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28卷第7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磷亏缺对小麦TaIPS基因表达的影响

      2008, 28(7).

      摘要 (1472) HTML (0) PDF 0.00 Byte (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解小麦高效利用土壤磷的分子机理和实现对小麦缺磷的分子诊断,以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小偃54为材料,克隆了5个受缺磷诱导的IPS基因,同源比较结果显示,小麦IPS基因属于典型的受缺磷条件特异诱导的TPSI1/MT4小基因家族.对小麦根系和地上部的半定量RT-PCR研究结果表明,与全营养处理对照相比,3叶期小麦幼苗经过缺氮、缺磷和氮磷同时缺乏处理8d后,缺磷显著增加了根系中3个TaIPS1(TaIPS1.1、TaIPS1.2和TaIPS1.3)基因和地上部TaIPS1.1基因的表达,中度上调了根系中2个TaIPS2基因(TaIPS2.1和TaIPS2.2)的表达,轻度上调了地上部TaIPS1.2和2个TaIPS2基因的表达.通过比较5个基因在根系和地上部对缺磷的响应,认为TaIPS1.1是一个较理想的用于诊断小麦植株磷素丰缺的基因.缺氮不仅降低了3个TaIPS1基因在根系中的表达,并抑制了IPS基因对缺磷的响应.这一研究结果预示了TaIPS基因对低磷胁迫的响应依赖于植株体内的氮素营养状况.

    •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年度报告(2007)

      2008, 28(7).

      摘要 (1060) HTML (0) PDF 0.00 Byte (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补白

      2008, 28(7).

      摘要 (1001) HTML (0) PDF 0.00 Byte (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甘蓝型油菜温敏不育系417S育性遗传及RAPD分析

      2008, 28(7).

      摘要 (1505) HTML (0) PDF 0.00 Byte (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对新选育的甘蓝型油菜高温敏感生态型不育系417S与30份中外品种(系)进行测交、杂交和回交,研究其温敏不育性的遗传特点.结果表明:(1)30份品种(系)可不同程度的恢复417S的育性,其中24个品种(系)可完全恢复417S育性,占所配组合的80.0%;5个品种(系)可高度恢复417S的不育性,占所配组合的17.2%.(2)自然条件下同一组合正反交F2群体育性分离结果不同,人工控温条件下不同组合F2分离群体中可育与不育呈现15∶1分离,回交群体中出现3∶1分离,表明417S温敏不育性受细胞质和2对隐性重叠核基因共同控制.(3)以417S与1521C构成的回交一代群体为试材,采用分离群体分组分析法(BSA法)对回交一代群体构成的不育集团和可育集团筛选育性基因的RAPD标记,从247个供试引物中筛选出2个引物BA392(5′-AGTCACTCCC-3′)、S113(5′-GACGCCACAC-3′)在不育群体和可育群体间扩增出多态性产物.经进一步对F2分离群体的单株检测,引物BA392扩增出了得到重复验证和可靠的多态性扩增产物,其产生的特异条带BA392-400bp与417S温敏雄性不育的恢复基因连锁,遗传图距为6.0cM,可作为417S温敏不育恢复基因的连锁标记.

    • 大白菜orf224基因植物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遗传转化

      2008, 28(7).

      摘要 (1545) HTML (0) PDF 0.00 Byte (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创制新的大白菜雄性不育材料,双酶切重组质粒pMD18-T-CMS7311-orf224和表达载体pWR306后,将CMS7311-orf224基因与线性表达载体pWR306进行定向连接,构建了细胞质雄性不育线粒体基因CMS7311-orf224的植物表达载体pWR-CMS7311-orf224,通过酶切和PCR验证pWR-CMS7311-orf224载体构建正确.采用快速冻融法,将表达载体导入农杆菌EHA105,转化大白菜材料06J28,对转化植株的GUS、PCR和RT-PCR检测表明,获得了2个大白菜转基因植株.

    • 常用生理生化指标缩略词表

      2008, 28(7).

      摘要 (1405) HTML (0) PDF 0.00 Byte (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缩略语英文名称中文名称Chl Chlorophyll叶绿素FW Fresh weight鲜重Pn Net photosynthetic rate净光合速率Tr Transpiratory rate蒸腾速率Gs Stomatal conductance气孔导度Ci Intercellular CO2concentration细胞间隙CO2浓度Fo Initial fluorescence in the absence of NPQ暗适

    • 氮磷亏缺对小麦TaIPS基因表达的影响

      2008, 28(7).

      摘要 (1582) HTML (0) PDF 0.00 Byte (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解小麦高效利用土壤磷的分子机理和实现对小麦缺磷的分子诊断,以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小偃54为材料,克隆了5个受缺磷诱导的IPS基因,同源比较结果显示,小麦IPS基因属于典型的受缺磷条件特异诱导的TPSI1/MT4小基因家族.对小麦根系和地上部的半定量RT-PCR研究结果表明,与全营养处理对照相比,3叶期小麦幼苗经过缺氮、缺磷和氮磷同时缺乏处理8d后,缺磷显著增加了根系中3个TaIPS1(TaIPS1.1、TaIPS1.2和TaIPS1.3)基因和地上部TaIPS1.1基因的表达,中度上调了根系中2个TaIPS2基因(TaIPS2.1和TaIPS2.2)的表达,轻度上调了地上部TaIPS1.2和2个TaIPS2基因的表达.通过比较5个基因在根系和地上部对缺磷的响应,认为TaIPS1.1是一个较理想的用于诊断小麦植株磷素丰缺的基因.缺氮不仅降低了3个TaIPS1基因在根系中的表达,并抑制了IPS基因对缺磷的响应.这一研究结果预示了TaIPS基因对低磷胁迫的响应依赖于植株体内的氮素营养状况.

