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营 , 许云峰 , 蒋方山 , 王平 , 李瑞军 , 李斯深
摘要:以从小麦品种间杂交组合川35050/山农483 F7株系中分离出的感、抗小麦黄矮病的2个近等基因系为材料,利用DDRT-PCR技术和抗病基因保守结构域序列设计的7条简并或特异引物进行差异显示,PCR分析获得4条差异序列,并分别命名为:Rbdv1~Rbdv4(GenBank注册号:EU267934~EU267937).以Rbdv1为靶序列,利用RACE对其3′末端进行PCR扩增,得到长778 bp、末端有poly(A)尾巴的序列.用DNAMAN软件将3′RACE得到的序列与靶序列拼接得到1 196 bp长的片段,命名为A1(GenBank注册号:EU267938).BlastN分析表明,A1与拟南芥、水稻中CDC48蛋白的同源性分别为81%和90%,其氨基酸序列中包含1个P-Loop,具有R基因的特征结构域,推测该片段很可能与抗小麦黄矮病基因相关.
摘要:以亚洲百合Polyanna(Liliumspp.)花瓣为材料,根据已报道的百合ACC氧化酶基因片段设计1对末端扩增特异引物,采用RACE方法,获得百合ACC氧化酶基因的全长cDNA(GenBank登录号为EU296623).该cDNA全长1 152 bp,具有一个954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318个氨基酸.Blast搜索结果显示,百合ACC氧化酶基因核苷酸序列与其它植物已报道的ACC氧化酶基因具有71%~82%的相似性,氨基酸序列有70%~87%的相似性,聚类分析表明,与单子叶植物百合科郁金香首先聚类,其次与双子叶植物聚类,最后与单子叶禾本科和兰科植物聚类.
摘要:以桃品种黄金桃为材料,通过同源克隆法获得了AGAMOUS基因的同源基因,命名为PpAG.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全长为6 372 bp,含有8个外显子,大小为42~231 bp;7个内含子,大小为88~3 889 bp.Southern杂交结果表明,该基因在桃基因组中为单拷贝.此外,还获得了与PpAG基因5′端序列近似的一段序列,但该序列缺失了PpAG基因表达的关键序列.推测在桃基因组中PpAG基因只存在单拷贝,但可能存在着不能正常表达的基因或基因片段,从而影响雌蕊与雄蕊的形成和发育.
摘要:利用反向遗传学研究方法对1个预测的拟南芥叶绿体未知功能基因At3g61870编码蛋白进行了亚细胞定位研究.通过克隆At3g61870基因5′端长229 bp的DNA片段,与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MON530-CP-TP-GFP,经农杆菌介导转化拟南芥.转基因植株的叶肉细胞经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叶绿素自发荧光与GFP荧光共定位于叶绿体中.结果表明,未知功能基因At3g61870编码的蛋白质为叶绿体蛋白质.
张少丽 , 张鲁刚 , 张玉 , 万恩梅 , 惠麦侠 , 张明科
摘要:为了分析大白菜温敏雄性不育系TsCMS7311育性转化的相关基因,先对现蕾的TsCMS7311低温处理,然后不同时间连续提取幼蕾(≤1.0 mm,包括顶端分生组织)的RNA,进行cDNA-AFLP表达差异分析.结果表明,用256对引物扩增出连续性差异片段212条,按照时间顺序,划分为4种差异带类型,即无→有→无"、有→无→有"、无→有"、有→无".在175条低温诱导产生的差异带型中,无→有→无"类型165条,占总差异带的78%;无→有"类型10条,占总差异带的5%.对部分差异片段进行回收、克隆、测序,共得到100条序列,其大小为100~700 bp.经BLAST序列比对分析发现,温度调控的育性转化与新陈代谢、能量、防御、细胞构建、蛋白质合成及运输、转录翻译、细胞通信及信号转导等相关蛋白有关.
摘要:采用16S rDNA-RFLP及序列分析方法,对分离自黄华属的披针叶黄华、喀什黄华和光叶黄华根瘤菌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分离得到的33株根瘤菌在种水平上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它们分别归属于中慢生根瘤菌属(Mesorhizobium)、中华根瘤菌属(Sinorhizobium)、根瘤菌属(Rhizobium)和土壤杆菌属(Agrobacterium).其中,以CCNWGS0011和CCNWGS0010-1为代表的5株根瘤菌构成独立的分支,可能为潜在的新种.
