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可真 , 袁学松 , 杨忠仁 , 黄修梅 , 郝丽珍 , 张凤兰
2024, 44(2):173-181. DOI: 10.7606/j.issn.1000-4025.20221030 CSTR:
摘要:为探讨肉桂酸和邻苯二甲酸对沙芥属植物光合特性的影响,以沙芥和斧翅沙芥幼苗为试验材料,研究 0、0.01、0.1、1和10 mmol·L-1肉桂酸和邻苯二甲酸处理下其生长、叶绿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和气体交换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1)肉桂酸、邻苯二甲酸对沙芥幼苗生长均表现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而对斧翅沙芥生长则表现为抑制作用,肉桂酸、邻苯二甲酸浓度为10 mmol·L-1时对沙芥属植物的生长抑制作用最显著。(2)不同浓度肉桂酸和邻苯二甲酸处理后沙芥与斧翅沙芥的叶绿素a(Chl a)、叶绿素b(Chl b)、叶绿素总量(Chl.a+b)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3)沙芥和斧翅沙芥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在肉桂酸和邻苯二甲酸浓度为10 mmol·L-1显著低于对照,胞间 CO2浓度(Ci)无显著变化,其光合速率降低的主要原因是由非气孔因素所致。(4)沙芥和斧翅沙芥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实际光化学效率(ФPSII)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P)均在肉桂酸和邻苯二甲酸浓度为10 mmol·L-1显著低于对照,而非光化学荧光猝灭系数( NPQ ) 则显著高于对照。研究表明,高浓度邻苯二甲酸和肉桂酸抑制沙芥和斧翅沙芥幼苗的光合作用,降低其光合速率,导致沙芥和斧翅沙芥叶片的PSII反应中心活性和开放程度受损,进而影响沙芥和斧翅沙芥的生长。另外肉桂酸和邻苯二甲酸对沙芥属植物光合特性的影响表现出差异,这可能是由于植物类型和胁迫类型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
2024, 44(2):182-193. DOI: 10.7606/j.issn.1000-4025.20221066 CSTR:
摘要:【目的】了解不同盐分配比和不同浓度梯度复合盐碱胁迫对‘赤霞珠’葡萄(Vitis vinfera ‘Cabernet Sauvignon’)幼苗生长和抗逆生理指标的影响,确认其耐盐碱性范围及其耐盐碱能力。【方法】 以1年生‘赤霞珠’自根苗为试材,用NaCl、Na2SO4、NaHCO3、Na2CO3按不同比例混合配置中性盐、弱碱性盐、强碱性盐3组复合盐溶液,每组各设置50、100、150 mmol/L3个浓度梯度,以不做处理的溶液作为对照,于幼苗生长期间进行定期浇灌处理,通过室内盆栽试验来模拟不同类型、不同程度盐碱胁迫,在处理后不同时期测定幼苗生长形态、生理及光合指标。【结果】(1)茎粗和叶面积随盐胁迫浓度增大,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 而‘赤霞珠’幼苗的株高基本呈现下降趋势。其中,中性、弱碱性、强碱性盐胁迫组间相比,‘赤霞珠’幼苗株高在强碱性盐胁迫组150 mmol/L处理10 d、150 mmol/L处理40 d都较同期中性、弱碱性组相应浓度显著降低;(2)随着盐浓度的增大,SOD活性及MDA含量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而‘赤霞珠’幼苗叶片的POD活性呈现缓慢增加的趋势,强碱性盐胁迫组叶片POD活性在处理30-50d时均高于相同浓度的中性、弱碱性盐胁迫处理组,但随着时间处理延长,到处理60 d后逐渐低于同浓度其他两处理组,其中150 mmol/L浓度表现得更明显。