    • 黄淮麦区小麦品种(系)中Yr26基因的SSR检测

      2008, 28(7).

      摘要 (1596) HTML (0) PDF 0.00 Byte (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选用与Yr26紧密连锁的SSR标记Xgwm11和Xgwm18结合田间抗性鉴定,对239份黄淮麦区小麦品种(系)进行检测,以明确Yr26基因在黄淮麦区小麦品种资源中的分布.结果表明:共有35份品种(系)含有与Yr26紧密连锁的SSR标记Xgwm18或Xgwm11的特征带,占检测样本的14.6%.在这35份材料中,31份田间抗性鉴定表现免疫至中抗,4份表现中感.分子标记检测与田间抗病性检测吻合度较好,该标记可以用于Yr26基因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综合分子标记和田间鉴定,31份小麦(系)含有Yr26基因,占102份抗病材料的30.39%.

    • 非洲菊耐羟脯氨酸变异系离体筛选体系的建立

      2008, 28(7).

      摘要 (1802) HTML (0) PDF 0.00 Byte (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金黄色非洲菊品种深圳5号(S5)为材料,探讨了利用羟脯氨酸(Hyp)筛选耐热变异系的方法,初步建立了非洲菊耐Hyp变异系的离体筛选体系.结果表明,非洲菊新鲜花托和芽适宜的Hyp初始筛选剂量为0.4mg·mL-1,而预培养25d花托的初始筛选浓度宜增加到0.6mg·mL-1;获得的存活芽恢复培养后进行后续筛选时可以选择0.5~0.6mg·mL-1Hyp;通过对花托和芽进行5次间隔筛选后获得耐Hyp变异系SHP5,得率为0.7%.与对照(S5)相比,SHP5在室内高温胁迫条件下具有较高的游离脯氨酸含量,在自然高温条件下长势好,花序梗长度和花色素苷含量均显著增加,表现出较强的耐热性.

    • 华北驼绒藜大小孢子的发生及雌雄配子体发育过程的解剖学研究

      2008, 28(7).

      摘要 (1611) HTML (0) PDF 0.00 Byte (3)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运用石蜡切片技术对华北驼绒藜大、小孢子发生及雌、雄配子体的发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花药4室,花药壁由表皮、药室内壁、1~2层中层及1层绒毡层组成,药壁发育为基本型,腺质绒毡层,发育后期为二核或三核;(2)四分体胞质分裂为同时型,小孢子四分体多数为四面体型,偶见十字交叉型;(3)成熟花粉2-细胞型,单核小孢子时期存在不同比例的空壳花粉,从0%~80%不等;(4)胚珠倒生,双珠被,厚珠心,大孢子四分体直线型排列,合点端为功能大孢子,蓼型胚囊.

    • 9种梧桐科植物叶表皮特征的扫描电镜研究

      2008, 28(7).

      摘要 (1788) HTML (0) PDF 0.00 Byte (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用扫描电镜对9种梧桐科植物叶片进行观察研究以明确其叶表皮微形态特征差异.结果显示,绝大部分梧桐科植物的气孔类型和气孔形状相似,但其表皮的毛状体类型、形态以及表皮纹饰等方面有显著差异.结果表明9种梧桐科植物的叶表皮毛和表皮纹饰可作为梧桐科种间分类的特征,且研究结果支持将胖大海归属于胖大海属,将翅子树单独列为翅子树族的分类观点.

    • 根据形态和叶片微形态特征讨论无芒披碱草的归并

      2008, 28(7).

      摘要 (1793) HTML (0) PDF 0.00 Byte (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形态学观测和叶片解剖特征分析,比较了无芒披碱草、短芒披碱草及老芒麦3个近缘种的主要性状差异,以探讨无芒披碱草的系统分类归属.结果表明,在外部形态上无芒披碱草与短芒披碱草差异甚小,难以进行区分,但与老芒麦差异明显,是典型的种间关系;在叶片解剖上,无芒披碱草的绝大多数特征与短芒披碱草的一致或类同,可与老芒麦的却存在明显间断.故研究认为:无芒披碱草与短芒披碱草是同一个种,无芒披碱草应作为短芒披碱草的异名.

    • 翅果油树叶片中总生物碱抗氧化活性研究

      2008, 28(7).

