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43(8):1261-1267. DOI: 10.7606/j.issn.1000-4025.2023.02.0220
摘要:配子体自交不亲和是导致柑橘无籽的重要原因,其自交不亲和是由高度多态性S位点基因控制。S-蛋白同源基因(S-protein homologous gene,SPH)属于S位点基因,然而SPH基因在柑橘自交不亲和反应中的作用尚未报道。本研究以‘无籽沙糖橘’和‘沙糖橘’花器官为试材,克隆到一个SPH基因,其CDS长度为417 bp,编码138个氨基酸,命名CrSPH。CrSPH基因在‘沙糖橘’和‘无籽沙糖橘’CDS区存在3个碱基的替换,引起2个氨基酸突变。Southern杂交实验表明CrSPH基因在‘沙糖橘’和‘无籽沙糖橘’基因组中均以单拷贝形式存在。qPCR实验表明,CrSPH基因在‘沙糖橘’花器官不同部位表达差异显著,在子房表达量最大,在花瓣、花丝等组织中表达量均较低;在高表达的子房中,‘沙糖橘’表达量是‘无籽沙糖橘’的16倍,表明CrSPH基因在‘沙糖橘’中具有高度的组织表达特异性。CrSPH基因在异交(‘无籽沙糖橘’ב沙糖橘’)授粉后0 d开始表达,第2-4 d表达量呈上升趋势,第6 d检测到最高表达量,其表达量是最低表达量(第1d)的12.4倍;自交(‘无籽沙糖橘’ב无籽沙糖橘’)授粉后表达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但表达量均低于异交授粉后的表达量。原核表达实验成功地诱导出CrSPH异源蛋白,离体花粉萌发实验表明随着异源‘无籽沙糖橘’CrSPH蛋白浓度的增加,‘无籽沙糖橘’萌发率受到显著的抑制。
2023, 43(8):1268-1275. DOI: 10.7606/j.issn.1000-4025.2023.01.0066
摘要:为了解糜子黑色种皮与黄色种皮的遗传规律以及其形成机理,利用黄色种皮品种‘黄粒糜I’和黑色种皮品种‘2016106I’构建杂种F1、F2代,分析种皮颜色的遗传规律,利用F3代籽粒进行转录组测序,挖掘影响糜子籽粒颜色的关键基因,结果表明:(1)通过对杂交组合黄粒糜Ⅰ×2016106I杂交组合的F1代和F2代群体籽粒的种皮颜色遗传分析,结果表明,黑色对黄色为显性,由单基因控制。(2)根据GO和KEGG富集分析结果,共筛选出13个与类黄酮合成途径相关的差异基因,仅有C2845_PM02G08740、C2845_PM04G29280和C2845_PM09G22680为上调表达基因,其余10个均为下调表达基因,这些基因编码肉桂醇脱氢酶和肉桂酰CoA还原酶等多种酶,与种皮颜色的形成密切相关,但与糜子种皮颜色形成相关的主效基因需要进一步研究才可确定。本研究为明确糜子种皮颜色形成的机理和糜子新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基础。
2023, 43(8):1276-1285. DOI: 10.7606/j.issn.1000-4025.20230038
摘要:【目的】植物倍性鉴定是分类、倍性育种等生物学问题研究的基础,对于复杂倍性物种的倍性鉴定一直是研究人员关注的焦点,特别是对于具有染色体数目多、形态较小、细胞质较浓、属内物种染色体倍性复杂等特点的植物的倍性鉴定成为难点,探索出快速有效的倍性鉴定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研究以猕猴桃属内不同植物的幼嫩叶片为材料,利用2种方法:流式细胞术和全基因组SNP(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位点杂合子等位基因深度比率(heterozygous allele depth ratio)分布鉴定倍性。对取样叶片的生长状态、防止细胞核黏连的PVP(聚乙烯吡咯烷酮)浓度、滤网目数及过滤次数、不同倍性样本全基因组SNP分型的参数调整等影响倍性鉴定的因素进行探索。【结果】流式细胞术检测中取未展开的幼嫩叶片获得完整细胞核的数目最多;5%的PVP对减少细胞核之间的黏连最适宜、2%效果不佳、7%无明显变化;500目滤网过滤3次效果最好,200目和300目过滤后杂质较多。SNP的分型主要与模拟基因组的组装质量和过滤识别SNP的参数设置有关。【结论】流式细胞术鉴定倍性的关键技术是使用未展开的幼嫩叶片以保证足够数量的完整细胞核及减少细胞核之间的黏连。同一植物材料的染色体倍性在60CO-γ辐照处理前后未发生改变。全基因组SNP位点杂合子频率分布图判断的倍性与流式细胞术鉴定结果一致。