;(3)‘赤霞珠’葡萄幼苗胞间CO2浓度、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随着盐碱浓度的增加主要呈下降趋势,其胞间CO2浓度与净光合速率均为50 mmol/L浓度处理时较高。在同期相同盐浓度处理下,叶片净光合速率在强碱性盐胁迫150 mmol/L浓度处理75 d时显著低于同期中性、弱碱性处理组。(4)在相同浓度条件下,强碱性盐胁迫处理的幼苗株高及最大叶面积都显著低于中性盐和弱碱性盐处理组;叶片SOD活性在50 mmol/L中性盐胁迫处理下较CK显著提高了27%;叶片MDA含量在150 mmol/L强碱性盐胁迫下随着时间延长显著逐渐增加。【结论】‘赤霞珠’幼苗生长在盐碱胁迫下受到一定限制,但其株高、叶面积、胞间CO2浓度、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在50 mmol/L浓度处理下均呈现较好的增长趋势,而其株高及茎粗在强碱性盐胁迫150 mmol/L盐碱溶液处理下均增长最不明显;在一定低浓度浓度范围内50 mmol/L盐碱处理有利于赤霞珠葡萄幼苗生长。
2024, 44(2):194-204. DOI: 10.7606/j.issn.1000-4025.20230544 CSTR:
摘要:本文研究不同有机肥水平下羊草(Leymus chinensis)营养生长期功能性状的变化规律、响应机制及其相关性的变化,试图为资源环境与植物功能性状的动态研究和草地生态系统的恢复提供参考。结果显示:(1)有机肥会使羊草叶长、叶面为了探讨不同有机肥施用水平下羊草(Leymus chinensis)营养生长期功能性状的变化规律、响应机制及其相关性的变化,为资源环境与植物功能性状的动态研究和草地生态系统的恢复提供参考。选择中国农业科学院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附近,割草利用超过20 a未施用过肥料的固定草场作为试验场地,围封并划分若干小区,设置对照以及低、中、高4个有机肥施用水平(有N效养分用量分别为0、 63、127和 190 kg/hm2),在羊草主要营养生长的前、中、后期采集样品,测定相关功能性状。分别采用二次曲线方程拟合、单因素多元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和积分(逐步)回归等方法分析羊草功能性状的变化趋势、差异性、相关性及影响系数。结果显示:(1)有机肥会使羊草叶长、叶面积、自然叶宽、展开叶宽、比叶面积、茎长、茎质量、株高由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变为逐渐增加的趋势,同时使叶干物质含量和茎干物质含量有所下降;(2)有机肥会改变羊草功能性状之间的相关性,增强叶面积与比叶面积、茎长与茎质量、茎长与单株质量的相关性,降低叶质量与单株质量、叶宽与株高的相关性;(3)有机肥会改变羊草表型性状(叶、茎、株高)对单株质量的贡献率,随施肥水平的提高,叶、茎、株高的贡献率逐渐趋于均衡。羊草表型性状影响单株质量的大小顺序为叶性状>株高>茎性状。研究发现,短期施用有机肥对羊草功能性状变化影响显著,且作用效果主要发生在羊草营养生长后期,尤其对单株质量提升效果显著。叶长、展开叶宽、叶面积、株高对羊草单株质量影响较大,其中株高是驱动羊草单株质量变化的最稳定因子。同时,羊草功能性状之间的相关性也受施肥水平的影响,施肥在增强部分功能性状相关性的同时减弱了其他性状之间的相关性,整体存在着一定的平衡。
2024, 44(2):205-218. DOI: 10.7606/j.issn.1000-4025.20230453 CSTR:
摘要:罗布麻(Apocynum venetum L.),是我国宝贵的野生植物种质资源,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生态价值及经济价值。罗布麻虽属于耐盐性较强的植物,但随着生境遭到破坏及土壤盐渍化程度加重,罗布麻的野生种群数量逐渐缩减,探究罗布麻的耐盐性机制,对罗布麻野生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TMT技术对盐胁迫下罗布麻进行定量蛋白质组学研究,对不同时间点差异蛋白进行韦恩发现,11个共有差异蛋白主要富集在蛋白质-FAD连接、转运蛋白活性的负调控、离子跨膜转运蛋白活性的负调节、阴离子跨膜转运的负调控、阴离子通道活性的负调节和噻唑代谢过程等通路。