      摘要 (1630) HTML (0) PDF 0.00 Byte (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80%乙醇浸提翅果油树叶片中总生物碱,硅胶柱层析纯化,并用碘量法测定翅果油树叶片中总生物碱对猪油抗氧化性能的影响,用番红花红O-Mn2 -H2O2光度法测定其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效果,用NBT光还原法测定其对超氧阴离子的清除效果.结果表明:翅果油树叶片总生物碱可有效延缓猪油的脂质过氧化反应,对猪油氧化的抑制效果显著高于同浓度的维生素C;其具有较强的清除羟基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的能力,EC50值分别为0.236g/L和0.101g/L,当浓度为1g/L时,其对羟基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的清除率可达96.04%和90.05%,显著高于同浓度的维生素C.

    • 2006年全国植物类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及其排序

      2008, 28(7).

      摘要 (1419) HTML (0) PDF 0.00 Byte (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刊名影响因子排序刊名影响因子排序植物生态学报1.9941云南植物研究0.8148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1.4192武汉植物学研究0.7299西北植物学报1.0703广西植物0.76210植物学通报1.0154植物生理学通讯0.67811植物遗传资源学报0.9415植物研究0.67512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

    • 补血草愈伤组织中渗透调节物对NaCl胁迫的响应

      2008, 28(7).

      摘要 (1872) HTML (0) PDF 0.00 Byte (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用不同浓度的NaCl处理盐生植物黄花补血草和大叶补血草愈伤组织,研究其中H2O2、MDA及渗透性调节物质等生理指标含量的变化,从细胞水平分析比较2种补血草愈伤组织对盐环境的适应机制.结果表明:随NaCl胁迫浓度的升高,2种补血草愈伤组织的H2O2和MDA含量逐渐显著增加;愈伤组织中脯氨酸含量增加幅度在75和150mmol/LNaCl下明显表现为黄花补血草大于大叶补血草,而其中的可溶性糖含量增加程度于相同NaCl浓度下明显呈现出黄花补血草小于大叶补血草的趋势;可溶性蛋白含量在黄花补血草中随NaCl浓度升高而逐渐增加,但在大叶补血草中却表现为低浓度(75mmol/L)比对照升高,而高浓度(150和300mmol/L)比对照明显减少的趋势.研究发现,2种补血草愈伤组织中脯氨酸、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这些有机渗透性调节物质对盐胁迫的反应特性存在差异,并与其耐盐性有关.

    • 光周期对菊花花芽分化及其叶片和芽内源多胺含量的影响

      2008, 28(7).

      摘要 (1561) HTML (0) PDF 0.00 Byte (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切花菊品种神马为材料,研究不同光周期(16h昼/8h夜;12h昼/12h夜;8h昼/16h夜)对菊花花芽分化过程中叶片和芽内腐胺(Put)、亚精胺(Spd)和精胺(Spm)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1)16h/8h处理植株始终没有花芽分化,8h/16h处理的花芽分化开始和完成分别在处理后第13.9天和第23.1天出现,比12h/12h处理的分别提前1.7d和2.8d.(2)16h/8h处理叶片和芽中Put、Spd和Spm含量始终都没有明显变化,而8h/16h和12h/12h处理的叶片和芽中Put、Spd、Spm含量都比16h/8h处理的明显增加,而且8h/16h和12h/12h处理的叶片Put和Spd含量在处理第10天和第20天时出现2个高峰,芽中Put和Spd含量在处理第15天时出现一个高峰;另外,8h/16h处理的叶片和芽中Put、Spd含量比12h/12h处理的有所增加,但差异不显著.结果表明,菊花神马是质型短日照植物,短日照可诱导神马叶片和芽内合成多胺,而且日照时数越短,越有利于叶片和芽内Put、Spd、Spm的积累和促进花芽分化.

    • 《西北植物学报》参考文献著录体例

      2008, 28(7).

      摘要 (1151) HTML (0) PDF 0.00 Byte (3) 评论 (0) 收藏

      摘要:1.外文期刊文献著录格式:序号→全部作者→论文题目→期刊名称(斜体)→发表年份→卷(期)→页码.例如:[19]HAMMOND E T,ANDEREWS TJ,MOTT K A.Regulation of Rubisco activationin antisense plants of tobaccocontaining reduced levels of Rubisco activase[J].Plant J.,1998,

    • 诱抗处理对甜瓜叶片防卫酶活性的影响

      2008, 28(7).

      摘要 (1703) HTML (0) PDF 0.00 Byte (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黄河蜜幼苗为材料,分析了化学诱导物处理后甜瓜叶片中几丁质酶(CHI)、β-1,3葡聚糖酶(GLU)、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变化.结果显示:经5种化学诱导物处理后,甜瓜叶片PAL活性快速增加,于处理后第6天出现活性高峰;苯丙噻二唑(BTH)、水杨酸(SA)、草酸(OAA)和硅酸钠(Na2SiO3)处理后GLU活性变化与PAL相似,PPO活性在测定期内持续升高;磷酸氢二钾(K2HPO4)处理对GLU和PPO活性无明显影响;SA处理后叶片CHI活性明显升高,其它诱导物处理对CHI活性无明显影响.结果表明,防卫酶(特别是GLU和PPO)活性表达增强是BTH、OAA、SA和Na2SiO3等诱导物处理系统诱导甜瓜幼苗白粉病抗性增强的重要生化机制.

    • 香樟酪氨酸酶对NAA诱导的响应及其生化性质研究

      2008, 28(7).