2023, 43(8):1286-1294. DOI: 10.7606/j.issn.1000-4025.20221022
摘要:为探究苯丙烷代谢在宁夏枸杞适应盐胁迫中的作用机制。本研究以不同浓度NaCl(0,100,200,300 mmol/L NaCl)处理的宁夏枸杞为研究对象,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和qRT-PCR检测分析盐胁迫下宁夏枸杞苯丙烷代谢相关基因差异表达规律,同时对关键酶的活性及相关物质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宁夏枸杞在不同浓度NaCl处理下共有58个苯丙烷代谢相关基因差异表达,且随着盐胁迫程度的增加大部分基因表达呈上调或不变;(2)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宁夏枸杞叶片抗氧化酶SOD、POD、CAT的活性均下降,而酚类物质、类黄酮和木质素的含量在100 mmol/L NaCl处理下显著积累。结果表明宁夏枸杞可能通过调控苯丙烷代谢相关基因上调表达,增加酚类物质、类黄酮和木质素的合成,通过清除过多ROS和提升细胞壁强度以适应盐胁迫。宁夏枸杞可耐受的NaCl浓度在100至200 mmol/L之间。本研究结果为宁夏枸杞栽培生产及今后进一步解析宁夏枸杞的耐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2023, 43(8):1295-1303. DOI: 10.7606/j.issn.1000-4025.20220740
摘要:本研究以西洋参不定根为材料,使用质量分数为10%的PEG-6000进行模拟干旱胁迫预处理,添加不同浓度(0、10、40和80 μmol·L-1)的外源水杨酸(SA)分别处理2、4、6、8 d,检测西洋参不定根中抗氧化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含量,药用成分总黄酮、总皂苷、单体皂苷Rb1和Re的积累量,及两个bHLH转录因子和人参皂苷生物合成途径中6个关键酶基因的表达量,探究外源SA响应西洋参模拟干旱胁迫的调节机制。结果显示:(1)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均在80 μmol·L-1的SA处理4天时出现峰值。游离脯氨酸的含量在80 μmol·L-1的SA处理4天时达到峰值,丙二醛(MDA)的含量在40 μmol·L-1的SA处理到6天时达到峰值。(2)总黄酮的含量在80 μmol·L-1的SA处理6天时达到最大值,总皂苷和单体皂苷Re含量在40 μmol·L-1的SA处理8天时达到最大值,单体皂苷Rb1含量在40 μmol·L-1的SA处理到第6天时达到最大值。(3)HMGR和DS基因表达量在40 μmol·L-1的SA处理第2天时提高了3倍以上,Pq-CYP6H、Pq-D12H、Pq-3-O-UGT1和Pq-bHLH25基因表达量在SA处理后提高了1倍以上。研究表明,适宜浓度的外源SA可以改善西洋参不定根在干旱胁迫环境下的生长状态指标,提高有效成分含量和相关基因的表达量。
2023, 43(8):1304-1313. DOI: 10.7606/j.issn.1000-4025.20220796