摘要:以粳稻丰达1号成熟胚为外植体,建立了适合水稻转化的高效再生体系,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大豆Em基因转化水稻.结果表明:以NMB 500 mg·L-1脯氨酸 250 mg·L-1谷氨酰氨 300 mg·L-1水解酪蛋白 2 mg·L-12,4-D为作诱导培养基诱导愈伤组织,其诱导率为97%;愈伤组织分化率为65%;农杆菌介导法转化水稻愈伤组织,获得了26株再生植株;随机选取其中4株候选转基因水稻幼苗进行PCR筛选,初步证明大豆Em基因已整合到水稻基因组DNA中;RT-PCR检测结果表明,转入的外源大豆Em基因在转基因水稻中得以表达.本实验成功地建立了适合水稻转化的高效再生体系,为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培育水稻新品种奠定了基础.
摘要:对拟南芥异三聚体G蛋白α-亚基突变体gpa1-3、β-亚基突变体agb1-2及α和β亚基双突变体gpa1agb1与相应的Col野生型的形态特征比较发现,异三聚体G蛋白的突变引起根、叶、生殖器官等的表型发生改变,gpa1-3的叶片宽椭圆形,略大于Col,叶片下表皮细胞显著大于Col、agb1-2及gpa1agb1,果柄也显著长于其它三类,但侧根发生及长角果形态与Col无显著性差异;agb1-2的表型与gpa1agb1的表型相似:叶片小而近圆形、叶缘平滑,侧根发达,长角果较短,这些特征均显著区别于Col及gpa1-3.结果表明,异三聚体G-蛋白在拟南芥的多个生长发育过程中发生作用,且α-亚基和β-亚基在叶、根、花器官等发育过程中的作用不同.
摘要:对7种豆科植物接种根瘤菌后根部的形态和内部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根瘤菌可诱发根瘤形成部位根段的根毛增生、形变和根外层传递细胞的发育.根外层传递细胞发生在根毛伸长形变时期,一直可持续到根瘤形成,传递细胞壁内突发育过程是先由根表皮细胞外切向壁一侧细胞质膜向细胞质内陷形成囊状壁傍体,次生细胞壁物质在初生壁上沉积并逐渐充满囊状体,最终形成传递细胞典型的壁内突结构.根瘤形成过程中根外层传递细胞的诱发与培养方式(水培、固培)没有直接关系.在不接菌的对照苗的根段内未发现壁内突结构,研究证明豆科植物根外层传递细胞的形成是由根瘤菌诱导所致.
摘要:以秋水仙素人工诱变获得的不结球白菜同源四倍体Pol CMS及其保持系为材料,采用石蜡切片法研究其花药发育过程.结果显示:四倍体Pol CMS与保持系花药发育差异明显,不育系花药发育受阻于孢原细胞分化期,不形成药室,属无花粉囊型.极少数温敏型花药能产生1~2个花粉囊,但四分体时期绒毡层提早退化,导致成熟小孢子数目减少.四倍体保持系花药发育过程与二倍体基本一致,同一时期的可育小孢子四倍体比二倍体大,二倍体花粉粒都为3个萌发孔,而四倍体多为4个萌发孔.四倍体保持系同一花粉囊中花粉粒发育有不同步现象,花粉粒败育频率比二倍体高.研究表明,不结球白菜同源四倍体Pol CMS比其二倍体Pol CMS不育更彻底,更具应用性.
摘要:以番茄毛粉802种子为材料,通过对比实验,测定分析各处理种子的萌发率及第4天的平均根长、萌发指数、活力指数,以及相对电导率(REC)、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含量的变化,以探讨NO对番茄种子吸胀冷害的抵抗作用及其机理.结果显示:(1)外源NO可显著提高番茄种子经12 h吸胀冷害处理后的萌发率、平均根长、萌发指数和活力指数,并显著降低吸胀冷害下REC和MDA含量,同时显著提高SOD和CAT的含量.(2)NO所提高的吸胀冷害处理后种子的SOD和CAT活性不能被RNA合成抑制剂放线菌素D和蛋白质合成抑制剂环己酰亚胺抑制.结果表明,NO可提高番茄种子抵抗吸胀冷害的能力,而且与NO激活了抗氧化系统有关,但NO不是通过促进抗氧化酶的合成来提高其活性.