      摘要 (1332) HTML (0) PDF 0.00 Byte (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离体香樟叶片和果实为材料,研究了萘乙酸(NAA)处理对其中酪氨酸酶及其同工酶活性的影响,并对香樟果实中酪氨酸酶进行分离纯化,初步分析了该酶基本生化特征.结果表明:(1)10μmol·L-1NAA处理对香樟叶片同工酶TYRL2有较强的激活作用,对同工酶TYRL1有抑制作用,1.0和0.1μmol·L-1浓度的NAA对同工酶TYRL3有激活作用;(2)在香樟果实的酪氨酸酶同工酶中,TYRF1的活性最高并在果实成熟过程中逐渐增强,100μmol·L-1的NAA对果实成熟以及酪氨酸酶的酶活性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3)经纯化的香樟果实酪氨酸酶最适pH值为7.5,最适温度为50℃,亚基分子量为43KDa;以L-DOPA为底物时的Km为12.82mmol·L-1,Vmax为80.65U·mg-1蛋白;其在酸性(pH4~7)和高温(40~70℃)条件下较稳定.可见,不同浓度的NAA对香樟叶片和果实中的酪氨酸酶活性有不同程度的激活和抑制作用.

    • 不同芸豆品种种子发育过程中贮藏蛋白积累研究

      2008, 28(7).

      摘要 (1535) HTML (0) PDF 0.00 Byte (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半蔓生型奶花芸豆(Y09)和直立型奶花芸豆(Y06)为材料,通过SDS-PAGE分析研究了开花后种子形成过程中贮藏蛋白(SP)的积累规律.结果表明:2个芸豆品种开花后种子形成过程中,子叶、胚蛋白积累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其变化幅度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在开花后20d内,半蔓生型芸豆Y09的籽粒蛋白积累量大于直立型芸豆Y06,但在开花后25~40d,Y06籽粒蛋白积累量显著高于Y09;两芸豆品种的子叶和胚均含有丰富的贮藏蛋白(SP)(14.4~97.4kD),其中子叶的41.0、43.9、39.4kD3种蛋白含量较高,约占子叶总蛋白含量(光密度)50%以上,而胚蛋白亚基分布相对均匀;两品种的子叶、胚中蛋白亚基差异较小,只有个别亚基存在差异.

    • 大花金挖耳内生真菌H-18菌株的鉴定及其抑菌活性研究

      2008, 28(7).

      摘要 (1640) HTML (0) PDF 0.00 Byte (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大花金挖耳内生真菌H-18菌株的菌丝提取物进行了抑菌活性研究并对菌株进行了鉴定.离体试验结果表明,H-18菌株菌丝体丙酮提取物在500mg/L浓度下对玉米大斑病菌、番茄灰霉病菌和辣椒疫霉病菌的菌丝生长抑制率均大于80%;组织法和盆栽试验结果表明,H-18菌株菌丝体丙酮提取物在2000mg/L浓度下对番茄灰霉病和辣椒疫霉病的保护效果和治疗效果均在50%以上.结合形态分类学和ITS-5.8S rDNA序列分析结果鉴定菌株H-18为同色镰孢菌(Fusarium concolor).

    • 镉锌复合污染对龙葵苗期生长和镉锌累积特性的影响

      2008, 28(7).

      摘要 (1790) HTML (0) PDF 0.00 Byte (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营养液培养法研究了苗期龙葵(Solanumnigrum L.)对镉锌复合污染的反应及其对镉锌的吸收和积累特性.结果表明:(1)高浓度镉(200μmol·L-1)、锌(500μmol·L-1)胁迫使苗期龙葵植株生长受到严重抑制,但低浓度镉锌复合处理的部分植株生物量甚至超过了对照.(2)添加锌对苗期龙葵地上部镉积累有显著的影响(P<0.05);当锌浓度为100μmol·L-1时,镉积累量达到峰值,其中的100Cd/100Znμmol·L-1处理组合的镉积累量为所有处理中的最大值(地上部积累量高达171.31μg·plant-1);当锌浓度增加到500μmol·L-1时,植株体内镉积累量则呈现下降趋势.(3)添加镉对苗期龙葵地上部锌积累也有显著的影响(P<0.05);当镉浓度达50μmol·L-1时,根、茎、叶中锌积累量均达到最高值;当镉浓度为200μmol·L-1时,各处理单株地上部锌积累量最低.(4)从植株整体的镉、锌积累量来看,苗期龙葵地上部镉积累量最高达根系的14.67倍,而其锌积累量最高达根系的13.59倍.研究发现,龙葵幼苗根系、茎和叶中镉、锌含量随营养液中镉、锌浓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添加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镉对苗期龙葵的毒害效应,低浓度锌还可以提高植株对镉的吸收和积累;添加镉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植株对锌的耐受性和吸收富集能力;植株地上部的镉、锌积累量明显高于根系.

    • ALA对遮荫条件下西瓜幼苗强光抑制的保护效应

      2008, 28(7).