摘要:花青素和木质素含量是影响香椿(Toona sinensis)芽品质的重要指标。本研究以红和绿香椿芽为材料,对其4 ℃低温黑暗贮藏过程进行外观形态和组织细胞学观察,并对其叶片和叶柄组织花青素和木质素含量及其相关合成基因表达水平进行分析,旨在为香椿芽品质调控及采后贮藏保鲜措施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红香椿芽低温黑暗条件下贮藏3 d后色泽保持较好,而绿香椿芽贮藏1 d后开始出现黑色斑点,且黑色斑点的数量随贮藏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加;(2)红香椿芽叶脉和叶柄木质部细胞比相应绿香椿芽木质部细胞小且细胞数量少;红、绿香椿芽贮藏过程中次生细胞壁均逐渐增厚,且绿香椿芽叶脉和叶柄细胞染色程度较深;红香椿叶脉和叶柄的木质部细胞在贮藏过程中逐渐增大,而绿香椿芽叶脉和叶柄木质部细胞先增大后变小;(3)在低温贮藏过程中,红、绿香椿芽花青素含量均降低,木质素含量均升高,红香椿芽花青素含量始终高于绿香椿芽,而其木质素含量始终低于绿香椿芽,且红香椿芽升降幅度较小;(4)在采后低温贮藏过程中,香椿芽叶片和叶柄中花青素和木质素合成基因的表达水平与花青素和木质素含量的变化趋势一致,其中香椿苯丙氨酸解氨酶基因(TsPAL)和肉桂酸-4-羟化酶基因(TsC4H)的表达水平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且整体呈下降趋势。研究发现,红、绿香椿芽贮藏过程中均发生了木质化和蒸腾失水,花青素含量降低,木质素含量升高,但绿香椿芽的木质化程度更高,水分流失严重,花青素含量和木质素含量的升降幅度更大;香椿芽花青素和木质素含量的差异与其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具有相关性。综合香椿芽色泽、外观、花青素和木质素含量的表现来看,红香椿芽比绿香椿芽贮藏时间更长,更易贮藏保鲜。
2023, 43(8):1314-1322. DOI: 10.7606/j.issn.1000-4025.20220938
摘要:核黄素参与了生物体内许多生化过程,但其对植物非生物胁迫响应的影响仍知之甚少。为探究核黄素在水稻中非生物胁迫响应中的作用,以粳稻Kitaake和籼稻T98B为实验材料,考察了核黄素对2种材料的盐、高温、渗透、碱和氧化等胁迫响应的影响,重点测定了盐和高温胁迫下水稻体内核黄素合成基因的表达和相关生理指标。结果发现:(1)施加外源核黄素有效提高了水稻的盐和高温胁迫耐受性,降低了渗透胁迫耐受性,而其氧化和碱胁迫耐受性不受影响。(2)逆境胁迫均不同程度地促进了核黄素在水稻中的积累,尤其盐和高温胁迫促进效果最明显。(3)盐和高温胁迫均诱导了核黄素合成酶基因的表达,促进了核黄素的生物合成,改善了水稻的胁迫耐受性。这些研究结果表明,非生物逆境能促进核黄素在水稻体内的合成和积累,核黄素也能提高水稻盐和高温胁迫的耐受性,而降低其渗透胁迫耐受性。
2023, 43(8):1323-1331. DOI: 10.7606/j.issn.1000-4025.20220639
摘要:为了探明干旱胁迫下沼液对玉米抗旱生理特性的影响及其机制,以玉米中等抗旱品种‘先玉335’和较强抗旱品种‘中单2号’为材料,研究了50%沼液根部浇灌处理对10% 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下玉米幼苗生长的缓解效应及光合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对照相比,‘先玉335’和‘中单2号’在干旱胁迫下玉米幼苗生长受到明显抑制,其中幼苗的苗高、茎粗、叶面积、根长等各种生长指标明显降低,‘先玉335’的分别下降23.8%、10.3%、19.2%、29.5%,‘中单2号’的分别下降16.2%、5%、17.7%、21.7%;‘先玉335’和‘中单2号’根系活力分别增加58.2%和71.9%,根冠比分别增加36%和26.3%;‘先玉335’和‘中单2号’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分别增加21%和38.61%,脯氨酸含量分别增加32.3%和17.6%;‘先玉335’和‘中单2号’叶片MAD含量分别提高78.4%和57.6%;‘先玉335’的SOD、POD和CAT酶活性分别提高了34.3%、26.9%、39%,‘中单2号’的分别提高了62.7%、78.2%、38.2%;‘先玉335’和‘中单2号’的叶片叶绿素SPAD值分别下降10.6%和5.8%,‘先玉335’叶片光合参数Pn、Tr、Gs、WUE分别下降26.4%、17.0%、16.2%和10.3%,‘中单2号’的Pn、Tr、Gs分别下降16.9%、23.6%和23.1%,而WUE增加18.7%。