬小麦品种叶片电容值与其相应含水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其相关系数为0.850~0.994。表明,生理电容值能较灵敏地反映小麦叶片含水量的变化,可作为表征小麦叶片水分参数变化的一项灵敏指标,干旱胁迫下小麦品种叶片电容值变化大小可以反映其抗旱性强弱及其受旱程度。

    • 小五台山15种蒿属植物种子形态及萌发特性研究

      2007, 27(11). CSTR:

      摘要 (1698) HTML (0) PDF 0.00 Byte (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实验室条件下观察了小五台山15种蒿属(Artemisia L.)植物种子的基本形态特征,同时进行了种子吸水和发芽试验。结果表明:15种蒿属植物种子近于倒卵形或长卵形,大小差异明显,大籽蒿(A.sieversiana)种子千粒重最大为0.474g,猪毛蒿(A.scoparia)种子千粒重最小仅为0.047g,其余13种种子的千粒重为0.057~0.184g之间。种子吸水率和吸水量与是否有粘液溶出有明显的关系,有粘液溶出的旱生植物种子吸水速率快、吸水量大。15种蒿属植物种子均无明显休眠特性,多数萌发率大于70%,最高可达100%,只有红足蒿(A.rubripes)和魁蒿(A.princeps)萌发率不足50%。蒿属植物种子吸水和萌发特性显示出该属大部分种类能适应北方春季干旱少雨的气候特点,利用少量水可顺利萌发。

    • 1-MCP处理对黄花梨果实采后生理的影响

      2007, 27(11). CSTR:

      摘要 (1646) HTML (0) PDF 0.00 Byte (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黄花梨为试验材料,研究常温(26~33℃)条件下1-甲基环丙烯(1-MCP)延缓果实后熟衰老和膜脂过氧化的效应。结果表明:0.5、1.0、1.5μL.L-11-MCP处理可以不同程度地延缓果实采后品质下降,其中以1.0μL.L-1的处理作用效果最明显。1.0μL.L-11-MCP处理明显抑制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下降和脂氧合酶(LOX)活性、MDA含量的增加,降低果实呼吸速率,推迟呼吸峰和乙烯峰的出现,从而延缓果实的成熟衰老。

    • >研究综述与论坛
    • 银杏和苏铁类植物的生殖特征比较

      2007, 27(11). CSTR:

      摘要 (1580) HTML (0) PDF 0.00 Byte (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银杏和苏铁类植物是现存种子植物中仅有的2个具多鞭毛游动精子的类群。自1896年Hirase和Ikeno分别发现银杏和苏铁类植物的游动精子以来,研究人员对它们的生活史、胚胎发育、系统演化等已进行了大量研究。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银杏和苏铁类植物在生殖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进展,比较了它们生殖特征的异同,并对它们间的亲缘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通过对一些演化上有重大意义的特征的比较,显示在雄配子体发育及种子发育方面苏铁类植物较银杏保留了更为原始的特征,而在雌配子体发育方面则较银杏更为特化;银杏和苏铁类植物均具有许多特有的结构特征,表明两者在进化过程中是平行发展的,在种系发生上不相关。

    • 水稻茎秆形态结构特征和化学成分与抗倒伏关系综述

      2007, 27(11). CSTR:

      摘要 (2082) HTML (0) PDF 0.00 Byte (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水稻茎秆形态结构特征和化学成分与其抗倒伏性能相关。本文对水稻茎秆高度、茎秆基部第1、2节间长度、茎秆粗细、茎壁厚度、厚壁组织(机械组织)数量和强度、维管束数量、细胞壁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细胞中碳水化合物积累的数量、硅与钾的含量以及茎秆抗倒伏相关的QTL等与水稻的抗倒伏性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综述,为水稻抗倒伏优良品种性状的选育提供参考。

    • 拟南芥转录因子CBF的冷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2007, 27(11). CSTR:

      摘要 (1723) HTML (0) PDF 0.00 Byte (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拟南芥中CBF(C-repeat binding factor)转录因子在抗寒性方面起重要作用,低温可诱导CBF转录因子的表达。CBF转录因子能够特异结合启动子中含有CRT/DRE(C-repeat/dehydration responsive element)的顺式元件,激活COR等基因的表达,从而增强植株抗寒能力,对调控逆境诱导基因的表达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CBF转录因子的结构特点、功能、表达调控以及与CBF相关的其它低温调节途径进行了综述,为提高植物综合抗逆性的研究提供参考。

    • >补白
    •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年度报告(2007)

      2007, 27(11). CSTR:

      摘要 (1044) HTML (0) PDF 0.00 Byte (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Acta Botanica Boreali-Occidentalia Sinica

      2007, 27(11):F0002-F0002. CSTR:

      摘要 (1339) HTML (0) PDF 0.00 Byte (4) 评论 (0) 收藏

      摘要:Acta Botanica Boreali-Occidentalia Sinica is amied at publishing innovative achievements in botanical researches,introducing current trends and innovative theories in botany at home and abroad and discussing the theories and practices of botanical resour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