      摘要 (1837) HTML (0) PDF 0.00 Byte (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遮荫生长的盆栽西瓜幼苗为材料,研究了100mg/L5-氨基乙酰丙酸(5-aminolevulinic acid,ALA)处理对暗适应叶片转入强光下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结果显示,遮荫能显著提高暗适应叶片的Fo,降低Fv/Fm和Fv/Fo;正常光照下生长的植株叶片暗适应后转入1500μmol·m-2·s-1作用光强下5min的ΦPSⅡ、qP和Pc分别为0.176、0.399和0.180,约为600μmol·m-2·s-1作用光强下的62%、72%和64%;而遮荫下生长的幼苗叶片暗适应后转入1500μmol·m-2·s-1作用光强下的ΦPSⅡ、qP和Pc分别为0.089、0.301和0.089,仅为600μmol·m-2·s-1作用光强的40%、66%和40%;遮荫还显著降低西瓜叶片暗适应后转入强光1500μmol·m-2·s-1的PCR和qL,同时提高L(PFD).ALA处理能提高遮荫西瓜幼苗叶片PCR、Pc、qL和Hd等荧光参数,降低Ex、ΦNO和L(PFD);SOD活性抑制剂DDC处理降低PCR、Pc、qL和Hd等荧光参数,而ALA处理可以逆转DDC的抑制效应;ALA处理能提高西瓜幼苗叶片SOD、POD和APX活性.研究发现,遮荫导致西瓜幼苗光抑制程度加重,ALA通过增强PSⅠ附近SOD等抗氧化酶活性,促进水-水循环,增加热耗散,减轻光抑制,提高西瓜幼苗叶片的光化学效率,从而对强光下的光合作用起到保护作用.

    • 《西北植物学报》投稿须知

      2008, 28(7).

      摘要 (1128) HTML (0) PDF 0.00 Byte (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化学杂交剂对灌浆期小麦源流库的影响

      2008, 28(7).

      摘要 (1538) HTML (0) PDF 0.00 Byte (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大穗小麦品种SN05-3和多穗小麦SN02-3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化学杂交剂BAU-9403对灌浆期小麦库、源、流的影响.结果表明,BAU-9403诱导的小麦雄性不育率大于95%,异交结实率高于92.5%;BAU-9403能够显著降低旗叶叶绿素含量和提高其净光合速率;喷药处理的干物质日生产量,茎、叶、鞘的干物质转移量及其输出率和转换率均下降;喷药处理籽粒饱满度平均减少0.222,平均灌浆速率降低0.306g/1000 grains·d-1,灌浆持续期平均缩短6.03d.BAU-9403处理的SN05-3净光合速率增加幅度、叶绿素含量及茎中干物质转移量、输出率和转换率下降幅度均高于SN02-3,而叶中干物质转移量下降幅度和鞘中的干物质输出率却低于SN02-3;SN05-3的灌浆持续期缩短幅度明显大于SN02-3,而其灌浆速率下降的程度小于SN02-3.综合分析表明,BAU-9403能够影响灌浆期小麦的光合生理特性,破坏库、源之间的平衡关系,使干物质积累和转运不畅,导致粒重下降,且品种间的反应存在差异.

    • 土壤水分对翅果油树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2008, 28(7).

      摘要 (1639) HTML (0) PDF 0.00 Byte (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土壤水分含量对翅果油树幼苗地上部分和根系生物量和含水量,以及叶片保水力、相对电导率和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处理前)相比,各土壤水分条件下翅果油树幼苗叶片保水力均降低,而叶片相对电导率(RE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升高.随着土壤含水量的降低,幼苗地上部分和根系的生物量、含水量及叶片保水力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而叶片REC、SOD和POD活性均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并均以轻度干旱胁迫处理(田间持水量的55%~60%)的REC、SOD和POD活性最低,而叶片保水力最高.在相同土壤水分条件下,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叶片REC逐渐升高,而叶片保水力降低,SOD和POD活性先升后降并以处理10d时活性最高.研究发现,在轻度干旱胁迫下,翅果油树幼苗能协调其保护酶系统降低干旱伤害,维持正常生长,表现出一定的抗旱能力.

    • 《西北植物学报》论文写作要求

      2008, 28(7).

      摘要 (888) HTML (0) PDF 0.00 Byte (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外源芦荟蒽醌类物质对增强UV胁迫下菠菜生长发育的影响

      2008, 28(7).

      摘要 (1624) HTML (0) PDF 0.00 Byte (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人工增强紫外线辐射条件下(UV辐射光波长308nm,辐射剂量18kJ·m-2·d-1),将浓度为1mg·L-1的芦荟蒽醌类物质喷施到菠菜叶表面(喷施量50mL·m-2),研究外源芦荟蒽醌类物质在增强UV辐射条件下对菠菜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增强UV辐射条件下,与没有喷施蒽醌类物质的菠菜相比,喷施蒽醌类物质的菠菜株高增加5.40cm,叶面积增加18.66%,干鲜比增加22.28%,总叶绿素含量高出11.33%,POD和SOD活性分别增加了54.08%和21.05%,类黄酮含量则降低了28%.上述生理生化指标和不受紫外线辐射条件下生长的菠菜发育水平接近.实验结果表明,在植物体表面喷施外源芦荟蒽醌类物质能够有效减轻UV辐射对植物的伤害.