摘要:采用高低2个浓度的NaCl、LiCl及等渗甘露醇溶液处理紫红色表型(紫色型)和绿色表型(绿色型)盐地碱蓬种子,通过测定它们的种子萌发率、吸胀速率和胚内离子含量,研究NaCl胁迫对2种表型种子萌发的离子效应和渗透效应.结果表明:(1)2种表型盐地碱蓬种子萌发率在高浓度(300 mmol/L)和低浓度(100 mmol/L)NaCl处理下均显著降低,紫色型种子萌发率在低浓度下显著低于绿色型,而在高浓度下却显著高于绿色型;绿色型种子萌发率在高浓度(30 mmol/L)和低浓度(10 mmol/L)LiCl处理下均未受到显著影响,但紫色型种子萌发率却均极显著降低;2种表型盐地碱蓬种子萌发率在低浓度等渗甘露醇处理下均极显著低于低浓度NaCl处理,而高浓度等渗甘露醇处理却均与高浓度NaCl处理无显著差异.(2)2表型种盐地碱蓬种子的吸胀速率在低浓度NaCl处理下没有受到显著影响,但高浓度NaCl处理及与之等渗的高浓度甘露醇处理下都显著降低,而且紫色型种子的吸胀速率在等渗甘露醇处理时显著高于绿色型.(3)2种表型盐地碱蓬种子胚中的Na 含量和Na /K 在对照和低浓度NaCl处理下无显著差异,但紫色型种子胚中的Na 、K 含量在高浓度NaCl处理时都显著高于对照,且K 含量增加的幅度远大于Na 含量,导致紫色型种子胚中的Na /K 显著低于绿色型.研究发现,盐地碱蓬种子萌发在低浓度NaCl胁迫下主要受离子效应抑制,而高浓度NaCl胁迫下则主要受渗透效应抑制,紫色型种子萌发率在高浓度NaCl胁迫下高于绿色型的原因之一是前者能维持更低的Na /K 比.
摘要:以2个黑麦品种冬牧70和King为材料,研究了植物对难溶性磷酸盐的吸收及活化,以揭示植物抵御酸性土壤逆境的机制.结果显示,(1)在活性铝含量高的赤红壤中施用磷酸铝、磷酸铁、磷酸钙等难溶性磷酸盐后,植株的生物产量和磷的积累量分别增加了0.84~6.38倍和0.60~20.5倍,且施用难溶性磷酸盐后冬牧70的生物产量和磷的积累量的增加量明显高于King.(2)铝胁迫下2种黑麦根系分泌物中的阴离子组分均能溶解难溶性磷酸盐,而在中性或阳离子组分中的难溶性磷酸盐溶解不显著;HPLC图谱显示,阴离子组分中含有柠檬酸和苹果酸.(3)铝胁迫下根系有机酸分泌量随铝处理浓度(10、30、50μmol/L AlCl3)的增加而增加,而且在柠檬酸或苹果酸溶液中难溶性磷酸盐的溶解度显著增加,其溶解的磷随有机酸浓度的增加而增加.(4)黑麦冬牧70品种对难溶性磷酸盐的吸收、阴离子组分对难溶性磷酸盐的溶解及有机酸分泌作用均较King强.结果表明,在铝胁迫下根系分泌的有机酸是黑麦活化、吸收土壤中难溶性磷的有效机制.
摘要:通过水培方式研究了0、25、50和100 mg/L硝酸镧浸种对盐胁迫条件下小麦品种临抗11和临优2069根系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盐胁迫处理小麦幼苗植株矮,根系短,叶片叶绿素含量、根系活性吸收面积以及SOD和CAT活性明显降低,叶片MDA与Pro含量水平显著上升;在钠离子浓度相同的情况下,Na2CO3对小麦生长的影响大于NaCl.(2)适当浓度硝酸镧浸种处理增加了盐胁迫下小麦幼苗的株高、总根长、根系活性吸收面积及SOD和CAT活性,且各指标在盐胁迫下增加幅度高于正常水分处理.(3)2个小麦品种对镧处理的敏感程度存在差异,不同小麦品种及不同盐胁迫下最适的镧浸种浓度不同.研究发现,适当浓度镧浸种能有效缓解盐胁迫对小麦幼苗的伤害,具有显著促进小麦根系生长、培育壮苗的作用.