(2)50%沼液根施均能有效缓解干旱胁迫对两种不同抗旱性玉米幼苗的生长抑制,与PEG处理相比,两种玉米的幼苗苗高、茎粗、叶面积、根长明显增加,‘先玉335’的苗高、茎粗、叶面积、根长分别增加38.7%、28.6%、30.6%和24.7%,‘中单2号’的分别增加36.8%、43.6%、28.2%和33.2%;‘先玉335’和‘中单2号’的叶片干鲜比分别增加50%和25%;根系活力分别增大47.7%和66%,须数分别增加13.3%和18.0%,根冠比分别下降33.3%和30.2%;‘先玉335’叶片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分别增加7.37%、11.57%,而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不大,‘中单2号’叶片可溶性糖、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增加28.2%、17.15%、14.6%;‘先玉335’和‘中单2号’幼苗叶片MAD含量分别下降36.06%和44.6%;‘先玉335’ 和‘中单2号’的SOD、POD、CAT酶活性进一步增加,‘先玉335’三种抗氧化酶活性分别增加了19.3%、20.7%、42.3%,而‘中单2号’的SOD、POD分别提高26.5%、73.6%,但CAT酶活性减小;‘先玉335’和‘中单2号’叶片叶绿素含量SPAD值分别增加10.4%和5.8%;‘先玉335’的光合参数Pn、Tr、WUE分别增加47.4%、35.3%、9%;‘中单2号’的Pn、Tr、WUE分别增加42.9%、4.7%、36.3%。研究发现,沼液根施处理可以有效改善干旱胁迫下‘先玉335’和‘中单2号’幼苗光合能力,显著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的含量,降低膜脂过氧化程度,从而达到缓解干旱胁迫的作用,且对‘中单2号’的缓解效果较显著。
2023, 43(8):1332-1343. DOI: 10.7606/j.issn.1000-4025.20220697
摘要:为探究蚯蚓堆肥与生物炭对西瓜-白三叶草生境系统的作用机制,采用温室栽培试验,设置空白对照(西瓜植株)、生物炭、覆盖三叶草、蚯蚓堆肥、覆盖三叶草+蚯蚓堆肥、生物炭+蚯蚓堆肥、覆盖三叶草+生物炭和覆盖三叶草+生物炭+蚯蚓堆肥8个处理,比较分析蚯蚓堆肥与生物炭对西瓜-白三叶草复合系统的土壤养分、微生物群落结构与主栽作物西瓜代谢组学特征。结果表明:(1)复合处理下,土壤容重降低,肥力提高,西瓜植株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能力增强,覆盖三叶草+生物炭+蚯蚓堆肥处理(WBV)处理综合表现最优;(2)WBV处理中微生物菌群丰富度下降,Shannon指数、Chao 1指数排序为BV>WB>CK>WV>WBV处理,与对照相比,WBV处理土壤中微生物菌群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细菌以及被孢霉门(Mortierellomycota)真菌的相对丰度明显提升,而绿弯菌门、酸杆菌门和芽单胞菌门的相对丰度下降;(3)WBV处理西瓜果肉中检测到亚麻酸(alpha-linolenic acid)、裂解型磷脂酰胆碱(17:0)(LysoPC(17:0))、磷酰肌醇酸(18:1(11Z)/0:0)(CPA(18:1(11Z)/0:0))等脂质化合物,以及丙氨酸、天冬氨酸与谷氨酸等氨基酸。研究发现,覆盖三叶草+生物炭+蚯蚓堆肥复合系统可显著提高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等土壤营养含量,促进西瓜对氮、磷元素的吸收,改善土壤微生物环境,改变西瓜植株脂质、有机酸及氨基酸的代谢水平,提升西瓜植株生物膜受保护能力和细胞渗透调节能力,增强其抗逆能力。