    • 《西北植物学报》2007年刊载论文第一作者信息统计分析

      2008, 28(7).

      摘要 (1285) HTML (0) PDF 0.00 Byte (2) 评论 (0) 收藏

      摘要:《西北植物学报》2007年第1~12期共发表论文419篇(含英文20篇).从刊载论文第一作者信息统计看,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含在读博士和在读硕士)的共371人,占88.5%;具有副高以上职称(含在读研究生导师——通讯作者)的共305人,占72.8%;从论文研究单位看,主要来源于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其

    • KNO3引发对Ca(NO3)2单盐胁迫下茄子种子萌发和幼苗抗氧化特性的影响

      2008, 28(7).

      摘要 (1837) HTML (0) PDF 0.00 Byte (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3%KNO3溶液浸泡和室内光照培养对美引茄冠(Solanum melongena L.)在Ca(NO3)2胁迫下的种子萌发特性和幼苗耐盐性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Ca(NO3)2胁迫下,经过KNO3引发处理的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和幼苗干鲜重均显著高于对照;与对照相比,引发处理显著提高了幼苗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的活性,而丙二醛(MDA)含量则显著降低,膜脂过氧化程度较轻;引发处理植株叶片游离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结果表明,经KNO3引发处理显著提高了茄子种子的活力并增强了其幼苗的耐盐性.

    • 塔里木河中游地区柽柳对地下水埋深的生理响应

      2008, 28(7).

      摘要 (1778) HTML (0) PDF 0.00 Byte (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塔里木河中游沙吉力克断面和阿其河断面的柽柳为研究对象,结合两断面地下水埋深的动态监测和柽柳叶片可溶性糖、脯氨酸、MDA含量及SOD、POD活性等生理指标的分析测试,研究了不同地下水埋深与柽柳生理变化的关系,以探讨该地区柽柳的抗旱机理与受胁迫程度.研究表明:随着地下水埋深的不断增加,柽柳叶片的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MDA含量和SOD活性均显著增加,而POD活性则呈不断下降的趋势,并且柽柳各生理代谢相互协调;地下水埋深与柽柳叶片的可溶性糖、脯氨酸、MDA含量以及SOD活性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02*、0.548、0.735**和0.829**,与POD活性呈负相关(r=-0.709**).研究发现,塔里木河中游地区柽柳的生长已受到严重的干旱胁迫,且沙吉力克断面的柽柳所受到的干旱胁迫较重;柽柳在一定范围内能通过调节体内渗透调节物质的含量和保护酶活性来积极响应地下水埋深的变化,以增强植株自身抗旱能力.

    • 4种沙生灌木幼苗PV曲线水分参数对干旱胁迫的响应

      2008, 28(7).

      摘要 (1332) HTML (0) PDF 0.00 Byte (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柠条、沙木蓼、杨柴和花棒4种沙生灌木幼苗为材料,采用盆栽法在适宜水分、中度干旱和重度干旱(田间持水量的75%、50%和35%)3种土壤水分条件下,应用PV技术测定了它们在膨压为0时的渗透势(ψstlp)、相对水含量(RWCtlp)和相对渗透水含量(ROWCtlp),以及饱和含水时的渗透势(ψssat)、束缚水含量(Va)、膨压随叶水势下降而降低的速率b值和组织细胞总体弹性模量(ε′)等水分参数,并用隶属函数值法对4种苗木在干旱下保持膨压的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显示:与适宜水分条件下相比较,除花棒幼苗在中度及重度干旱下ψssat值、柠条苗在中度干旱下ψssat和ψstlp差值和在中度及重度干旱下Va值、沙木蓼苗在中度干旱下ε′和RWCtlp值均变化很小以外,4种苗木其它水分参数在不同程度干旱胁迫下均有较明显的变化,且其变化幅度随干旱胁迫的加剧而增加,从而使苗木保持膨压及吸水保水的能力较适宜水分下明显增强;苗木保持膨压能力的综合评价结果为:中度干旱下柠条>花棒>杨柴>沙木蓼,重度干旱下柠条>花棒>沙木蓼>杨柴.研究表明,柠条幼苗对干旱胁迫具有极强的渗透调节适应性.

    • 酶活性的浓度单位

      2008, 28(7).

      摘要 (1229) HTML (0) PDF 0.00 Byte (6) 评论 (0) 收藏

      摘要:20世纪50年代以前酶活性浓度单位的命名混乱,常以方法提出者的姓氏来命名,定义参差不齐,给研究工作带来很大不便,尤其在建立"连续监测法"测酶后,大量酶应用于临床,此混乱现象更为突出.1963年国际生化协会通过广泛讨论,提出一个国际单位定义来表示酶量的多少,即1分钟能转化1微摩

    • GA诱导NaCl胁迫下黄瓜种子萌发和幼苗耐盐性效应

      2008, 28(7).