摘要:《西北植物学报》2007年第1~12期共发表论文419篇(英文20篇),论文共获得各类研究基金721个项目的支持,平均每篇论文获基金项目达1.7208个.有401篇论文均获得各类研究基金的支持,占刊载论文总数的95.7%,其中:190篇论文有1项基金的支持,占论文总数的45.3%;122篇论文有2项基金的支
摘要:以耐海水菠菜品种荷兰3号和海水敏感品种圆叶菠菜为材料,采用水培方法,研究了海水胁迫对菠菜叶片、根系质膜的伤害作用以及叶片光合作用、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1)海水胁迫对荷兰3号单株干重影响不大,而显著降低圆叶菠菜的单株干重,并使2个品种植株的叶片和根系MDA含量增加,质膜透性增大,叶片光合色素含量降低,但荷兰3号的变化幅度(叶片MDA除外)小于圆叶菠菜.(2)海水胁迫下,短期内2个品种由于气孔限制引起叶片胞间CO2浓度(Ci)降低,净光合速率(Pn)下降;长期胁迫下,荷兰3号Pn恢复到对照水平,而圆叶菠菜同化力下降,Pn降低.(3)海水胁迫对荷兰3号光化学猝灭系数(qP)影响不大,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明显升高,而圆叶菠菜的qP和ΦPSⅡ均下降;荷兰3号初始荧光(F0)的下降幅度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qN)上升幅度比圆叶菠菜大;2个菠菜品种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均下降,但荷兰3号光抑制程度(1-qP/qN)的升高幅度比圆叶菠菜小.研究结果说明,海水胁迫下,2个耐性不同的菠菜品种植株都产生了光合作用的光抑制和光氧化伤害,使膜质过氧化和叶绿素含量降低;耐性强的品种能够较多地将光能用于光化学反应,热耗散能力较强,光抑制程度较低,膜系统和光合色素受到活性氧的破坏程度较低,保持了较高的净光合速率,最终可明显降低海水胁迫对植株生长的影响.
摘要:以早春红玉品种为材料,采用营养液水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NaCl胁迫对西瓜幼苗生长、叶片光合气体交换参数、质膜透性和脯氨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5 mmol·L-1NaCl处理9 d后对西瓜幼苗生长有促进作用,>75 mmol·L-1NaCl处理则显著抑制幼苗生长;NaCl处理显著提高了叶片光合色素含量,并在100 mmol·L-1NaCl处理下达到最大;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均随NaCl浓度提高而显著降低;胞间CO2浓度随NaCl浓度提高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在75 mmol·L-1NaCl处理下降到最小;气孔限制值随NaCl浓度提高而增加,在75 mmol·L-1NaCl处理下达到最大值后趋于稳定;水分利用率随NaCl浓度提高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在75 mmol·L-1NaCl处理下达到最大;叶片质膜透性和脯氨酸含量均随NaCl浓度提高而显著增加.结果说明:NaCl胁迫显著抑制了西瓜叶片光合作用,且低浓度处理下光合速率降低的主要原因是气孔因素限制,高浓度胁迫下则转变为非气孔因素限制.
摘要:以外来入侵种加拿大一枝黄花(Solidago canadensis)为研究对象,在4种光照强度处理下,对其光合色素含量、叶绿素荧光特性、比叶重、植株的生长特征和生物量分配等指标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1)随着光照强度的减弱,加拿大一枝黄花叶片的Chla、Chlb和Chl(a b)均上升,Chla/Chlb下降,4种光强处理下叶片的初始荧光(Fo)、光系统Ⅱ实际光化学效率(ФPSⅡ)、光系统Ⅱ最大光能转化效率(Fv/Fm)日变化曲线相似,高光强下的Fo、ФPSⅡ和Fv/Fm均小于中、低和弱光强下的,这说明加拿大一枝黄花能适应较大的光强幅度,同时对低、弱光强有一定的抗逆性.(2)生长在高(RI为100%)、中(RI为60%)光强下的加拿大一枝黄花植株正常生长,生长于低(RI为20%)弱(RI为5%)光强下的植株生长不良,表现为植株矮小,茎秆细弱.中度的遮荫对它的生长没有明显影响,但在严重遮阴下生长受抑.(3)生长在高、中光强下的总生物量、地下部分生物量明显增多,低、弱光强处理下的叶生物量比显著增加.结果表明,加拿大一枝黄花在高、中光强下对生长最有利,能够适应较大幅度的光照变化,但在严重遮阴下生长明显受抑,说明该入侵植物不易入侵到密林等光照强度比较弱的生境.