2023, 43(8):1344-1351. DOI: 10.7606/j.issn.1000-4025.2023.8.1
摘要:以‘台湾6号’红心火龙果扦插苗为材料,在150 mg/L的外源脱落酸(ABA)预处理后,进行10d的低温胁迫(8℃/0℃,12 h/12 h),测定火龙果苗活性氧(ROS)含量、抗氧化酶活性、相对电导率(REC)、丙二醛(MDA)含量及抗坏血酸-谷胱甘肽(AsA-GSH)循环相关指标,探讨外源ABA对火龙果苗ROS代谢的调控作用,从ROS代谢的角度阐明ABA提高火龙果耐寒性的机理。结果表明:(1)低温胁迫10 d后火龙果苗受到寒害,出现水渍状斑点及萎焉黄化,寒害指数达0.52;150 mg/L的ABA预处理可以减轻火龙果苗的寒害症状,寒害指数降低至0.20。(2)低温胁迫打破了火龙果苗ROS代谢平衡,O2-产生速率和H2O2显著增加,膜脂过氧化加剧,MDA含量及REC显著升高;外源ABA预处理可以显著降低H2O2含量,改善膜脂过氧化,MDA含量和REC显著下降。(3)火龙果苗SOD、POD、CAT活性在低温胁迫下显著增强,而外源ABA预处理使SOD、POD、CAT活性进一步增强。(4)低温诱导了火龙果苗体内APX、DHAR、GR及MDHAR活性显著增加,AsA、GSH、DHA、GSSG含量也显著提升,但AsA /DHA比值和GSH/GSSG比值下降,ROS清除系统受到破坏;外源ABA预处理可显著提高低温条件下APX、GR及MDHAR活性,增加抗氧化剂AsA、GSH含量,提高AsA/DHA、GSH/GSSG比值,从而增强火龙果苗清除ROS的能力。综上所述,外源ABA通过增加火龙果苗抗氧化酶活性和AsA-GSH循环的代谢活性,增强了ROS的清除能力,维持了ROS代谢平衡,从而减轻膜脂过氧化程度和电解质外渗,有效缓解了火龙果苗受到的寒害。
2023, 43(8):1352-1358. DOI: 10.7606/j.issn.1000-4025.2023.8.1352
摘要:以表现黄化症状的4年生‘阳光玫瑰’成龄树为试材,分析比较黄化植株与正常植株的茎叶生长量、叶绿素含量、光合特性、叶绿素荧光参数、叶片解剖结构以及果实品质和产量的变化特征,探究叶片黄化后对葡萄生长量、光合指标、叶绿素荧光特性以及果实品质的影响,为葡萄开展黄化矫正栽培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1)与正常植株相比,黄化植株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叶片大小、叶片重量、新梢长度、枝条粗度均显著降低;(2)与正常植株相比,黄化植株叶片的光合气体交换参数中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显著下降,而胞间CO2浓度(Ci)显著上升;(3)黄化植株叶片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初始荧光(Fo)、光下最小荧光产量(Fo’)、最大荧光产量(Fm)、相对电子传递速率(ETR)、实际光合量子产量Y(Ⅱ)均比正常植株显著降低;(4)黄化植株叶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和栅海比比正常植株显著升高,上表皮厚度和海绵组织厚度比正常植株显著降低;(5)黄化植株果实产量、穗重、果实大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以及单粒重量均比正常植株显著降低。研究发现,当‘阳光玫瑰’葡萄植株叶片发生黄化后,其叶片叶绿素含量下降,叶片光合作用受到抑制,植株干物质的合成受阻,进而导致植株生长发育和果实品质、产量的形成受到严重影响。
2023, 43(8):1359-1368. DOI: 10.7606/j.issn.1000-4025.20220935