      摘要 (1678) HTML (0) PDF 0.00 Byte (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外源GA对NaCl胁迫下黄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1)0和75mmol·L-1NaCl处理可促进种子萌发,浓度为100mmol·L-1及以上时,随着浓度的增加,种子萌发受抑程度越严重;(2)150mmol·L-1NaCl胁迫下,添加外源GA可显著提高黄瓜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和a-淀粉酶活性;促进种子萌发,以100和150mg·L-1GA处理效果较好;(3)外源GA显著提高幼苗生物量,提高SOD和POD活性,降低MDA含量,以100mg·L-1GA处理效果较好.研究表明一定范围的外源GA可缓解盐害对黄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抑制作用,诱导其耐盐性的提高.

    • 额济纳荒漠河岸胡杨林叶片气孔导度与微环境因子关系的模拟研究

      2008, 28(7).

      摘要 (1751) HTML (0) PDF 0.00 Byte (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额济纳荒漠河岸胡杨(Populus euphratica)为研究对象,利用LI-6400光合测定仪于2005年5~9月份观测了胡杨叶片气体交换数据,研究了胡杨叶片气孔导度与光合速率、光合有效辐射与光合速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胡杨叶片净光合速率随气孔导度的增大而升高,但当气孔导度增加到一定值后,光合速率的增加变缓慢直至平稳,并主要是非气孔限制因素造成的;Ball-Berry模型(B-B模型)能够很好地描述气孔导度与光合速率之间的关系(R2=0.92).(2)叶片净光合速率随着有效辐射的变化符合非直角双曲线规律(R2=0.99).(3)B-B模型和非直角双曲线光合模型耦合后模拟值与观测值之间存在很好的正相关性(r=0.93),但耦合模型的模拟值还是较实测值偏大.因此,在干旱区还必须考虑水分限制因素对气孔开闭的控制作用,进一步构建适合干旱区生态系统特点的水-碳耦合循环机理模型.

    • 桃儿七光合生理特性的地理差异研究

      2008, 28(7).

      摘要 (1597) HTML (0) PDF 0.00 Byte (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中国由南向北5个种源地桃儿七(Sinopodophyllum hexandrum)的光合生理生态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北部宁夏六盘山地区植株的光饱和点(LSP)和光补偿点(LCP)最高,表观光量子效率(AQY)、瞬时光能利用效率(ILUE)和最大光合速率(Pmax)最低,光合能力最差;最南部云南纳帕海植株的LSP和LCP很低,但因其AQY和ILUE最高,故其Pmax最大,强光下的光合能力最高.(2)最南部云南纳帕海和最北部甘肃兴隆山个体的羧化效率(CE)最高,且CO2补偿点(CCP)较低,因此CO2利用率较高;而较南部四川刷经寺个体的CE最低,且CCP最高,故CO2利用效率最低.(3)各种源植株叶片的叶绿素总量及叶绿素a含量无显著差异,而不同地区个体的Chla/Chlb值差异显著,最北部甘肃兴隆山植株的Chla/Chlb值最大,而南部四川刷经寺的Chla/Chlb值最小.(4)各种源地植株的水分利用效率(WUE)和蒸腾速率(Tr)对光量子通量密度(PFD)与CO2浓度的响应过程也表现出显著的地理分异.总的来看,桃儿七是一种喜光但又较耐阴植物,但不同分布区桃儿七的光合生理生态特征已经出现了较显著的地理分化.

    • 不同品质类型小麦非叶光合器官光合荧光特性研究

      2008, 28(7).

      摘要 (1324) HTML (0) PDF 0.00 Byte (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强筋(郑麦9023)、中筋(新麦13)和弱筋(豫麦50)型小麦品种为试材,测定了它们非叶光合器官的叶绿素含量、荧光动力学参数、净光合速率及对籽粒的贡献率.结果显示,不同品质类型小麦非叶光合器官叶绿素含量表现为旗叶鞘>穗下节间>芒>穗部颖片,各非叶光合器官开花18d后叶绿素含量均表现为弱筋小麦>中筋小麦>强筋小麦;弱筋小麦的非叶光合器官在灌浆前期具有较高的Fv/Fm、ΦPSⅡ值,在灌浆后期其Fv/Fm和ΦPSⅡ值下降幅度显著小于强筋小麦并有较高的净光合速率;非叶光合器官对籽粒的相对贡献率依次为穗部>旗叶>节鞘,且对弱筋小麦籽粒的贡献率高于中筋和强筋小麦,其中节鞘和穗对弱筋小麦粒重的相对贡献率分别为15.7%和35.4%.研究表明,弱筋小麦豫麦50的非叶光合器官能维持较较强的光合能力,生产更多的光合产物,花后形成的光合产物对其粒重的增加起重要作用.

    • 外源Glu和GABA对梭梭种子萌发及呼吸速率的影响

      2008, 28(7).

      摘要 (1702) HTML (0) PDF 0.00 Byte (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不同浓度外源谷氨酸(Glu)和γ-氨基丁酸(GABA)以及不同比例Glu/GABA处理梭梭种子,研究它们对梭梭种子萌发率、胚根长度和呼吸速率的影响.结果显示:(1)不同浓度的外源Glu均能显著提高梭梭种子的萌发率,促进胚根的伸长并增强其呼吸速率;(2)外源GABA在低浓度(0.1~5mmol·L-1)时能降低种子萌发率,促进胚根伸长,而高浓度(10mmol·L-1)的效应则相反;不同浓度GABA均抑制种子呼吸速率,且低浓度时抑制效果更明显;(3)不同比例Glu/GABA均能降低种子萌发率,抑制胚根伸长,增强呼吸速率.研究发现,梭梭种子的萌发和呼吸受到外源谷氨酸的促进,却受到外源γ-氨基丁酸的抑制.