差异蛋白网络互作分析发现,不同胁迫时间的差异蛋白网络互作所得到的蛋白主要以核糖体蛋白为主,其中60S核糖体蛋白L3-2(TRINITY_DN13265_c0_g1_i1_9)在胁迫12 h和24 h的差异蛋白中均为核心蛋白,表明核糖体蛋白在罗布麻响应盐胁迫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筛选出罗布麻响应盐胁迫的关键蛋白,拓展了罗布麻盐胁迫应答相关的分子资源,并为罗布麻天然抗逆种质的发掘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刘晓宁 , 郭宇锦 , 蒋雨萱 , 王一凡 , 陆玉晴 , 徐全乐
2024, 44(2):219-228. DOI: 10.7606/j.issn.1000-4025.20230402 CSTR:
摘要:【目的】黄酮醇类物质在植物生长发育和抵御逆境胁迫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获取青海门源油菜中黄酮醇合成酶基因信息,并为进一步分析BpFLS基因功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该研究以青海门源油菜花粉和河南郑州油菜花粉为材料进行转录组学分析,并从中选取差异表达的黄酮醇合成酶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和RACE-PCR克隆。【结果】结果表明:(1)转录组分析共筛选到6个差异表达的油菜花粉黄酮醇合成酶基因,BpFLS1-1基因在青海门源油菜花粉中差异最大且表达上调。(2)BpFLS1-1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序列具有黄酮醇合成酶活性和黄烷酮-3-羟化酶活性。(3)BpFLS1-1基因可能含有新的蛋白质编码区序列,其长度为1 170 bp。【结论】研究推测BpFLS1-1基因在青海门源油菜花粉积累丰富类黄酮物质及油菜抗逆性方面发挥重要功能。
2024, 44(2):229-235. DOI: 10.7606/j.issn.1000-4025.20230444 CSTR:
摘要:【目的】ERF转录因子生物功能广泛,在调控植物生长发育和响应胁迫中发挥重要作用。前期研究显示,丹参SmERF1参与植物响应胁迫反应,为明确SmERF1潜在的生物功能,并为药用植物抗性及种子发育研究奠定基础。【方法】该研究采用农杆菌介导的方法在模式植物烟草中异源表达了丹参SmERF1基因;通过抗性相关酶活性变化检测,对转基因植株抗性进行评价;通过酶联免疫方法和qPCR方法分析GA和ABA等激素含量及合成途径关键酶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结果表明:(1)表达SmERF1的烟草植株在幼苗期表现出生长缓慢、生物量和叶绿素减少,而在其他生长阶段与对照植株没有明显差异;此外,表达SmERF1的烟草植种子比野生对照的种子小、轻。(2)在盐处理下,转基因烟草株系中脯氨酸含量、SOD和POD活性高于对照株系,而MDA含量低于对照株系,转基因烟草株系表现出较高的耐盐性。(3)在转烟草株系中,ABA含量上调,GA水平降低。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表达SmERF1调节了与植物激素生物合成相关的关键酶基因的表达,如NtSDR、NtGA20ox、NtACO和NtACS。【结论】以上结果表明,SmERF1通过ABA依赖途径增强了烟草对盐胁迫的耐受性,并调控种子大小。
2024, 44(2):236-245. DOI: 10.7606/j.issn.1000-4025.20230331 CSTR:
摘要:为了探究半枫荷(Semiliquidambar cathayensis)根和叶的基因表达差异和关键活性成分合成通路中关键基因的表达规律,本研究对半枫荷的根和叶进行转录组测序和生物信息分析。59378个差异表达基因归类到在GO分类的3个大类中,主要与生物学过程有关(50.59%)。626个差异表达基因注释KOG数据库的24个分类中。81个差异表达基因参与苯丙烷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110个差异表达基因参与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211个差异表达基因参与萜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本研究获得了半枫荷根和叶的转录组信息特征,为今后半枫荷基因功能鉴定、次生代谢途径解析及调控机制的研究提供依据。