摘要:为揭示氯盐胁迫下氮素对西瓜根系的调节机制,以西瓜为供试作物,采用土培实验,研究不同施氮量(0、0.1、0.15、0.2、0.25 g/kg)对氯盐胁迫下西瓜根系的构型、生物量、有机渗透调节物质、根系活力、丙二醛的影响,并应用主成分分析对根系生长情况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根系分枝数、根系活力、总根体积、根尖数可作为氯盐胁迫下氮素对根系生长影响的综合评价指标,氮水平对氯盐胁迫的缓解效果表现为N15>N20>N10>N25。与不施氮处理相比,施氮0.15 g/kg时西瓜根系生物量和干物质累积量分别增加58.83%和20.83%,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分别增加98.33%和70.37%,根系活力提高29.44%,丙二醛含量降低40.30%,总根长、总根表面积、根尖数、分枝数分别增加103.42%、46.41%、64.44%、87.80%,总根体积和总根系直径减少23.05%和40.15%。经曲线拟合得出氯盐胁迫下施氮量为0.15~0.19 g/kg时,西瓜具有较理想的根系构型和较高的根系活力。可见,氯盐胁迫下,适量施氮有助于西瓜建立良好的根系构型,提高根系渗透物质含量,降低细胞渗透势,减少根系丙二醛含量,维持较强的根系活力,增加根系生物量和干物质,缓解高浓度氯盐对西瓜生长的抑制作用。
2023, 43(8):1369-1377. DOI: 10.7606/j.issn.1000-4025.20230136
摘要:体细胞胚胎发生及植株再生体系可为种苗繁育提供有效的技术手段,并为遗传转化体系奠定基础。为建立盐肤木(Rhus chinensis Mill.)体细胞胚胎发生及植株再生体系,本研究以盐肤木幼胚为外植体,从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基本培养基类型和蔗糖浓度等方面探索初代愈伤组织诱导、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和增殖、以及体细胞胚胎诱导的最佳条件。实验结果显示,最佳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为MS+6-BA 0.2 mg/L+2,4-D 1.0 mg/L,诱导率为84.57%,诱导出的初代愈伤组织白色或淡黄色,质地疏松,表面光滑,为非胚性愈伤。初代愈伤组织转移到1/2MS+6-BA 2 mg/L+NAA 0.5 mg/L培养基上培养一个月后,长出淡黄色质地紧密的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高达100%,在此培养基上胚性愈伤组织增殖倍数为854.73%。所获得的胚性愈伤组织转接到MS+6-BA 0.2 mg/L+NAA 0.5 mg/L+蔗糖4%的培养基上培养一个月后可诱导体细胞胚胎发生,诱导率可达32.67%。诱导得到的体细胞胚胎经历球形胚、心形胚、鱼雷胚、子叶胚进一步分化发育成苗。无菌苗炼苗后栽种到泥炭土:蛭石:珍珠岩为2:1:1的生长基质上,能100%稳定成活。本研究建立了盐肤木体细胞胚胎发生及植株再生体系,所获得的再生苗成活率高。
2023, 43(8):1378-1395. DOI: 10.7606/j.issn.1000-4025.20220727
摘要:摘 要:通过对146份贵州猕猴桃种质资源表型遗传多样性的研究,为贵州猕猴桃品种选育打下基础。对146份不同区域猕猴桃种质资源48个质量性状进行描述、赋值,并结合单果重等9个数量性状,使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等进行综合评价。