摘要:研究了连作障碍比较明显的菊花(Dendranthema morifoliumTzvel.)栽培种高压太子不同部位水浸液处理对盆栽同种菊花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部位水浸液处理抑制了盆栽菊花生长,受体菊花花枝长度、直径与花枝粗度比对照显著减小,处理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大.水浸液处理显著抑制根系脱氢酶、硝酸还原酶、抑制PAL的活性.同时促进离子渗漏和膜脂过氧化的发生、抑制蛋白质的含量水平,尤以地上部水浸液的抑制作用最为显著.研究表明,自毒作用是导致菊花连作障碍的原因之一.
摘要:在实验室条件下测定了紫茉莉(Mirabilis jalapa)的有性繁殖能力、营养繁殖能力、化感作用和耐盐特性,对其入侵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对其入侵风险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1)紫茉莉种子繁殖能力强,根和茎亦具有营养繁殖能力;(2)紫茉莉种子萌发期间耐盐性强于耐盐植物蜀葵;(3)紫茉莉对其它植物具有较强的化感作用潜能,对小麦和白菜的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因此,紫茉莉具有较高入侵风险,是一种能对入侵地生态系统安全和生物多样性构成威胁的外来物种,必须对其严格加以控制.
摘要:利用改进的差时播种共培法,以麦田伴生恶性杂草播娘蒿为对照,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反枝苋根系分泌物及其不同浓度残枝浸提液对小麦、玉米、油菜种子萌发及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1)反枝苋幼苗的根系分泌物能够显著抑制作物根长和苗高的生长;(2)反枝苋不同浓度浸提液均能抑制作物种子的萌发,其抑制作用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强;(3)除0.025 g·mL-1处理对小麦根长和苗高、玉米苗高有促进作用外,其余各浓度反枝苋浸提液对作物幼苗的根长和苗高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且对根长的抑制作用更强;(4)反枝苋对作物幼苗的抑制作用强于恶性杂草播娘蒿,风险评估定量分析结果认定反枝苋为陕西省高度危险性植物.
摘要:选用240种常用中草药,研究其蒸馏水和甲醇浸提液原液及其10倍、100倍和1 000倍稀释液对小列当种子发芽的影响.结果表明:小列当种子在蒸馏水浸提液刺激下发芽率超过70%的中草药有灯心草、降香和莲须,在甲醇浸提液刺激下发芽率超过70%的中草药有百部、桑椹、谷芽和萆薢;蒸馏水浸提液对小列当种子发芽抑制率超过50%的中草药有菊花、棕榈、苦杏仁和黄柏,甲醇浸提液对小列当种子发芽抑制率超过70%的有续断、地黄、肉豆蔻、地肤子、黄连、木贼和胡黄连.大部分中草药浸提液在10倍稀释液条件下对小列当种子发芽的刺激或抑制作用最明显.研究发现,一些参试中草药蒸馏水和甲醇浸提液能够刺激或抑制小列当种子萌发,并且其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程度随浸提液浓度的变化而异,不同中草药最佳处理浓度不同,而且用甲醇浸提液可筛选出更多种具有化感作用的中草药.
摘要:采用水培试验测定了6个大白菜品种幼苗根系的硫素吸收动力学参数,并对大田试验条件下不同品种大白菜对硫素的吸收及其增产效应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6个大白菜品种的硫素吸收动力学参数差别很大,其中Vmax值为3.54~9.36,Km值为7.34~28.56;(2)大田施用硫肥能不同程度地提高各品种的单株产量和植株的S含量,同时降低其P、K含量,且以硫素敏感品种的变幅更大;(3)不同大白菜品种根系的硫素吸收动力学参数与其大田施用硫肥后产量及其叶、根中S的含量变化有密切联系.研究发现,四季王和超级强春是硫素敏感品种,德高春和阳春是不敏感品种,大白菜苗期根系的硫素吸收动力学参数可以作为其吸收利用硫素效率的鉴定指标.