2024, 44(2):246-254. DOI: 10.7606/j.issn.1000-4025.20230363 CSTR:
摘要:【目的】为揭示芥菜型油菜及芸薹属作物每角籽粒数形成的分子机理,进而为提高和改良芥菜型油菜产量和育种工作奠定基础。【方法】研究以包含221个芥菜型油菜株系的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RIL)群体为材料,在5个环境条件下对每角籽粒数性状进行加性QTL、加性×加性上位互作及环境互作分析。【结果】结果表明:(1)共检测到7个与每角籽粒数相关的加性QTL,主要分布在芥菜型油菜A02、A03、A05、A08、B02和B03等染色体上,其加性效应分布在(-11.642 4)~4.524 6之间,其中qSS2-71的加性效应和遗传率均最大,分别达到-11.642 4和14.44%,其余6个加性QTL的加性效应和遗传率均较小。(2)检测到7对影响每角籽粒数的加性×加性QTL上位互作效应及其与环境的互作效应,上位性QTL互作效应值分布在(-4.930 8)~4.193 6之间,7对上位性QTL与不同环境互作的遗传力均接近0。(3)每角籽粒数性状的广义遗传率为80.98%,狭义遗传率为30.98%。【结论】综合分析,芥菜型油菜每角籽粒数受一定环境影响,但控制该性状的加性效应受环境影响较小,且其加性×加性上位性QTL互作效应不明显。
袁美静 , 马誉 , 巫瑞 , 康晓玲 , 丁传雨 , 杜丽
2024, 44(2):255-269. DOI: 10.7606/j.issn.1000-4025.20230582 CSTR:
摘要:【目的】通过对影响月季花瓣呈色的各理化因子的定量评价及其相关性分析,探讨了月季花色的形成机理,可为花色育种提供理论参考和受体品种,对于探究花色形成机理和种质创新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8个不同花色的月季品种为试验材料,分别对其花瓣颜色参数、细胞液pH值、金属离子含量、总花色苷含量、总黄酮含量和总叶绿素含量等理化指标进行测定和比较,并对花色苷组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结果表明:(1)不同花色月季的理化因子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细胞液pH值、Fe3+、Ca2+、Al3+含量以及总花色苷、总黄酮含量等因子与花瓣颜色的形成密切相关,但总花色苷含量和总黄酮含量的变化起直接作用,金属离子及细胞液pH值等因素通过改变花色素结构来影响花色。(2)8种月季花瓣中所含有的花色苷组分主要为矢车菊类和天竺葵类糖苷,黄酮类物质主要为槲皮素及山奈酚的糖基化、酰基化等衍生物。其中,矢车菊素-3,5-葡萄糖苷在月季中占主体地位,主要调控紫红色花朵的形成;其次是天竺葵素-3,5-葡萄糖苷,其主要调控橙色、红色花朵的形成。黄色花朵中花色苷含量很少,主要受类胡萝卜素的调控;橙色花朵受花色苷和类胡萝卜素的双重调控;白色花朵中几乎不含有花色苷。芦丁在8个月季品种中均大量存在,但与花瓣形成无显著相关关系。(3)对8种月季花瓣中花色苷组分进行聚类分析时发现,粉紫色品种‘薰衣草花环’以极高的芦丁含量和少量的花色苷含量始终单独聚为一类。【结论】研究表明,花色苷的种类和含量直接影响月季的花色,黄酮类物质则辅助花色苷的形成,而细胞液pH值、Fe3+、Ca2+、Al3+含量等因子间接影响花色。在所选择的8个品种月季中,粉紫色品种‘薰衣草花环’以其优异的花色苷组分及较高的细胞液pH成为最适合进行花色改良的受体品种。
原晓 , 王欢利 , 王奇志 , 黄犀 , 严灵君 , 汤诗杰
2024, 44(2):270-279. DOI: 10.7606/j.issn.1000-4025.20230485 CSTR:
摘要:【目的】研究南京椴花化学成分及其主要成分黄酮类化合物在不同发育时期的变化规律,为后续采用多组学手段探究椴树花中重要药用化合物的代谢通路及调控机制解析奠定基础,同时为椴树花的采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0年生南京椴为试验材料,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技术分析南京椴花中代谢物组分及类黄酮含量差异。【结果】结果表明:(1)南京椴花中共鉴定得到46种化合物,其中有机酸及其衍生物13种、香豆素及其衍生物4种、酯1种、类黄酮28种。(2)盛花期是南京椴花中代谢物发生显著变化的分界点,与蕾期相比,开花期间代谢物变化更明显。(3)多重比较分析显示,26种黄酮类化合物在不同时期花中含量差异显著(P<0.05),阿福豆苷、山奈苷、槲皮苷、橙皮苷、花旗松素和芹菜素-7-O-葡萄糖醛酸酸在盛花期相对含量较高,原花青素A2和3种原花青素三聚体在末蕾期含量较高。【结论】研究认为,发育状态可作为判断南京椴花中次级代谢物含量的重要因素,末蕾期的标志性化合物是原花青素A2,盛花期的标志性化合物是芹菜素-7-O-葡萄糖醛酸,末蕾期和盛花期均具有采收价值。
2024, 44(2):280-287. DOI: 10.7606/j.issn.1000-4025.20220968 CSTR:
摘要:摘要 为了探索盐胁迫对杠柳幼苗生长及次生代谢物的影响,初步了解杠柳盐耐受范围及盐胁迫对杠柳次生代谢产物的诱导作用。本试验以培养30 d的杠柳实生苗为材料,测定不同盐浓度(0(CK)、0.2 %、0.5 %、1.0 %、2.0 %)处理后,杠柳幼苗的生物量及总甾体成分、强心苷类成分(杠柳毒苷、杠柳次苷及杠柳苷元)、4-甲氧基水杨醛含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杠柳幼苗在中低盐浓度盐胁迫下生长良好,且地上部分干鲜重及地下部分干重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干湿比也均随盐胁迫程度的增加逐渐升高;植株体内的主要有效成分如总甾体、强心苷类的含量在中等盐胁迫浓度作用下呈现明显上升趋势,而4-甲氧基水杨醛则在高盐胁迫下含量显著增加。研究发现,杠柳具有较高的耐盐性,且一定范围内的盐胁迫可显著提高杠柳幼苗根茎中主要药效成分含量。
2024, 44(2):288-299. DOI: 10.7606/j.issn.1000-4025.20230524 CSTR:
摘要:【目的】研究旨在构建可靠的材用云南松核心种质,加强其种质资源选育、开发利用研究,解决其种质资源分布广、保存成本高、保存难度大等问题,促进云南松种质资源有效利用。【方法】以云南松26个天然居群的780株样株为原种质,以18个表型性状为原数据,利用2种不同构建策略(利用地理角度与改进的最小距离逐步取样法),探讨不同构建策略所构建的核心种质对原种质的代表性。【结果】结果表明:(1)地理角度构建出的包含219株样株的种质子集,其遗传多样性指数显著低于改进的最小距离逐步取样法构建的4个种质子集,略高于原种质;该种质子集与原种质的MD值为3.921%,VD值为83.33%,CR值为82.207%,VR值为99.48%;通过对原种质与该种质子集18个性状做主成分分析,累计贡献率分别为79.376%、82.163%,其种质子集样株分布相对集中。(2)改进的最小距离逐步取样法构建的4个抽样比例分别为10%、20%、30%和40%的种质子集中,其中20%抽样比例的种质子集效果最好,该种质子集的多样性指数极显著大于原种质;20%抽样比例种质子集与原种质的MD值为6.363%,VD值为83.33%,CR值为91.099%,VR值为124.448%;对20%抽样比例的种质子集进行主成分分析,累计贡献率为83.539%,且高于原种质,该种质子集样株分布范围覆盖了整个取样范围。【结论】研究表明,不同方法构建的核心种质均获得了原种质不同程度遗传多样性,这2种构建结果均可代表材用云南松种质资源核心种质;而地理角度构建的种质子集在种质资源采集、保存和更新方面更具有优势,可为材用云南松种质资源保存和优良种质选育提供科学方法,同时为其他种质资源的构建提供一种新的参考方法。
王雨晴 , 吴莎 , 许言 , 辛学兵 , 李晓刚 , 裴顺祥