57个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均存在丰富的多样性和变异性;146份资源的Shannon’s遗传多样性指数为1.28,从各区域遗传多样性指数可以看出,演化进程上从遗传多样性指数高的地区向低的地区进行演化;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前1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75.076%,其中前6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51.911%,为提高品种选育和评价的工作效率,可将猕猴桃种质资源的描述指标简化为新梢被毛、果实被毛等18个性状;聚类结果显示,贵州猕猴桃种质的欧氏距离为1.00-25.00之间,在D=19.25处,146份野生猕猴桃分为6个类群。本文有效揭示了贵州省猕猴桃种质资源丰富的多样性和亲缘关系,明确野生猕猴桃各种群间性状区分特征和部分优良资源性状的地理分布,对贵州猕猴桃种质资源的种质鉴定、保护利用和品种选育有重要意义。
2023, 43(8):1396-1404. DOI: 10.7606/j.issn.1000-4025.20220830
摘要:通过构建蒜头果核心种质,对天然分布的蒜头果资源进行评价和利用,明确资源收集保护的优先对象,并为建立高含油率和高神经酸含量蒜头果育种群体提供备选材料。将97份蒜头果种质按地理区域分组,通过检测叶片、果实、种仁及其内含物等21个性状,在系统聚类和优先取样法的基础上,根据遗传多样性法、比例法和对数法3种方法,设定10%、20%和30%3种取样比例,共产生7种取样策略。采用极差符合率(CR)、平均多样性指数(MI)、最大值变化率(CRMAX)、最小值变化率(CRMIN)、变异系数变化率(VR)、均值差异百分率(MD)、方差差异百分率(VD)和平均值变化率(CRMEA)等8个参数评价7种策略构建的核心种质,从中选出参数最优的核心种质。通过比较核心种质与原种质的表型多样性指数、符合率、主成分和基于主成分的样品分布图,验证所构建核心种质的代表性。在类平均法聚类的基础上,“优先取样法+遗传多样性法+30%取样比例”形成的核心种质参数最优,前述8个评价参数分别为:98.22%、1.96、99.16%、100.82%、123.14%、0.00、14.29%和100.70%,核心种质包含28个样本,最终取样比例为28.87%。核心种质与原种质在21个性状上的多样性指数经t检验,差异均不显著。核心种质与原种质在21个性状上的均值、极大值、极小值和多样性指数的平均符合率为:97.31%、99.16%、99.18%和95.41%。原种质和核心种质6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分别为:86.64%和87.78%,两者基于主成分的样品分布图具有相似的分布结构。构建的蒜头果核心种质具备代表性、有效性等特征,可作为蒜头果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和建立育种群体等的依据。
2023, 43(8):1405-1414. DOI: 10.7606/j.issn.1000-4025.20220920
摘要:以内蒙古地区36种欧李优系资源果实为试验材料,比较分析了果实酚类物质含量与抗氧化活性的特征差异、资源变化特点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并分别以酚类物质含量及抗氧化活性指标为参数对欧李资源进行了聚类分析及评价。结果表明:⑴不同资源类型欧李果实的总酚、总黄酮、原花青素含量和抗氧化活性均表现出明显的差异。⑵不同果肉颜色和不同酸度的欧李果实酚类物质含量均表现不同,红色和桔黄果肉的果实以上3种酚类物质含量整体上均高于浅红果肉的果实;酸度<1.60%时,果实3种酚类物质含量均明显高于酸度为1.60%-1.70%及>1.70%的果实。⑶分别以3种酚类物质含量及4项抗氧化活性指标为参数,利用SPPS26.0软件对欧李资源进行聚类,将欧李资源分别划分为高酚、中酚及低酚3种类型及高、中、低3种抗氧化活性类型,高、中、低抗氧化活性类型主要由相应的高酚、中酚及低酚的欧李资源组成;同时相关分析表明,3种酚类物质与总还原力、?OH清除率、DPPH?清除率多表现出极显著正相关(P<0.01)。研究发现,总酚、总黄酮及原花青素是构成欧李果实抗氧化活性的重要组成部分,3种酚类物质含量水平体现了果实抗氧化活性的强弱;经聚类分析筛选出高酚及高抗氧化活性欧李优系资源各6种,为进一步研究与应用提供基础材料。