    • 不同施肥条件下夏玉米光谱特征与叶绿素含量和LAI的相关性

      2008, 28(7).

      摘要 (1795) HTML (0) PDF 0.00 Byte (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不同施肥方式下研究了长期试验地夏玉米在4个典型生育期的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叶面积指数(LAI)和冠层光谱特征,系统分析了单波段以及由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组成的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NDVI)与叶片叶绿素含量和LAI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同一个生育期,NK、PK处理和CK的光谱曲线特征相似,NPK、NP、OM、1/2OM1/2NPK处理的光谱特征曲线相似.除460nm外,其它单波段反射率与叶绿素含量和LAI都显著相关,尤其在510~1100nm波段相关性最为密切;不同波段组合的NDVI与这2个指标也显著相关,且相关系数大于单波段.从拔节期到乳熟期,绝大部分NDVI都可以有效地拟合叶绿素含量和LAI的变化,选用NDVI(560,950)和NDVI(660,760)建立拟合模型(R2>0.60),并以NDVI(560,950)拟合效果最佳(R2>0.80).可见,不同施肥方式条件下长期试验地夏玉米冠层光谱特征与叶绿素含量、LAI都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可以为夏玉米肥料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 南方红豆杉丛枝菌根(AM)的研究

      2008, 28(7).

      摘要 (1870) HTML (0) PDF 0.00 Byte (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了南方红豆杉根部丛枝菌根真菌(AMF)侵染情况、菌根形态结构以及根际土中AMF孢子的种类与数量.结果显示:南方红豆杉可与AMF形成典型的丛枝-泡囊型菌根,侵染率在71.2%~94.4%,但是历山、蟒河自然保护区的侵染强度优于人工栽培区;在南方红豆杉根际土中共分离鉴定出5种AMF,无梗囊霉属1种、球囊霉属4种,分别是:光壁无梗囊霉、地表球囊霉、地球囊霉、缩球囊霉、明球囊霉,其中光壁无梗囊霉为优势种;南方红豆杉的根由表皮、外皮层、内皮层、中柱组成,AMF只侵染表皮层、内皮层,不能侵染中柱.这为将来利用AMF接种技术进行南方红豆杉的繁殖、移植栽培以及紫杉醇的积累等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 新疆棘豆属植物新资料

      2008, 28(7).

      摘要 (1628) HTML (0) PDF 0.00 Byte (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野外采集的新疆棘豆属植物以及标本进行鉴定分析,结果表明:马尔洋黑毛棘豆是新变种,白花米尔克棘豆、白花冷棘豆、白花二裂棘豆、白花庞氏棘豆和白花小叶棘豆是5个新变型.短梗棘豆、长翼棘豆、鸟状棘豆和长苞黄花棘豆是新疆地理分布新记录.并对新变种马尔洋黑毛棘豆和长翼棘豆的果期特征进行了描述.

    • 新疆早春短命植物适应荒漠环境的机理研究进展

      2008, 28(7).

      摘要 (1571) HTML (0) PDF 0.00 Byte (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短命植物是生活于极端干旱自然环境,利用冬春雨雪水在春末夏初迅速完成生活周期,并以种子形式渡过不良环境的特殊生态类型,它们具有生长发育快、光合效率高、繁殖率和结实性极强的特点.本文从短命植物种子萌发机制、形态结构适应性、高光效结构特征、结实特性、生活周期的可塑适应性等方面,对新疆早春短命植物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阐释短命植物适应荒漠环境的特殊机制.

    • 小麦春化发育的分子调控机理研究进展

      2008, 28(7).

      摘要 (1744) HTML (0) PDF 0.00 Byte (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春化发育特性是小麦品种的重要性状,直接影响着小麦品种的种植范围和利用效率.本文就小麦春化相关基因的发现,以及对春化相关基因VRN1、VRN2和VRN3的克隆、表达特性以及春化发育分子调控机理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 蛋白质可逆磷酸化调节植物细胞离子跨膜运动研究进展

      2008, 28(7).

      摘要 (1836) HTML (0) PDF 0.00 Byte (9) 评论 (0) 收藏

      摘要:蛋白激酶和蛋白磷酸酶催化的可逆磷酸化是植物细胞中多种信号转导途径中重要的组成因子.本文对蛋白质可逆磷酸化通过调节多种离子跨膜运动而参与植物细胞激发子信号途径、毒性物质诱导的钙离子内流、盐胁迫适应、气孔运动以及蛋白质可逆磷酸化参与胞外与胞内之间Ca2 状况信息传递,调节花粉管顶端Ca2 离子通道活性进行综述,以揭示蛋白质可逆磷酸化在植物细胞离子跨膜运动中的调控作用,为蛋白质可逆磷酸化调节植物生长发育、响应逆境胁迫等机理的研究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