2024, 44(2):300-309. DOI: 10.7606/j.issn.1000-4025.20230535 CSTR: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种源地木本油料植物功能性状变异及其环境驱动因子,对其核心育种群体构建和良种选育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文章以分布于科尔沁沙地周围的乌丹塔拉、松树山、代钦塔拉3个中国现存最大的元宝枫天然林为研究对象,测定其叶片和种子功能性状、土壤理化性质,同时结合气候数据,采用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RDA排序分析以及构建PLS-SEM模型等方法,研究内蒙地区不同种源地元宝枫功能性状的变异程度以及性状与环境之间的相关性,探究元宝枫功能性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结果表明:(1)3地元宝枫各个功能性状的差异性明显,各性状的变异系数表现为比叶面积(SLA)>油酸含量(OA)>种子长宽比(ZC∶ZK)>碳氮比(C∶N)>神经酸含量(NA)>种子油脂含量(OC)>亚油酸(LOA)>叶片碳含量(LCC),种源间变异系数范围为3.81%~19.51%,种源内变异系数范围为3.60%~14.64%,种源间变异大于种源内变异;(2)3个种源地中,代钦塔拉地区油脂、亚油酸含量最高,乌旦塔拉地区的神经酸含量最高;(3)相关性结果显示,元宝枫功能性状与环境因子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4)RDA分析结果显示,环境因子可以解释24.1%的元宝枫功能性状变异,土壤有机质(SOM)和气温季节性变异系数(BIO-4)为主导生态因子,气象和土壤共同决定元宝枫功能性状的变异,且气象因子起主导作用;(5)PLS-SEM模型显示,元宝枫叶片及种子性状与油脂指标之间的路径系数较小,协同作用不显著,年均温是元宝枫油脂相关指标的主要影响因子,且其与油脂相关性表现出负相关,即较低的温度有利于元宝枫种实油脂的积累。【结论】研究表明,气象是驱动元宝枫功能性状变异的主导环境因子,且气温是决定元宝枫种实油脂含量的关键因子,该研究结果可为油用元宝枫定向培育提供理论基础。
李凯 , 王刚 , 王凌飞 , 杨恒山 , 郭园 , 贾俊英
2024, 44(2):310-318. DOI: 10.7606/j.issn.1000-4025.20230487 CSTR:
摘要:【目的】为探究北苍术叶片功能性状对科尔沁沙地的响应与适应规律。【方法】选择4个种源地北苍术半野生种子通过同质园实验育苗移栽于奈曼旗中(蒙)药材科研基地,以3年生北苍术叶片为研究材料,探究北苍术叶片结构与功能特性对科尔沁沙地的响应与适应规律。【结果】引自扎鲁特旗的北苍术下部叶叶裂程度较明显,叶片革质化;北苍术叶上表皮细胞厚度、下表皮细胞厚度变异系数与可塑性指数均较大,引自围场县北苍术叶片上表皮细胞厚度、扎鲁特旗北苍术叶片下表皮细胞厚度显著高于其他种源地,栅海比、组织结构紧密度较大;引自阿荣旗、扎鲁特旗种源地北苍术叶片上表皮气孔数量较多,喀喇沁旗上表皮气孔数量极少、气孔密度较小,喀喇沁旗种源地叶片下表皮气孔数量显著高于其他3个种源地;围场县、扎鲁特旗种源地北苍术叶片光合能力强。【结论】综合分析,引自围场县、扎鲁特旗种源地的北苍术对科尔沁沙地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2024, 44(2):319-329. DOI: 10.7606/j.issn.1000-4025.20230572 CSTR:
摘要:【目的】分析兰科植物营养器官结构对喀斯特生境的适应特性和不同兰科植物响应生境异质的生存策略,为兰科植物研究、保护与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参考依据。【方法】该研究以贵州北盘江喀斯特地区6种不同生活型兰科植物的叶、假鳞茎、根为研究对象。应用石蜡切片法,进行结构观察并测量相关指标,通过描述和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结果表明:(1)不同兰科植物结构特征间存在显著差异,丘北冬蕙兰、莎叶兰、兔耳兰和单叶石仙桃均为等面叶,叶片较薄;栗鳞贝母兰与梳帽卷瓣兰叶片为异面叶,有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分化,叶片较厚。