2023, 43(8):1415-1426. DOI: 10.7606/j.issn.1000-4025.2023.8.1415
摘要:以采自我国多地并同质园栽培于吉首大学种质资源圃的21种淫羊藿为研究材料,通过观测这些物种的花梗长、花直径、内萼片长宽、蜜距长、雌雄蕊长、花药长、花柱长、胚珠数、花粉大小及花粉量等16个花部特征数量性状和花序类型、有无蜜距、花瓣颜色、内萼片颜色、内萼片与花瓣相对长度及花粉颜色6个质量性状,并对其分类学意义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21种淫羊藿内轮萼片花瓣状,4枚花瓣除无距淫羊藿外均特化成蜜距,但花部形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尤其体现于花直径、内萼片长宽、蜜距长、雌蕊长、胚珠数、花粉量、花粉直径等特征。(2)主成分分析显示花直径、内萼片长、花药长、胚珠数和花粉直径等性状信息负荷量较大,在本属分类中起主要作用。(3)根据花部特征聚类分析,物种间区分良好,21物种可分为四支:第一支花小,花瓣短于内轮萼片,囊状距或兜状距;第二支花较大,花瓣远长于内轮萼片,长距状;第三支花小,花瓣没有特化形成蜜距;第四支花较小,花丝伸长明显,可达10 mm,花蜜距呈钻状。(4)依据所观察到的花部形态特征编写了淫羊藿属21种植物花部特征分种检索表。研究认为,基于同质园栽培下的淫羊藿属物种的花部特征具有分类学意义,可以为该属分类提供一定依据。
2023, 43(8):1427-1431. DOI: 10.7606/j.issn.1000-4025.2023.8.1427
摘要:基于对国内外大量文献研究以及对国内外多个标本馆的植物标本的广泛检视,同时针对两个物种开展了分子系统发生分析。根据形态学与分子系统学证据,本文报道了发现于新疆阿勒泰地区的2种中国新分布记录被子植物,分别为蒙古水毛茛 [Ranunculus mongolicus (Krylov) Serg.]和山地柳叶菜(Epilobium montanum L.)。凭证标本保存于北京林业大学标本馆(BJFC)、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标本馆(PE)和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标本馆(KUN)。
2023, 43(8):1432-1436. DOI: 10.7606/j.issn.1000-4025.2023.8.1432
摘要:报道了产自中国云南杜英科杜英属一新记录种,硕叶杜英(Elaeocarpus grandifolius Kurz),并对硕叶杜英叶绿体基因组进行了测序和系统发育分析。该种与近缘种毛果杜英(Elaeocarpus rugosus)的区别:叶基部渐狭或下延,花瓣外部被锈色短柔毛,核果被锈色短柔毛。该种与水石榕(Elaeocarpus hainanensis)的区别:叶片长圆形或卵圆形,核果椭球形。
2023, 43(8):1437-1440. DOI: 10.7606/j.issn.1000-4025.20220735
摘要:报道了在宁夏六盘山和贺兰山发现的三个地衣型真菌中国新记录种,分别是亚洲黄烛衣(Candelaria asiatica),黄厚膜衣(Placolecis loekoesiana)和粉橙衣(Caloplaca lenae)。对三个种的形态解剖特征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并提供了形态结构照片。凭证标本保存在宁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植物标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