摘要:选用海沃德猕猴桃为试验材料,对8个不同采收期(盛花后151、155、159、163、167、171、175和179 d,采收Ⅰ~Ⅷ期)猕猴桃果实在(0±1)℃冷藏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进行比较.结果显示:(1)采收Ⅰ、Ⅱ期果实采收时具有较高的硬度、淀粉含量和可滴定酸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则低于6%,贮藏期间出现的呼吸高峰和乙烯释放高峰均比其它采收期高;采收Ⅶ、Ⅷ期果实采收时硬度明显低于前面的采收期,淀粉含量和可滴定酸含量降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达到8%以上,贮藏期间乙烯释放速率高峰比其它采收期提前10 d,果实衰老过程明显提前;(2)入贮150 d后,采收Ⅰ、Ⅱ、Ⅶ和Ⅷ期果实的失重率差异不显著,采收Ⅰ期与采收Ⅷ期果实的腐烂率差异不显著,但均与其它采收期存在显著差异.研究发现,盛花后第159~171天采收猕猴桃,果实采收时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6.5%以上,贮藏120 d后与其它采收期相比仍保持相对较高的硬度、淀粉含量、Vc含量和可滴定酸含量,而且贮藏150 d后失重率和腐烂率都比较低,表明该期间为海沃德"猕猴桃的适宜采收期.
摘要:在大田条件下,探讨不同种植密度(A,500 000;B,330 000;C,250 000;D 200 000株/hm2)与牛膝的群体光合速率、干物质积累、产量及多糖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群体光合速率B处理较高,各群体日变化在开花期均呈双峰型,籽盛期均为单峰型;单株根干重和单位面积根产量的拟合均呈Logistic曲线变化;不同密度处理单株根干重增加速率为D>C>B>A,而单位面积根产量增加速率为B>C>D>A;密度与产量呈负相关,与多糖呈正相关;各处理群体光合速率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多糖含量在开花和籽末期呈负相关.综合分析显示,330 000株/hm2为牛膝最佳种植密度;密度对牛膝产量和多糖含量影响较大,适当地提高籽粒期群体光合速率有利于提高牛膝产量和质量.
摘要:通过对3种人工群落中4种优良水土保持灌木荆条、柠条、胡枝子、紫穗槐的根系分布的研究,分析和探讨这4种灌木在不同群落中根系生物量分布,地上、地下生物量相关性及有效根密度的差异.结果表明:(1)紫穗槐在不同人工群落中的地下生物量相对稳定;(2)群落Ⅰ(胡枝子80/柠条80 紫穗槐30/荆条20 苇状羊茅150/百脉根100)的植物配置灌木根系生物量最大;(3)4种灌木地上、地下生物量有较强的相关性,地上生物量均随地下生物量的增加而提高;群落Ⅰ有效根密度总和远大于群落Ⅱ、Ⅲ.可见,紫穗槐具有良好的混播性能,群落Ⅰ的植物配置模式相对合理.
摘要:通过野外采样对青藏高原东部高寒草甸上两个海拔间3种常见毛茛科植物条裂银莲花(Anemone trullifo-liavar.linearis)、粗距翠雀花(Delphinium pachycentrumHemsl.)和钝裂银莲花(Anemone obtusiloba)的繁殖性状和资源分配进行了研究,并对植物在极端环境下采取的繁殖策略及繁殖模式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1)3个物种的株高都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同一物种的花大小在不同海拔间均无显著差异;条裂银莲花单个种子重随海拔的升高而增加,但虫食数/株、结籽率和种子数/株均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减少;钝裂银莲花的繁殖分配、虫食数/株、种子数/株和单个种子重均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减小.(2)不同海拔条裂银莲花的个体大小与单花重、雄蕊重、虫食数/株均呈显著正相关,且回归斜率在海拔间有显著差异.粗距翠雀花花期的雄蕊重与个体大小呈显著正相关,但这种异速关系不受海拔和个体大小的影响;钝裂银莲花的个体大小与花期的所有繁殖特征以及果期的种子重/果实均呈显著正相关,不同海拔间个体大小与种子重/果实的斜率差异显著,且与花期各繁殖性状异速关系的截距差异显著.研究表明海拔对植物的个体大小以及种群间的繁殖对策和繁殖成功率有着重要的影响.