(2)假鳞茎主要由表皮、基本组织和维管束组成,地生兰基本组织细胞较小,维管束密度大;附生兰基本组织细胞较大,储水结构较发达。(3)地生兰根被和皮层较厚,根被细胞排列紧密,皮层细胞小层数多;附生兰根被与皮层较薄,皮层细胞较大。(4)叶片下表皮厚度与叶片厚度、叶维管束直径、叶肉厚度、叶脉厚度呈极显著(?<0.01)正相关,叶肉厚度与下角质层厚度、茎维管束直径呈显著(?<0.05)负相关;茎直径和表皮厚度、茎维管束数量、茎横截面积呈极显著正相关,茎维管束直径占比与茎直径、表皮厚度、茎维管束数量、茎横截面积均呈极显著负相关;根的各指标间呈极显著正相关,根直径、根被厚度和皮层厚度与根维管束直径占比呈极显著负相关。【结论】兰科植物根部结构具有相对稳定的趋同适应性,叶片和假鳞茎结构间相互促进协调,是兰科植物响应干旱喀斯特环境的重要结构。 关键词 生态适应性;兰科植物;结构特征;喀斯特地区
2024, 44(2):330-337. DOI: 10.7606/j.issn.1000-4025.20230322 CSTR:
摘要:该研究采用“Levins”方法、方差比率法(VR)、卡方检验、联结系数association coefficient(AC)和Ochiai(OI)指数,对西藏亏祖山温性草原优势植物群落中的8个主要植物物种进行分析,以揭示禁牧处理对亏祖山温性草原优势植物群落中主要植物植物物种的生态位和种间联结的影响,为青藏高原温性草原植物多样性保护和科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禁牧增加了草沙蚕(Tripogon bromoides)、高山嵩草(Carex parvula)、白草(Pennisetum flaccidum)和丝颖针茅(Stipa capillacea)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值。(2)研究区内禁牧处理的群落总体表现为负关联(VR=0.43),自然放牧群落总体表现为正关联(VR=1.21);2检验表明8个优势物种所组成的28个种对在禁牧和自然放牧处理下,分别有50%和42.9%的种对表现出负联结性;联结系数AC值表明,禁牧和自然放牧处理下分别有50%和42.9%的种对均呈负联结;OI指数表明,禁牧使得优势种(草沙蚕、高山嵩草、白草和丝颖针茅)之间的OI指数增大。研究认为,禁牧使亏祖山温性草原优势植物群落内种间竞争加强,种间关系变紧密,群落结构趋于稳定。
2024, 44(2):338-339. DOI: 10.7606/j.issn.1000-4025.20230527 CSTR:
摘要:通过对巴山地区白河县友好村海桐花属植物的采集研究与标本鉴定,发现了海桐花属植物的陕西省新分布种——短萼海桐(Pittosporum brevicalyx (Oliv.) Gagnep.)。海桐花属植物在中国主要分布在秦岭以南的亚热带地区,本次发现将该种的分布区向东北扩展到了陕西省的巴山地区,丰富了陕西秦巴山区的植物分布记录,为巴山地区的物种多样性研究提供了研究资料。
2024, 44(2):340-344. DOI: 10.7606/j.issn.1000-4025.20230515 CSTR:
摘要:青藏高原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植被类型及复杂多变的气候条件,使其拥有着独特而宝贵的植物资源。明确该地区植物本底资料及地理分布对本区域植物区系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西藏自治区定日县噶玛沟区域高山植物多样性及区系调查为基础,发现了3个中国新记录种,即盔角马先蒿(Pedicularis cornigera T.Yamaz.)、细齿滇藁本[Hymenidium dentatum (DC.) Pimenov & Kljuykov]、噶穆兔耳草(Lagotis kunawurensis Rupr.)。本文对以上3个中国新记录种进行报道,对于研究该地区植物组成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同时为青藏高原植物多样性保护及植物系统分类补充新资料。