摘要:对高原鼢鼠鼠丘不同坡位和不同坡向的植被性状进行了连续3年的监测,对比分析了不同坡位和坡向对植被恢复的影响,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1)物种数、盖度、多度等植被性状在丘体不同坡位和坡向间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证明丘体坡位和坡向是影响鼠丘植被恢复速率和植被性状的重要因素;(2)不同坡位植被恢复速率的顺序是:丘缘>丘腰>丘顶,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微地形对土壤水肥条件和繁殖体源的影响;(3)不同坡向恢复速率的顺序是:西坡>北坡>东坡>南坡,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微地貌对土壤肥力及光照资源的再分配.
摘要:以木本植物杨树(Populus sp.)和核桃(Juglans regia L.)为材料,对内源生长素免疫胶体金定位技术在固定、烤片、免疫染色、显色等关键环节进行了改进优化与验证.结果显示,优化后适合木本植物定位方法的主要技术要点是:在染色中,通过采用尿素-胰蛋白酶联合消化技术和增加牛血清白蛋白处理大大地改善了抗原修复结果,提高了染色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利用优化后的方法对核桃幼胚和杨树嫩茎诱导生根过程中的吲哚乙酸(IAA)进行定位研究,发现杨树试管嫩茎生根过程中,形成层及周缘维管束有很强的IAA信号,核桃子叶生根中,胚中有很强的IAA信号,胚根中有半圆形、胚芽中有>"形强信号区,胚轴信号较弱,胚根信号最强.研究表明,与传统免疫染色方法相比,优化后的方法对木本植物生长素定位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强,银颗粒明显,背景清晰,耗时少等特点.
摘要:以5个成熟度的金棚一号番茄果实为材料,在126 Hz~5 MHz频率范围内,利用平行板电极系统研究了8个电参数与番茄成熟度的关系,从而筛选反映果实成熟度的评价电指标.结果表明:500 kHz~5 MHz是测定番茄果实电指标的最佳频率段;在最佳频率范围内,随着番茄成熟度的增加,果实的复阻抗值逐渐减小,而其相对介电常数值持续增加;在番茄的转色期,其损耗系数具有最大值,而复阻抗相角具有最小值.研究发现,在合适频率下复阻抗和相对介电常数可以作为辨别番茄果实成熟度的合适电参数,而损耗系数和复阻抗相角可以作为辨别其转色期的指标.
摘要: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对天麻及其伪品(马铃薯、红薯、芋头、黄精、菊芋等)的材料粉末和提取物粉末进行了光谱特征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天麻与其5种伪品的红外图谱之间在指纹区分别存在明显差异;红外指纹图谱差异程度依次为醇提物>水提物>原粉末,与伪品的主要差异集中在1 750~950 cm-1区,该区是天麻有效成分的重要特征区.研究表明,利用红外光谱法可以简便直观地将天麻粉末、天麻提取物粉末与其相应的伪品区分开来,为天麻中药材生产及提取物的质量控制提供了重要依据.
摘要: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是湿地植物主要共生菌之一,在湿地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就近年来AMF对湿地植物的营养物质吸收、生长发育、抗逆境胁迫和抗污染能力等的作用,湿地植物、水分、季节、土壤理化性质因素对根际AMF的多样性、侵染能力、空间分布、生长发育、孢子密度的影响,以及植物与AMF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摘要:棉子糖系列寡糖代谢与植物生长发育、逆境胁迫、种子耐贮性及脱水耐性等关系密切.棉子糖系列寡糖的合成从棉子糖的合成开始,由半乳糖苷肌醇上的半乳糖基的转移依次生成棉子糖、水苏糖、毛蕊花糖等.寡糖代谢是一个复杂的调控体系,其中肌醇-1-磷酸合成酶、肌醇半乳糖苷合成酶、蔗糖合成酶、棉子糖合成酶、水苏糖合成酶和毛蕊花糖合成酶等参与了棉子糖系列寡糖的生物合成过程.本文对植物中棉子糖系列寡糖的代谢及其重要调控酶的特性、功能及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